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培养哪些品质和能力?

1,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习惯。

专心是形容一个人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学习的时候要专心学习,玩耍的时候要专心玩耍。有调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不大,但如果专注程度不同,成就就会大相径庭。专心工作的人往往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断分心的人永远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2.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着人的一生。阅读不仅指教材,还包括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等。孩子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可以培养听力和理解能力,成为“听话的主人”。专注力和耐力也是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的。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好表率。我们没有读书的习惯,所以很难说服孩子读书。

3.培养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

不要以为写作只是一种形式,对学习影响不大。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写作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乃至个人素质的评价。握笔的方法,写字的姿势,写字的能力,都是学术能力的指标。一个能认真对待写作的孩子,往往能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很多事情,也能促使他养成凡事认真的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4.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

生活有序、学习有序的习惯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的组织思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孩子的学习工具要定时收拾,书本要按一定顺序存放在书包或课桌里,各科作业要提前布置好。东西存放不规律,需要用的时候心烦意乱,容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没有条理,学习效率低。

5.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

当孩子学习有困难,向父母求助时,父母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敷衍。他们应该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当孩子真的不能独立解决的时候,就不能全靠自己了。而是要一步一步耐心地启发他,让他觉得自己是在你的机智和不着痕迹的引导下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甜头,增加对自己的信心,勇敢迎接下一题的挑战。如:按时上学,准备学习用品,起床睡觉,做作业等。

6.培养孩子及时改正错误的习惯。

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犯错是不可避免的。犯错的孩子家长不应该训斥,而应该把这当成教育和引导的机会,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培养及时改正的习惯。

7.培养孩子提问和思考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孩子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积极思考。我们应该关注孩子提出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帮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孩子一开始问你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其辞的回答,或者你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不会再问你问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就会被扼杀在你的手里。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会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不会的话我就写下来查资料,然后一起学习。每位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此外,还要培养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爱思考、保管和整理学习用品等优秀的学习习惯。

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1,起点低。他们年轻,依赖性强,实践能力差,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这个时候,教育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只有耐心,对学生设定的目标设定较低的起点,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把握情况,才能让孩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建立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

2.要求要详细。孩子天真活泼,思维以形象为主,对抽象概念理解不够,尺度把握不好。为此,父母对孩子的约定俗成的要求,不能太空洞,不能太笼统,不能太详细,不能太实际,要让孩子明白,知道怎么做,可操作性强。

3.训练要严格。家长提出的一些小要求,如果不给予扎实有效的训练,无异于一句空话。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比如,为了培养孩子的风俗习惯,要求孩子平时目视老师打招呼。

4.经常检查。孩子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现象。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考试是督促孩子长期做好工作的好方法。如果孩子的行为能有意识地坚持21天,就能形成习惯。

5.快速评估。每个人都急于知道人们会如何评价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为了迎合孩子的心理,在训练和检查中,我们会仔细观察和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的表扬。赞美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赞许的微笑,亲密的抚摸,发自内心的赞美,表扬徽章,小红星。

6.应该有更多的示威游行。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但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家长要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7.帮助应该是真实的。孩子是个体,他们之间有各种不同。当然,习惯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些坏习惯,要找出原因,多帮助。可以通过老师的耐心教育,家长的行为引导,学生的榜样熏陶来培养,尽量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