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学推动小学教育?

汉学其实是近代来自日本的外来词。它最初指的是民族的传统文化。100多年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在中国当前的文化语境中,国学不再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全中国的文化,包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季羡林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饶宗颐先生提出“国学”的概念。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向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国学教育越来越普及。除了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动机外,还有市场因素的推动。很多培训机构都开始开设专门的国学培训班,有的甚至称之为国学培训班。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国学培训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的升学考试会涉及国学内容,所以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动力。

首先,提倡国学教育,总比给小学生灌输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好。让小学生读一些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传统经典,而不是沉浸在流行歌曲、影视剧中,至少是无害的。比如让小学生多看《百家讲坛》等公益类电视节目。虽然很多人批评这类节目哗众取宠,亵渎经典,但至少这类节目确实传递了一些传统文化内容,总比综艺节目有文化含量。

其次,小学教育其实需要一种“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民国时期周作人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理念),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儿童本位”的文化,非常重视幼儿的教育。所谓“人生之初性本善”,就是要加强对不开悟的孩子的教育。

小学生加强国学教育很有必要,但我们国家现在还需要加强的是师资的培养和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