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的儿童教育观

朱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并提出了它们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

朱认为,8~15岁是初级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圣贤”。针对小学儿童“知识匮乏”、思维能力薄弱的状况,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学东西”,主张让儿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认识基本的伦理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他对中国古代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理论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和改革,使之系统化。其中很多都是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值得借鉴。

扩展数据:

朱在阐述“以抓物明知”时说:“上至无极、太极,下至草木虫,也是有道理的。不看书,就会错过一本书;如果一件事不差,那就少了一件事;一件事不合格,就少了一件事。我得一个个关注他。”

“天地中间,天在上,地在下。中间有很多星星、山川、河流、植物、动物、人,都是形而上的工具。但是,这种形而上的装置是有道理的,这就是形而上的方式。所谓格子的东西,就是要和形而上的东西一样穷。”?认为应该研究天文、地理、生物、农业、气象等一切。

朱非常重视观察和论证:“历法只能用尺度来粗略地描述,要想详细地涵盖,就必须仰视和俯视。今天,没有设备,几乎不可能对其进行调查。”指出为了更好地研究历法,需要有良好的观测仪器进行观测和检查。朱曾详细描述了一种人们可以进入观看天象的巨大天体仪器——“假天体仪”。

他设想设计一个类似天球仪的球体,在球体内部标注星星的位置,人进入球体,人可以随着球体的旋转观察星星。“极高,赵君云福州只有二十四度。不知怎么的,从福州开始差了四度,从那以后比悦泰差了八度。子的说法尤其可疑。不是万物皆旋,而闽浙在天地之间么?”?

朱用浑仪观测北极星的位置与地面的夹角,并试图通过比较北极星在不同地方的高度及其与地面平台的关系来证明地球的运动,表现了他通过比较不同地方的不同观测数据来进行怀疑思维的科学精神。

朱的哲学体系中包含着艺术美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美感和道德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美与内在道德善的统一的观点,认为文与质、文与道的和谐统一是完美的。他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往往表现出敏锐的美学洞察力。

百度百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