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的英雄故事(主要是感人的)600到800字【急!
更名的原因和过程
1932年,中国* * *派杨殿坤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抗日。他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受伤,回到哈尔滨治疗。接替他的是满洲里省委的战友、后来著名的抗联英雄杨靖宇。因为杨殿坤在抗日队伍中威望很高,这可能会影响部队的士气。因此,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决定改名。他了解到杨殿坤说话时听起来像“靖宇”,而“靖宇”在韩语中是“驱逐外敌”的意思。因此,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决定改名。
编辑这一段,以提高对日本的旗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2 165438+10月杨靖宇被派往南满视察吉林磐石一带。他根据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重组地方游击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杨靖宇带领游击队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攻,主动出击。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共作战60余次,死伤日伪军13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众多。游击队在战斗中日益壮大,从建队时的不到100人发展到250多人,声威遍布南满。“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救国与反侵略成为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中央关于建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126指示函”精神传到南满后,杨靖宇从南满实际出发,立即将这一指示精神付诸实际斗争,明确提出要动员一切力量,团结抗日。当时南满岩地区有很多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主要有老常青、朱司令、云中飞、青林、毛团、典臣、赵团、马团、三江豪、曹团等队伍。杨靖宇写信,发传单,派人主动联系等。,做团结工作,争取* * *与抗日。尤其是当“马团”“赵团”遭到日伪军袭击,处境艰难时,他立即率队清剿。这两支队伍后来与南方满族游击队联合作战。杨靖宇亲自去做多次围攻抗日部队的“毛团”的工作。最后,经过争取,团领导毛作斌同意和游击队会师。这对其他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团结一切抗日武装,在青石县创建了以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与这些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联合起来,展开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进攻东吉公司等战役,使抗日力量逐渐凝聚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组织统一。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总参谋部成立。杨靖宇是政委。21,1934年2月26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腊子附近的森林里,杨靖宇等16抗日部队领导互相商量,成立了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杨靖宇被提升为总司令。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其他抗日部队编成八个支队,划分活动区域进行统一动员。杨靖宇指挥这些部队多次抗击日伪军,在1934取得了抗击“讨伐”的胜利。根据满洲省委的决定,杨靖宇于9月1933日在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独立师有两个团。全师300多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此时,杨靖宇根据敌我悬殊的情况,采取避实就虚、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与其他抗日义勇军联手对敌进行打击。他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往返于沈海铁路东西两侧和梅河口至集安公路两侧,先后进行了通化水曲柳、临江三岔子、金川大黄沟等一系列战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到了8月1934,独立师的数量已经发展到800多个,团结了大量的各种抗日部队。部属部队活动区域扩大到辉发河南北两岸10多个县,对南满日伪反动统治构成极大威胁。杨靖宇制定了《战斗中士兵优待和战斗奖励条例》,使部队在对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6月7日,1934,165438,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两个师,杨靖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5年3月,杨靖宇领兵,开辟清远、新宾、桓仁等游击区。到1935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总人数比1934增加了1倍。1936年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鼓舞下,杨靖宇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主动进攻辽宁、吉林毗邻的东部地区的日伪军,以配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2月至4月,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11次,歼灭日军60人,伪军382人。1936年7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司令员兼政委。陆军有一个训练团,三个师,全军3000人。
