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讲稿【三篇】精选初三
一、教材1,教材简要分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矩形面积的计算、面积的概念和单位、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的基础上讲授的。教材以数正方形的方法为基础,运用变换的思想,用挖填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换成矩形,并分析矩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由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一个例题的验证,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推导方法,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准备。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沟通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的思维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利用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4.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规律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几何的一门预备知识课,为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提供知识准备。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从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最初的反馈是从动手观察、思考、归纳中总结出来的,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再现了已有的表示法。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总结。这正好体现了概念教学的顺序:动作感知形成抽象概念。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观察、比较、探究,重视让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相互配合,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教学过程
(1)复习和铺垫
逐一展示教具:
1,图(1)图是什么?怎么计算它的面积?现在长7厘米,宽4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2.矩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那么我们可以直接用图(2)中的公式计算它的面积吗?怎么求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反馈。(教具演示:剪下多余的一块,拼成长方形。用长度乘以宽度得到它的面积。)
3.刚才我们把图(2)通过切掉和修补,转换成与原图面积相同的矩形,然后用矩形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现在谁能计算出图(3)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后,给予反馈。怎么算的?为什么?(教具演示:将图(3)右边的三角形剪开,填充到左边,变成长方形。)
(二)引入新课程
图(2)和图(3)我们可以通过剪切和填充将它们转换成学习过的矩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具如下图)
你能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给我看看题目。
(三)引导调查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尝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学生计算学习工具纸第65438号平行四边形面积+0)
谁能说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么算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什么是正确的思考方式?充分利用你的学校工具和相关工具(尺子,剪刀等。)来试操作,然后以表格形式计算(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转化过程”。
演示前,比较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切开其中一个,把左边的三角形(或右边的梯形)拼到右边,正好是一个长方形。测量它的长度是7厘米,宽度是4厘米,面积是7×4=28平方厘米。
追问:这个为什么能算出来?
把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比较拼接后的矩形的长和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
2.实践并验证想法。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换成矩形吗?随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随意拿一张带学习工具的纸来证明你的想法。(结论: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要计算其面积,我们可以使用切割填充访问将平行四边形转换为矩形来计算其面积。)
3、观察分析,归纳公式。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为什么?(学生讨论)
结合答案,教具演示:由于用切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变形面积不变。我们发现矩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以高。
板书:矩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如果字母S代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代表其底,H代表其高,等边四边形的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4)总结
1.面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新问题,利用已有的“求矩形的面积”的知识,通过变换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现在,告诉我,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两个关键条件是什么?
(5)实践
1.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后评论)
2.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基底为18m,高度为10m。这片草地的面积有多大?
(6)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经验?
2.学生的表现如何?
*3次机动演习:
计算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公式是()。(单位:厘米)
偏激
先说说教材1,说说上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初教中对“对分数的认识”和93页做些什么。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对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延伸。分数和整数在意义、读写方法、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第一次学成绩会觉得很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因此,本课主要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只能在“平均分”的条件下产生,为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分数,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可以直观地比较分子“1”所在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4、教学内容的安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对游戏中数学的理解,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知道一个分数”通过两个学生分一块月饼的情景引入分数,让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即一半,并写出。用迁移来推断,平均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它的一个分数。
(3)学生可以用手分分数。一、创设学习情境,注重传授知识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用“1”的分子对比分数。
5.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理解一个分数是教学的重点;很难将感知分数的意义与分子为“1”的分数相比较。教学的关键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折、玩、画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并将分数与“1”的分子进行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口语教学方法
设计这节课的主要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画、玩中探究分数的意义,自己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第三,理论学习
1.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物了解“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比较,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
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1,活动介绍,体验平均分。
2.主动探索和感受新知识。(从表面到点)
(1)理解一个分数:平均分——分母的意义——一个分数的意义——揭示题目。
(2)理解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对比分数。
4.在生活中寻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的来源和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引言:(新课标指出要注重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所以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从学生最熟悉的苹果开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创造一个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健康1:...
2.老师:这两种方法哪个最特别?为什么?(特殊“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给两个人,怎么分?
学生:一人一份。
4.给我看一个苹果,给两个人。能平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进行操作,同样大小对折,即为平均分。(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是基于平均分)
二、分数教学(很多知觉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在取其中一份的基础上揭示分数。目的是减少教学的程度,让学生自主探索)
1,请在信封里选择你喜欢的图形,对折,分成一分。你的不同点是什么?给其中一个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编号。有三个1/2,1/3,1/4,1/8,1/6,1/16和1/32。
老师:这些数字是等分的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平均分。
老师:为什么你认为这些是平均分?(每份得到的金额相同,即平均分)
3.这些平均分有什么区别?(1)(平均份数不同)
(2)把()分成()...
