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自然资源

铁西区作为市辖区,具有县级行政职能,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吉林省唯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享有省级开发区的经济管理权限。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试点。

截止2012年末,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的3.9: 75.7: 20.4调整为3.4: 75.5: 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亿元,比2011增长2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29亿元,比2065.438+065.438+0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达到75亿元,比2011增长31.5%。投资资金达到46亿元,比201增长43.7%。全年运营重点项目85个,其中资金1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2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9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2.55亿元,工业利润达到6.55亿元,比2011分别增长33.7%、28%和20%。投资28亿元完成40个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全区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2亿元,比2011增长35%。上缴税金11.56万元,较2011增长30%;从业人员达到61.3万人,较201增长9.1%。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336.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97万元。农业是铁西区的基础产业。除了玉米、大米、大豆和小麦,它还生产肉、蛋、奶、蔬菜和水果。是四平市副食品供应基地。农业生产完成了从传统封闭农业到现代开放农业的转变。蔬菜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农业

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的四平市,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00万吨,被誉为东北粮仓。铁西区位于中国十大产粮县之间,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和流通集散地。截止2014年底,蔬菜种植面积11033亩,其中保护地3692亩,以番茄、芸豆、黄瓜为主的无公害认证品种9个,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0亩,上千个大棚、万亩棚膜正在建设中。

201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55亿元,比2011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50元,比2011增长7%。粮食播种面积654.38+0.45万亩,总产量达到654.38+0.75亿斤。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建成省级大棚蔬菜产业园4个,新增放心蔬菜基地2个。

畜牧业

到2012年底,已经形成以畜牧小区为载体的肉禽养殖和奶牛养殖两大产业。现有四个奶牛农牧小区,存栏奶牛4000多头,年增长率15%,年产优质鲜奶1万吨以上。有海丰、三合两个专业村,在建肉禽养殖、畜牧小区5个,年产量200多万只,可提供优质禽肉4000多吨。养猪户500余户,年饲养量65438+万头,可提供优质猪肉9000吨。2012年新增畜牧小区8个,新增收入5000多万元。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50亿元,比2011增长51.5%。

铁西区先后与省内、国内各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对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的科技投入。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一开始,与比利时当友公司合作生产菊苣(玉兰)的项目就取得了成功。菊苣不仅供应省内,还供应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并将出口韩国、日本。全区农村人均收入3500元。工业是铁西区的主导产业。2005年,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成立。吉林省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道路、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拥有绿色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制造、冶金、食品、医药、建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20多个行业,1000多种工业产品。红宝来饮料已成为国家驰名商标,热交换器和金斯伯里啤酒在中国很有名。铁西聚源汉阳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于2009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主要从事冶金制造、机械加工、啤酒、白酒、饮料、粮食加工、食品加工、印刷包装、装饰材料、塑料制品、饲料和服装等行业。在全区600多种工业产品中,啤酒、白酒、饮料、连铸机、热交换器、链条、角钢、螺纹钢、垫片、饲料、生物菌肥、印刷品、包装制品、植物油、方便面、秧盘、电器开关、锅炉、二氧化碳发生器、淀粉等成为全区主导产品。链条、角钢、肋钢、啤酒、饮料、热交换器、豆柏、方便面、大豆磷脂等20多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卡塔尔、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中英法共建的30万吨啤酒和1.3万吨饮料产业。有以炼钢30万吨、轧钢30万吨为主体的冶金制造业;有机械加工业,主要生产链铸机和热交换器;有年产9000万碗(袋)方便面的食品加工业;有以五色彩印为主体的印刷业;还有就是以纸和塑料为主要原料的包装业。红嘴集团公司位于辖区内。

先后承担了4月18日99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仪式,5月21日第二批亿元以上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20111 10月全市11县(市)、开发区重点项目大检查中,铁西区被评为项目建设先进县(市),开元大酒店项目进入四平市十佳工程前三名。

2065438+2002年,总部企业24家,获证企业24家,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36.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97万元。运作重点项目21个,为8个项目办理用地手续,争取用地指标62.5公顷,占四平市本级用地指标的4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参与全市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建设。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29亿元,比2009年净增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3亿元,比2009年净增1.1.8亿元。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于2005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示范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全力打造大型生态农业产业、绿色制造加工产业、废弃物资源流通配置产业四大产业链,交流废弃物资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信息,构建循环经济示范区新格局。截止2012年底,完成投资958万元,修复新建水泥结构路边沟渠25公里,修整路肩125公里,建设垃圾中转站4个,垃圾场30个。“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造林2256亩,植树384622株,10个村通过吉林省林业厅村庄绿化验收。春秋两季造林工作圆满完成,栽植银白杨、刺槐22500余株,面积195亩。积极推进防洪工程,投资981.4万元,在马咸泉河部分险工险段修建了204延米的护岸工程。争取资金10万,小红嘴河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已经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1206万元,正在建设14个村的堆肥厂和垃圾分类站,正在采购130辆垃圾车、15辆垃圾转运车和30辆铲车。

城市绿化全面展开,种植果树、柏树等树木4.5万余株,建成花园式社区20个。住宅区巷路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投资366万元,新增巷路7条;投资425万元,在小区铺设了6.8万平方米的方砖。全面加强对驻区200多家单位除四害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健康教育。顺利完成763户廉租房摇号分配,2650户享受廉租房补贴。

电力供应充足,四平热电厂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完成。2012年,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德育体系整体建设先进实验区,连续九年获得四平教育重点工作双线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四平素质教育现场会在十七中召开;中考成绩突出,高分率居四平市第一;校舍安全工程三期顺利实施,投资2230万元,对15所学校的46215平方米校舍进行了加固改造。西苑中学、阳光实验小学成功建成。截至2012年末,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292人,教育系统从业人员2669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62.2%。教育系统月工资达到14410000元,占全区工资总额的68.6%。2011年,教育支出达到1.7亿元,占全区总支出的34.7%。其中,仅“校安工程”,政府配套资金就达11.45万元。

截至2014,铁西区共有幼儿园1,小学11。4所中学:四平德龙幼儿园四平爱民街小学四平市北体育街小学四平地直街小学四平第二实验小学四平铁路第二小学四平铁路第一小学四平铁西区平溪镇中心学校四平迎宾街小学四平新华小学四平站前小学四平八一希望小学四平十七中四平二十中。学习四平十五中十四中注:截至2012,参加新农合的村民达到41262人,参合率达到100%。“全民健康运动”有效开展,199858人接受体检,体检率72%。

截止2014铁西区各大医院18:四平春江医院四平华正医院四平骨质增生医院四平新农合定点医院四平铁西城郊防保所四平铁西区妇幼保健院四平铁西医院(肾脏病医院,四平)四平铁西乡卫生院四平爱灵奇医院中韩妇儿医院。

注:截至2009年,铁西区开发就业岗位8464个,新增城镇从业人员15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22人。输出城乡劳动力19588人,城镇劳动力就业7400人,农村劳动力就业1265438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8451人;建立省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建立创业基地1个,创业培训2000人,创业培训后就业2000人,征集创业项目50个,创业项目带动就业150人。

到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311,参保率达到99%。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65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新增就业7076人,城镇失业人员904人,就业困难人员638人实现再就业。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现全覆盖,救助资金242万元,13209人次。城乡低保人数12584人,低保资金2905.83万元。提高了财政供养人员住房公积金标准,增加654.38+0.5万元,提高了一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