南满绕道
1935年秋,河中根据地成为敌人重点“讨伐”地区。在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临江板石沟周围,每一个村庄、每一个主要道口都密密麻麻地站满了日伪军。为了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夺回战争的主动权,杨靖宇决定先给敌人“引路”。8月中旬,杨靖宇带领150名军部训练团成员开始行动。他不走大路,走林间小路,翻山越岭,西进,进入六合境内,寻找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20日,杨靖宇突然来袭击驻守六合黑石大道的伪军300余人。我军官兵冲出大山,与敌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肉搏战,一次击毙敌人60余人,俘虏10余人,缴枪150支,发射迫击炮。胜利从包围中脱颖而出。杨靖宇早料到敌人肯定会在六合集结兵力“围堵”我军。一路西行,突然掉头向东,回到起点,寻找机会出山。当敌人发现杨靖宇在六合“打破”了他们的包围圈后,大为惊慌,令一万多“讨伐”部队西进,给我军留下了“缺口”。杨靖宇又悄悄出发,一路向东南,穿过长白山茫茫荒凉的森林,阔步数百公里,离开河中山区,进入通化、浑江境内,把敌人的“讨伐”部队全部甩在身后。5438年6月中旬+10月,杨靖宇开打杨靖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创建者之一,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英雄模范之一。汉族,河南确山人。原名马尚德,字吉生。
中文名:马尚德。
别名:杨靖宇,张,乃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出生日期:1905年2月26日
死亡日期:1940年2月23日
职业: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
毕业学校:开封纺织印染工业学校。
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他修长的身影一直留在战马嘶鸣的训练场上,经常忘记喝水吃饭。10多天过去了,他原本魁梧的身材变得又黑又瘦。虽然每天的训练很累,但笑容总是挂在战士们的脸上,他们时刻准备着奔赴前线。1936 165438+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一声集结号响起,400多名抗联战士紧急集结在训练场上。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衡、政治部主任刘万喜跃上马背,冒着寒风,向西进发。为了隐蔽,部队白天休息,晚上行军,但还是被日军发现了。1000多鬼子把抗联部队“咬”得紧紧的,师里决定狠狠教训一下背后的鬼子。第三师的骑兵来到一个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杨俊亨挥舞着大刀,大喊:“走!”率先举刀冲向敌人。战士们都很勇敢,和敌人进行了肉搏战。当时枪声很大,地上的雪被战马溅了半米。嚣张的日军突然遭到袭击,惊慌失措,弃枪而逃。西征三师部队几次突破敌人封锁,经过荥经、清远,经过铁岭,越过南满铁路北段。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法库县的辽河东岸。胜利指日可待,抗联战士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然而,天气并不美好。1936的法库县,冬季气候异常,气温偏高。12年冬末,辽河不仅没有封冻,反而河水暴涨,水面变宽,水流不断。与此同时,渡船已经被日军严密看守,渡船被敌人控制。第三师的官兵很着急。他们万万没想到,血战冲到了辽河岸边,却被暖冬的辽河挡住了去路。年轻的士兵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倒在马背上放声大哭,而年长的士兵则默默地望着滚滚的辽河。我们做什么呢情况紧急,师里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夺敌船渡河。可惜善于在山区作战的抗联部队不习惯在平原作战,在当地也没什么好躲的,就在他们准备突袭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突然,子弹雨点般地落在对岸,抗联后方的日军听到枪声,被风吹动了。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抗联士兵边走边打。由于连续作战,军队无法休息,掉队和伤亡都很多。此外,向导相继牺牲,敌人紧随其后。第三师处境非常不利。1937年春,部队不得不退回清远、荥经、西丰等抗日游击区。损失了一大半人,剩下不到100人。第二次西征失败。反统一战线1军两次西征。他们虽然输了,但在西征的过程中,不怕流血牺牲。他们在西征中与强敌英勇作战,沿途大力宣传中国生产党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主张,所到之处扩大了中国生产党在辽宁的影响。两次西征,部队损失惨重,久久不能休息。1936年冬,杨靖宇率部在桓仁、宽甸两县之间的密林中休整。当时是冬天,条件极其艰苦。战士们靠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熬过了漫长的冬天。次年夏天,第一路军完成整训,部队政治军事素质进一步提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为牵制日本关东军的入关,配合和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主动出击,制定了进攻奉海铁路(沈阳至梅河口)的作战计划,打了新宾黄土岗。