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的数学课,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它可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又要让那些在数学上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学困生会学到一些东西,达到基本要求。3.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4.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否活跃课堂讨论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难题,是否以及如何关爱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是新时期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该书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总体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还包括他们学得怎么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2.积极倡导改革意识,即整体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培训意识。3.仔细观察从意识到行为的整体策略:(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需要有敢于创新的意识和敢于尝试的精神。(2)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就要求服务与引导相结合,做到教师不越位,学生学到位。(3)正确处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努力面向全体学生。(4)正确处理学用关系,注意学用结合。(5)正确处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6)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全面质量的实施。(7)正确处理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做到来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8)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过程和结果并重。另外,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几个问题:1。坚持以鼓励为主;2.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3.注意评价的动态性。第一,我们平时的备课虽然需要准备教材、教法和学生,但是我们侧重于前两点,忽略了学生的准备。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情况?书中有表述:老师们不妨先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哪部分没掌握?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如何?学生可以自学哪些知识?什么需要老师的教导和指导?读到这里,我回想起这学期在班上试行的教案。我在前一天晚上为学生们安排了第二天课上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内容基本是我的教案,包括复习备课、例题导航(主要问一些关于问题的学习和探索的建议性思维问题)、新知识的应用。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二是了解学生。课前要阅读和分析学生的作业,基本能知道书中提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以竞争的方式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经过几周的实践,我觉得我教得很轻松,学生们学得很开心。和几年前教六年级的时候的感觉相比,我感觉轻松多了。只恨自己文字功底差,写不进文章。仔细想想,书上的上述问题真的很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去思考和探索。二、要真正用好教材,书中提出以下问题:1。教材的内容对于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否必要?还需要补充什么?什么与目标无关?有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教学从哪里开始?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可以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吗?3.从教学目标来看,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门课的教学有哪些重点和难点?对照以上问题,回想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强,缺乏对教材的分析,缺乏思维方法的渗透。今后,我们应该集中年级组的力量,大家的智慧,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理解和掌握教材。我们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提供现实背景,探索数学思维方法,改变呈现方式,设计或引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参与提供教材,甚至重组教材,使教材在课堂上更容易表达,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第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自从引入新课堂概念以来,无论是平时的研讨会、公开课还是大型竞赛活动,似乎都离不开小组合作的新课堂。在这种观点的支持下,教师们竭尽全力安排小组合作,经常出现以下问题:有的课堂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问题没有思想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虽然有些问题想得很周到,但是学生一转身,老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没有进入讨论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有意识,只是解决不了。今天,我从书上找到了答案。书上说: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我们这门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以吗?(2)如果是,什么时候进行?如何提问?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和引导?(3)如何将班级授课、小组授课、个人自学这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小学数学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小组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习内容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作者给我们看了迷宫,给了我们以后的方法和方向。第四,书中建议课后如何反思。1.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如何实现,标志是什么?2.第一次设计的流程和实际流程差距有多大?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3.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最关键?4.后续教学中打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教学中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事件?如果有,不妨录下来。回想我们平时的教学反思,只回答了上面的一两个问题,思考的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本书第二部分以个案为主,从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中了解新课程、新数学,解决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这本书里所有的案例都来自一线,来自一本小学数学研究者的厚厚的讲义,这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本书内容以提问为主,每题一篇,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一些计算的教学方法,比如如何在计算课上活下去,是关于数学味的,比如回归自然,让数学课有数学味,关于应用题的教学,比如如何应用应用题,关于旧教材,比如如何在旧教材中体现新理念,关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关于教学起点的创新意识。书中有十七个典型的深刻实践和思考。我们听了两遍张锁斌的讲座,如果可以说张列举的生动案例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那么书中的案例会让你深受感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了这本书。每看一个案例,都深有感触,佩服不已。整个过程我都迫不及待的看下去,好像在看自己喜欢的小说,细节就不一一说了。今后,我会认真阅读这本书,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其理论来指导工作,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