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习题的有效性?
1.1为科学家树立榜样,培养科学精神。
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时期,容易模仿,所以榜样的作用很大。科学家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他们的发明创造,包括他们的成长乃至对科学的奉献,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下一代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榜样作用。
1.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质疑精神
理性怀疑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特别是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能,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许多老师尽力创造问题情境,鼓励提问。
1.3开展探究教学培养探究精神
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最重要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们开始改变以往传授教学、验证实验的单一教学模式,尝试用探究式教学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科学精神,很多老师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小学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把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首先是实践,这是一种双手和大脑一起操作的活动。科学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为学生的实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动眼、手、脑、口,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对象,包括实物、标本、模型及相关实验进行仔细的观察、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清晰、记忆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即让学生形成一丝不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认真倾听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发明创造奠定不可或缺的素养基础。
从具体的认知活动出发,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观察方面,训练学生观察各种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讨论,边观察边记录,等等。在思维方面,训练学生比较、分类、总结、归纳、综合基本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先想后说”、“先想后做”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给糖加热,通过观察和猜测会发生什么,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讲出很多现象。学生兴趣很高,都想通过实际操作来证实自己的猜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聚精会神,仔细观察,记录实验中的小现象,就像一个小科学家一样。学生获得探索的乐趣。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赞科夫说:我们应该努力让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由“呼吸”。只有在开放、民主的环境和充分尊重个性的心理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进入状态。古人云:“亲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时,学生就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人,从而敢于思考、敢于发言、敢于创新。试想,老师板着脸,学生们对老师诺诺是被动的。学生如何表达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只能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听,不敢质疑,谈什么创新。
4.实验教学要给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在实验教学中,理科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给学生明确的实验目标,多安排时间给学生操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可以进行分解,降低实验难度,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实验要简单易操作;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要仔细,但不能要求他们把看到的每一个现象都写下来。刚接触实验的三年级学生,写的字不多,写的速度很慢。他们写下来的东西不一定比他们记在脑子里的东西更有价值。如有需要用笔记录的实验,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或合理设计实验记录单,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赢得时间。
5.实验教学起到合作和交流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难题,相互启发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和互补思维,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使得到的概念更加清晰,结论更加准确。例如,在造船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设计和制作一艘漂浮的船。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沉浸在与同伴真诚合作的快乐中。
6.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材料,以促进有效的探究。
所谓结构化材料,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教材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结构化材料,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这些包含典型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给不同起步水平的学生带来不同层次的体验和体会。
在“观察水”的教学中,每组都有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或有色饮料)、白醋、糖水、烧杯中的水,还准备了一些筷子供品尝。在教学中,如果选择替代实验材料,一定要考虑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材料的选择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都会给学生的探究学习造成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7.通过及时复习,促使学生巩固科学概念。
开始上课的时候,适当复习一下最后几节课的科学概念;在课程结束时,以各种形式练习本课或本单元的科学概念。实践的过程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上充分获得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补偿和指导,让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重新学习、重新理解和吸收的过程。适时适度的练习能有效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