在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他们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宽甸县双山子、四平街等地痛击日军守军,打死日军水初、蓝岛队长以下30余人,在本溪县箭厂沟与日军牛道部队交战,打死牛道队长以下50余人。在本溪县大石湖、桓仁县大甸子、冷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激战,有效牵制了日本侵略军。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中国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东北抗联运动的存在,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动摇了日伪政府的反动统治,敌人称杨靖宇为“满洲治安之癌”。为此,从65438年到0938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集了6万多名日伪军警察,对杨靖宇和抗联一路军进行了“大讨伐”,并特别强调:“一定要全力以赴打死土匪头子杨靖宇。”其行动策略是:“既遇到抗日联军,又遇到抗日山林队,就打抗日联军,不打山林队;如果同时遇到杨靖宇和其他抗联势力,就打杨靖宇,不打其他抗联。“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日伪当局利用收买汉奸、政治引诱、组建汉奸武装等手段分化瓦解同盟。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其困难的时期。在反“讨伐”斗争中,杨靖宇带领部队采取夜袭、伏击、迂回等游击战术。,和敌人搏斗。1938期间,杨靖宇指挥部下部队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老岭隧道遗址向敌人发起进攻,在磨子沟、土口子、长岗、岔沟、木吉河、大蒲柴河等战役中取得胜利,击毙日军指挥官西田崇隆,摧毁了被日本伪称为“战斗土匪之花”的伪满洲军“索律”,粉碎了敌人策划的“东路大讲坛”。冬天,斗争更加艰难。抗联战士缺衣少食,经常十天半月吃不上饭。他们经常渴了抓点雪,饿了吃点树皮、野菜、草根。没有鞋子,他们就用麻袋或破布把脚裹起来,在雪地里行军,经常饿着肚子与敌人作战。由于敌人是杨靖宇领导的第一路军警卫旅的一部分官兵,
经过“梳状讨伐”和“狗飞战术”,士兵们摆脱了一个敌人,很快又遇到了另一个敌人,非常疲惫。再加上长白山的冰冻天气,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很多战士的手指和脚趾都冻裂了。由于缺乏医疗和药品,许多士兵为此献出了生命。1938年夏,由于第一师师长程斌叛变,第一路军的活动变得更加困难。但杨靖宇领导抗联坚持斗争,创造了东北抗战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为正义事业而死
1939是抗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伤亡惨重。曾经在杨靖宇身边当过警卫兵的黄胜发老人回忆说:“当时天气冷,我们的棉衣不平整,有的战友手脚冻伤。但敌军更像是将军的雕像。
收藏越密,‘讨伐’越频繁。就在杨司令等人召集各军首长开会解决棉衣问题时,被岸田文雄率领的日伪军包围在那尔洪东北岔口地区,敌军4万余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食物弹药。在我们面前,敌人是满山遍野。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员带领我们300多人从正面吸引敌人,机枪连开道,撕开一道口子。“然而,当我们突破南博子,到达五金顶子时,敌人已集结更多兵力,我们甩了一个又遇到一个,很难获得休整的机会。在雪地里行军时,我的裤子总是湿的。冷风一吹,我冻成冰甲。很难弯,也不知道有多重。很难走。鞋子都磨破了,我们只好剪下几根软软的榆树条,从头到尾拧成一根绳子,把鞋子绑在脚上。衣服,都被树枝撕破了,正在开花,浓霜日夜挂。一切又白又冷。”这时候,需要多大的火力啊!生一堆火,烤好,把冻僵的衣服融化烘干,温暖冰冷的身体。尤其是晚上,气温降到零下40多度,树木冻得当啷作响,粗大的树干冻得开裂。人怎么受得了?但是一辈子的火,火照得远,烟飘到林顶,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过来。我们不得不继续在雪上跳跃,因为害怕再也站不起来了。“更困难的是没有粮食,更不用说粮食了。甚至连草都被埋在两三英尺深的雪里。我们找不到也挖不到。我们不得不吃难吃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青嫩的皮一片一片切下来,放在嘴里嚼,但不能咽下去。我勉强吃了,肚子难受……”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把火,看起来很小,却能烧红,照亮黑夜。不管有多难,革命总会胜利的!”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吃着一碗用雪水煮的玉米粥,非常平静地对警卫员说:“即使我们都死了,也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会成功的。”接下来的几天,他没有吃一粒。饿了就吃草根和棉絮,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靖宇将军的最后一口气
[3]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侵华日军留下的战地记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逼近他(杨靖宇)至100米、50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然而他连看都没看好,拿着手枪不停地向讨伐队射击。经过20分钟的搏斗,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手腕,他的手枪咔嚓一声掉在了地上。然而,他右手握着手枪继续战斗。因此,讨伐队认为很难活捉他,于是向他猛烈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人射中胸部,壮烈牺牲,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