小学生坑妈妈
网上有一个小男孩。开学的时候,他背着妈妈缝的麻袋来上学,在队列里很显眼。这一幕被一位爱心人士拍下,放在网上引起热议。
有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会让孩子自卑。
而且相当多的人表示支持。他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说,手工缝制的包包表达了母亲满满的爱。为什么不把它带到学校?别人笑。让他笑吧。
有人说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嘲讽,不要人为的说话,从大人的角度去猜测孩子。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应该从小就觉得生活不易,不要比较!
我是说,你根本不了解孩子。
我的经历
小时候上小学要走四五里路去学校。平时还好。下雨的时候,我不想去上学。
因为我没有伞。按说我家还没穷到买不起伞的地步。反而相对丰富。
我妈妈很粗心。北方需要准备雨伞吗?而且我妈是用她小时候的标准问我的。她小时候,下雨时总是穿着破麻袋出门。她认为把破麻袋套在我身上就够了。
我也不太怪我妈,我也会去上学。一开始我并不介意。但是看到同学都有伞,我就心理嘀咕:我也想有一把小雨伞。
特别是一些“恶趣味”的小学生会说起来,根据形象起外号。这让我很尴尬,心里极度不安。
还好我内心强大,过几天就不去想了。但是买不起的孩子会和同龄人争论,骂,打。严重的时候,看到别人和自己的对比,很容易自卑。
我是我妈妈的复制品。
长大后,我忘记了所有的经历。像我妈一样粗心。
不太强调穿衣和儿童用品的使用。我自己给孩子剪头发,给他们穿上舒适的秋衣秋裤,就让他们上幼儿园了。
有一天,接完孩子放学,幼儿园老师走了,说班里几个女生在说我女儿的衣服,说我孩子穿得不漂亮,我女儿不开心。
我漫不经心地对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打扮得太好了,不是助长虚荣心吗?”
老师对我说了一些让我觉得很有道理的话。
她说:“我们不提倡孩子攀比,但在大环境下,你不能太格格不入,这样孩子就不容易有被孤立的感觉。但是要想脱颖而出,就得穿名牌,这个需要纠正。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困难,不要刻意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纠正了孩子的着装,让她和同学基本一致。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确实应该与群体保持一致。
后来看了一本叫《教育的神话》的书,是全球畅销书,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思·哈里斯。这本书里的思想再次印证了幼师的正确。
*人是群体动物,孩子不应该格格不入。
人是群体动物。自古以来,我们都是群居的,所以在我们的基因里,我们渴望融入群体。即使最小的孩子聚在一起,也会自动形成一个群体,排斥和嘲笑群体之外的人。因此,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经常挑别人的小毛病。然后被说的孩子内心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孩子在家里有行为,在学校会有所改变。学校是个小社会,孩子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同伴之间互动的前提基本一致,认同群体特征,然后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和同龄人交往,这让我们并不孤独。孩子大一点,会懂的更多,会有自己的性格选择。但是孩子小的时候一般都是和群体一致的,这样会减轻心理负担。
?所以,那个妈妈真的是入坑了。
这个给孩子缝麻袋的母亲,不管目的是什么,都是不明智的。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和群体基本一致。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种经历。对他们来说,学习吃饭和使用筷子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没必要给孩子“加戏”,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让他们经历。也许,整个心理问题。
不用担心,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小的时候给予无私的爱。当你的孩子大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爱好,变得不那么喜欢从众。
看了这篇文章的妈妈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