4.(根据问题3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让学生谈论图片的含义。(比如把正方形分成n份,涂掉其中一份)
5.老师:(拿出一个图形)整个图形用1表示,所以图形平均分为两部分。这个零件的号码是多少?(如果一个学生不能为自己说话)知道1/2,1/3,1/4...(此处插入书写方法)在黑板上,在图形下以各种分数书写,并教授阅读方法。
6.老师:为什么这个用1/2,那个用1/4?
学生:平均股数不一样。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四份。
7.暴露题目:像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们分数(板书:分数)。
8.比如1/4就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有几个1/4?
8.练习:(对或错)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老师用1/2表示的图形下拉学生的作品)我们来看这些作品,都是用1/2的分数表示的。为什么图形不同时都可以用同样的分数1/2来表示?
总结:(这几个图的* *相似度可以用1/2来表示)把()平均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它的1/2。
2.老师:哪个数字用来代表空白部分?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思)1/2是什么意思?2是什么意思?1是什么意思?
选择一个分数,说出意思。
第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1,(拿出两个相同的数字1/2和1/32)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数字。有色部分用1/2表示,有色部分用1/32表示。哪个更大?为什么?
(1/2是指一个图平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平均分成32部分的图大)。
黑板:1/2 & gt;1/32
2.猜猜1/2,1/8,1/32的大小。
黑板:1/2 & gt;1/8 >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份数越多,越小)
4.说个小点的分数。
5.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你会联想到多少分?
a、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你认为多少?
b、拓展练习
提索
教学过程:1。激发对场景的兴趣,引入新的课程。
1,老师:最近几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的数——分数。你能说分数吗?
让学生举个例子,让学生说他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
2.老师:陈老师刚才在去你们学校的路上看到了一辆车的标志(老师出示了一辆宝马的标志)。
你能在这个符号里找到分数吗?(生1:蓝色部分是这个标志的2/4。生2:空白部分也是这个标志的2/4。)
3.老师:陈老师吃巧克力的时候又得了一分。你能猜出老师得了多少分吗?(展示巧克力)
(生1:陈老师吃了其中一块,就是这块巧克力的1/6。生2:吃三份是这个巧克力的3/6,吃四份是它的4/6。生3:全部吃掉就是这块巧克力的6/6。)
第二,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
1.当你在黑板上看到2/6和3/6时,你还会想到什么?(2/6小于3/6,分母相同...)
2.老师: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吃的巧克力,提一道数学题吗?
3.现在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你怎么说服别人接受你的版本?(证明自己的方法)
4.现在,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接受你的说法,好吗?(例如,您可以绘制、折叠、书写,甚至组织语言)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报告,谈谈想法。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是5/6。比如巧克力要吃两次,是它的2/6,然后吃三次,是3/6,所以是5/6。
生2:我是折纸。
(展示折叠纸:)2/6是2张,3/6是3张,1 * * *是5张,所以是2/6+3/6=5/6。
老师:2元是多少1/6?
生:二,三是三1/6。
老师:总共是多少?
生:五1/6就是5/6。
老师:有人画画吗?
生:我画了一个长方形的画。(物理投影显示)
6.你能数一下其他的吗?例如,1/6+3/6(5/6)
说说你的看法(1 1/6加上3 1/6就是4 1/6,也就是4/6)。
引导学生数学总结:两个1/6和三个1/6是五个1/6,也就是5/6。
7.说得好!可以在黑板上找两个分数加起来,也可以写两个分数加一个。
口头报告,抓住那些加起来大于6/6的,比如1/6+6/6=7/6,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是1/7,讲道理。
第三,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研究
1,那谁来算4/6-3/6,谁来解释方法。
同理,四个1/6-两个1/6就是两个1/6就是两个6。
2.你能从黑板上选一些分数,写一些公式并算出结果吗?
3.报告并展示它
怎么算的?(分母一样,减去分子就行了。)
4、一块巧克力,老师吃了1/4,还剩多少?
老师:巧克力棒应该用什么数字?(由1表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形成?
老师:试着算一下。
健康:1-1/4 = 4/4-1/4 = 3/4。
拿1当4/4,四个1/4减去1/4等于三个1/4,就是3/4。
总结:当我们用1减去一个分数时,我们把1看成是一个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四,解决问题
1,计算
1/4+2/42/8+5/86/8+3/83/5-1/5=7/9-5/9=1-7/9=2/3-2/3=
动词 (verb的缩写)课后总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没问题。你没有问题。我来问你一个问题:1/2+1/4,1/2-1/4。能解决吗?
6、黑板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62/63/64/65/66/6
2/6+3/6=4/6-2/6=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