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正确理解“爱”
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庭的重中之重。我们一般看到父母把所有的物质和精神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有没有成为成功者?有些孩子非但没有成才,反而有一些极端的恶性行为,比如姚嘉欣杀人,留日学生刺死母亲。这些恶性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反思。有人说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痛。对此你怎么看?
(以下简称孙):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公办教育,家庭教育是民办教育。学校教育由国家培养的教师进行,有统一的教材,体现国家的意志和政策;家庭教育是家长主导的个性化教育,这是很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学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以情感教育为主,包括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如果把家庭教育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爱”。
记者:应该如何理解“爱”这个词?
孙:家庭因爱而生,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爱的传承,这是教育最大的秘密。
如何理解“爱”有两个层面:一是父母要给孩子真正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人最难忘的记忆,不是父母教给他的道理,而是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这种亲密的生活体验也是最容易被孩子理解的感受。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爱,从爱自己、爱别人到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
但是,爱情很容易失控。每种动物都本能地爱自己的后代,人类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爱仅仅停留在动物对后代的爱,我们就很容易失控,陷入爱的误区。现在很多父母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去爱孩子。也就是说,他们陷入了对爱的最大误区——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
卢梭曾经说过,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如果你让孩子活得像个国王,那就不正常了。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说“我来做这个”,说明他有独立的需求。不满足孩子的需求,还一味溺爱,反而什么都做,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发展的权利。这样的爱情只能爱一个失败者。
我一直认为,无论一个家庭多么富有,都不应该过分满足于自己的孩子。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节制,敢于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这在孩子2到4岁的时候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他开始在头脑中建立规则意识。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些不良行为,比如打人、骂人、睡前吃糖果等。,家长要坚决不让孩子哭。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记者:很多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孙: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幸福。其实并不是。一个过分满足的孩子不一定幸福,因为幸福来的太容易,他觉得理所当然。
澳大利亚一位心理学博士做了一个“糖果实验”。他从澳大利亚和中国随机挑选了几十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个孩子面前放两块糖,多一块少一块。然后,他给了孩子们两个选择:如果你想马上吃糖果,就吃小的那个;如果你能等15分钟,就可以吃多出来的部分。结果,70%的中国儿童在15分钟之前吃了糖果。超过66%的澳大利亚儿童可以等到15分钟再吃更多的糖果。
这种差异反映了当今中国孩子的潜在危机,尤其是被父母溺爱的独生子女。相关研究证明,那些能够经受住诱惑的孩子,往往比那些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更宽容,更独立,将来也更成功。然而,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很难抗拒诱惑和欲望。他小时候抗拒不了糖果的诱惑,长大后可能也抗拒不了其他诱惑。
“爱”不能简单化、形式化。
记者:现在的家长似乎更关心孩子应试能力和才艺的培养。
孙:是的。研究发现,80%以上的中小学生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而把道德品质放在相对落后的位置。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都是“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管”。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大部分都成了不懂情绪的考试机器。姚嘉欣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表面上看,他的家庭教育是相当成功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对人彬彬有礼,但父母没有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这种缺陷通常是看不见的,但关键时刻会暴露出来。开车撞人后,一个性格正常的孩子本能而明智的反应是马上送受害者去医院,但姚佳欣第一个想到的是“农村人难”。他不懂得尊重和关心别人,甚至认为可以伤害别人来拯救自己。于是我说,这是一个“迷失的孩子”。
或许父母有苦衷: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残酷,孩子承受着各种压力。父母自然希望孩子多学习,多学习,比别人优秀。我能理解这种期待和无奈,但是提高竞争力不能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怎么可能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是否完善?
现在小学教育的中学,幼儿教育的小学,把早教变成了“早毁”。很多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孩子是智力超常的“神童”。即使孩子智力不超常,也要送孩子去接受训练,深信“神童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其实有研究表明,天才儿童的比例一般是1% ~ 3%,也就是说,天才是后天培养不出来的。在学前阶段,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和运动。让孩子过早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孩子学习努力,另一方面你会发现,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这些知识和技能自然会被掌握。
如果家长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厌学的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30%以上。知识教育的早期干预可能造成儿童智力偏瘫。为什么会这样?这源于一个错误的逻辑。这个逻辑认为,童年快乐的孩子,成年后一定不快乐。所以,为了以后幸福,我们得让孩子在童年吃点苦。俗话说“年轻的不努力,年老的会难过。”其实这句话需要正确解读。
童年的快乐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源泉。一个幸福的人的童年一定是充满爱的。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始。很多有问题的成年人都能追根溯源,大部分都能发现自己的身心在童年时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大量事实也表明,学业上的成功并不能决定人生的幸福,但心理健康和完善的人格才是决定一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
记者:母亲节那天,有学校组织学生给父母下跪洗脚,引发了不同的声音。对此你怎么看?
