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首先,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设置疑点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尽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巧妙的提问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情况很有意思。对于一些风景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提到的情境,激发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桂花雨》、《圆明园被毁》、《松鼠》等文章,或意境深远,或情感浓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播放音乐文本、录音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再现同学的史料或美景或不熟悉的动植物,结合音视频。通过具体生动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在高涨。

3、读的比较有意思。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以达到阅读的激情,使他们对自学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琅琊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采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运用“引词激情”、“范文读情”、“多读书激情”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以最佳的自学心情进行文字品鉴。只要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就会忘记疲劳,把阅读当成最快乐的事情,从而无形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培养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摆脱“你说我听”的思想枷锁,用信任打开学生的心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我尝试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体验文本,感受文本,提出问题,然后从反复阅读中回答自己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自觉读书,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对于疑难问题,要分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个人都用手、用嘴、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对学习成功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转化为自学的动力,坚定自学的信心。

第三,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钥匙”——及时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把钥匙握在自己手中,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阅读各种文章。比如《飞越泸定桥》这篇文章的教学,让学生围绕“如何飞”和“如何抓住”这两个关键点阅读课文,了解发生了什么,理解课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在阅读和写作文章时,要抓住发生了什么这个关键点去品味单词和句子,精读相关片段,理解课文。在某些课文中,段落的写作方法大同小异,应集中在一个段落上,启发学生自学其他段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可见,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应该教会他们通过对关键词或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的内容。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所以我经常选择不同类型的作文,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去学习和阅读作文。我还积极开展课堂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让同学们互相学习。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第四,注意提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激发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质疑和提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提问,鼓励学生树立自己愿意提问、提出难题的信心。教师也要放下架子,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一起质疑、探究,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大胆质疑、提问。

其次,要巧妙地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调动积极性,打开思路,积极探索,不断提问。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提问的:这些东西哪一样难以体会种花的乐趣?学生举手指出,老舍先生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他还觉得很好玩?老舍先生的花被30多种100多棵树砸死了,伤心得哭了。为什么还好玩?抓住这两个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造园的辛苦中感受到的苦与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为“不教”而“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在课内外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发现、探索、创新,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就能达到“不鞭笞而自励”的境界。当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后,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