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计算能力,集体备课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见过盖房子的吗?”有的说“见过”。“应该先在哪里盖房子?”这个时候,基本上没人知道。所以,我接着说:“盖房子之前,一定要修地基。”同时辅以视频,让孩子了解盖房子的过程。“基础没打牢会怎么样?”接下来是2009年6月27日海莲花城江边景苑小区一栋13层在建楼房倒塌的视频。看完之后我继续说:“同学们,基础不扎实的后果严重吗?”“认真。”“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就像地基的作用一样。如果我们不把计算做好,我们的数学王国就会像刚才图中的大楼一样倒塌,所以我们必须把计算做扎实,这样我们的数学王国才会越来越辉煌。”

二,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一个人只要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在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变低效为高效。

(一)通过讲述数学家小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喜欢听故事几乎是孩子的天性。其中,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关于高斯小时的著名故事:一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一个班的很多学生不守纪律。老师故意惩罚这些孩子比较温和,于是想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然数从1增加到100): 1+2+3+4...+97+98+99+100 =(),算完就放学回家了。“同学们,你们能解出这道题吗?”许多孩子摇摇头。“那我们继续听故事吧。”学生们赶紧拿出纸笔来计算,但有一个孩子没有动手,好像在思考。很快这孩子算出了答案。他用的方法是:将50对构造为sum 101(1+100,2+99,3+98……)的序列求和,得到结果:5050。孩子的名字叫高斯,那年他才9岁。后来,高斯成为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听完后,学生们崇拜高斯,并对计算产生了兴趣。

(二)利用一题多算,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举个例子,我二年级学乘除法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问题:是一个图列计算题,画了四盘桃子,前三盘各六个,第四盘五个。有多少桃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列的。公式6×3+5=23 (a)就是6×3=18 (a),那么18+5=23 (a)。这时候我就问:“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孩子们慢慢地尝试着。最后还有孩子和一个新算法:6× 4-1 = 23(个)。第一,如果最后一组被认为是6,就会有4个6,得到24个。再数1,就减去1,得23。然后,我让同学们比较,哪个更快?学生很快明白第二种算法要快得多,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第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单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强,笔算速度快,计算的正确性也会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加减法的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都能熟练计算,对后面的乘除运算有很大帮助。比如学生在学习“三数乘二数”这个单元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就有学生出错:389×28,1这一步,389×8本来等于3112,但是有的得到了3002和3222...问题在于7+4等于多少。

第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说:“习惯是生活的主人,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好习惯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有些同学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规则,但还是会出错,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