孙:我理解组织者的良好愿望,但我认为这样做不合适。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跪求文化”是奴性文化,是伤害人格的不平等关系。我曾经呼吁社会把“父母”这个称呼改成“父母”。“父母”是什么意思?一家之主是一家之主,也是掌管孩子命运的人。这样一个充满封建专制的称号,与爱情无关,与现代教育相悖。怎么能容忍它到处泛滥?让孩子向父母下跪,意味着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孩子必须服从父母。这种定位是有问题的。
记者:那么,你认为正确的导向应该是什么?
孙:我们提倡子女“孝敬”父母,而不是一味地“孝顺”。孩子应该尊敬和尊重父母长辈,但不应该完全顺从。不是父母说的都是对的,父母有时也会犯错。孩子应该尊重父母,但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声音,在与父母意见相左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是一项人权。向父母下跪,可能会给孩子一种看到权威就会屈服的错觉,从而扭曲孩子的人格。
什么是“孝”?夏紫问孔子,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孔子的理解是,对父母保持开朗的面孔和态度是最难的。不要以为养活父母就是孝顺。如果你像猫或狗一样把食物放在父母面前,这算不算孝顺?孩子要孝敬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的需求,观察父母需要什么帮助。父母累了,可以洗脚;在其他情况下,父母应该在其他方面感到高兴。
学校教育引导孩子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简单、太正规。“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太抽象的东西孩子可能理解不了,但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爱,从爱父母开始,懂得观察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严于生活,宽于学习。
记者:作为父亲,你怎么问女儿?
孙:我对她的要求就是八个字:严于律己,宽于律己。
在学习上,我对她比较宽容。有一次,我出差,晚上接到女儿的电话。她沮丧地说:“爸爸,这次考试我有一门课不及格。你要做好准备!””我马上回答:“两门不及格没关系。考试不及格肯定是有原因的。“哎,找个高手帮忙分析分析,回头再纠正?”看我说的轻松,女儿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其实我也希望女儿考得好,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责怪她,除了让她紧张还能做什么?况且女儿已经尽力了。回家后,我和女儿仔细分析了她试卷上的错误,帮助她掌握了正确的解法。从那以后,女儿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一直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排名,女儿考上复旦之前也没上过重点学校。
记者:那你看重什么?
孙:我重视她的快乐成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高二那年,即将面临高考,学业多么紧张。她当时还在做“中日中小学生勤奋程度对比调查”。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夏令营竞赛》。我女儿不完全同意我的观点。她认为中国学生在很多地方都比日本孩子强。我说,你不服气没关系,只要你用证据说服我就行。于是,她利用去日本交流的机会,自己做了一个调查。中文和日文的问卷和采访提纲都是她自己设计的。最后,她得出结论,中国孩子比日本孩子学习更努力。例如,当他们遇到学习困难时,大多数中国孩子倾向于自己思考,而日本孩子倾向于寻求帮助。但她也承认,日本孩子在运动和家务方面比中国孩子强。我觉得这个结论比较客观。
她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做这个研究,完全是出于个人兴趣。我觉得很好。我不仅没有阻止,还支持。结果她在高考前最紧张的阶段,写出了这份调研报告,很不容易。
记者:你对女儿的教育也有遗憾吗?
孙:是的。女儿半岁的时候,我因为工作忙,把她送回老家,让她爷爷奶奶带她一年。对此,我一直很后悔,觉得这是我的失职。
虽然城市里“独二代”被祖辈抚养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有数据显示,隔代教育的成功率不会超过30%,因为隔代教育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由爷爷奶奶抚养或没有稳定监护人的孩子,很难建立安全感和幸福感,长大后人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此外,由祖父母照顾的孩子肥胖率更高。个人认为,孩子在12岁之前,不应该长期离开父母,孩子应该由父母照顾。
记者:可以给“独生一代”的父母提建议吗?
孙:北京有三个独生子女家庭主动联合起来。三个家庭的父母利用周末,轮流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农村、自然,成为每个人的独立家庭、小家庭。这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新思路,给了孩子极大的惊喜和满足,也解放了父母自己。
我们常说“智慧在民间”,的确,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做法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虽然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对家庭教育还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因为爱是最强大的教育资源,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