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
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应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爱岗敬业,热爱祖国、人民、事业、学生,锐意进取,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如何让这些外在要求成为学生的稳定素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也是我们教育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加大,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效果似乎并没有明显改善。目前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太多炫耀性的东西,使得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中抵抗力太低。老师们在培养教育中苦心构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体系,在各种非正统思潮的冲击下,瞬间崩塌,甚至导致了一部电影叫:人在迷茫和失落中走向反面。大学毕业生不想去最急需教师的老、少、边、穷地区。很多青年教师在事业上没有追求,工作上得过且过,盲目对待,注重金钱。少数人热衷于炒股、经商、致富...这些非个别现象的出现表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免疫力”和“抗药性”。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现在,虽然教师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师这个职业并不像人们讴歌的那样是“太阳底下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除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商品经济的冲击等外在因素,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教育中日益浓烈的铜臭味、一群师德不佳的人给教师形象抹黑等内在因素吗?因此,师范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一流的德育课程配合多种教育形式,如引导学生广泛关注人生哲理和社会热点问题并加以讨论,开设各种专题讲座,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德育的核心目标。
第二,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师范院校毕业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今天师范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是未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们肩负的重任不同于传统教师。未来的教育要求他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尽可能扩大知识面,成为专家和通才的统一。
人们常说:“给学生灌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其实,师范大学教授的专业知识与中小学的学科知识相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不止是一桶水与一碗水之比。也就是说,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在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时,应该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人学历合格,但知识水平不合格。有的老师一节课甚至犯十几个智力错误。为什么受过师范大学教育的毕业生知识素质低到“一碗水端平”?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专业教育的责任,而应该从教育之外的因素去寻找答案。近年来,恋爱、打牌、跳舞成为师范大学学生中的常态,学习氛围日益淡漠。600分钟万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信条。他们在校园里挥霍青春,这实际上是对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似乎中国的高中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有志之士自由成长成才的沃土;对于混文凭的平庸之辈也有太宽松的生存空间。改变高校不健康、不可靠的学习风气,一方面要依靠多方向、多层次、多渠道的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上引入并逐步完善各种竞争机制,保持适当的淘汰率,引导学生打牢专业知识基础,倒逼成才。
未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将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师范院校必须结合未来需求,适当增加拓宽学生知识结构的课程,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使他们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学能力,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现代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对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交叉渗透的知识有所了解。一般来说,跨世纪师范专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新的条件:掌握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相近学科的基础知识;现代哲学基础知识;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一般基础知识;现代社会科学、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医学、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如果我们的师范大学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能达到上述新要求,用不了多久,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就会开花结果,甚至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会大大提高。
第三,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师范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能力素质和多种智能结构。
能力和知识是教师的双翼。师范大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因为未来中小学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将不再是传统的“老师”和“知识的复制者”,而是培养人才的工程师和教育家。
中小学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常规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教育科研能力、自学和获取新信息能力、创造力、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等。
教育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特有的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课堂组织能力、学生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板书、板画和板书能力、运用电教手段的能力。这些基本功的形成主要靠教师自己的实践。师范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这方面必要的理论指导,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目前,许多师范大学都开设了旨在培养上述能力的专门培训课程,督促和鼓励学生在这方面提高自己。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知识和能力并重,强调学生左右脑同步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没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知识,教师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课堂教育中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有很多知识需要通过不断的自学来获得。因此,在高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他们自学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善于学以致用,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思想、新方法,甚至创造新知识。央视曾经报道过。北京工业大学大二学生金山,把每次在学校学到的新知识都用在工作学习上,一边挣钱一边学习其他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进行滚动发展”,在大学四年期间为自己积累“课堂学习之外的能力资本”。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给师范大学生的能力自我培养理念和自我发展意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教育科学研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积极开展教育改革试验。”因此,师范大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研究社会和家庭的能力。要把教育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列入教学计划,把写教研论文作为基本要求。教育实践的课时要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内容除了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通过确定教育研究的内容、设置教改课题、撰写教改实验和实施方案、组织具体课题的实施等一系列方式进行训练。从教师现状来看,教研理论的缺失是普遍现象,也是进一步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质量以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障碍。
四。结束语
从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所有城区的中小学都是满员甚至人浮于事,存在“一个坑几个萝卜”的现象,但师资队伍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问题是教育系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没有一个成熟的制度来淘汰“不合格萝卜”,导致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越来越困难。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这对师范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期待师范院校不断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