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根据孔子的学说编撰的一部小学生生活准则。形式为三字韵,核心思想为儒家的孝与仁,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价值。
《弟子规》是启蒙的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思,是圣贤的弟子,而“规”则是“夫”和“见”的结合,意为一个人的学问。《弟子规》就是要学习圣贤的经典,做圣贤的弟子,成为有勇气的人。门徒规则是它的入门读物。
此书原名荀蒙文,采《论语》:“弟子孝顺,出而有爱心,爱众而有善心,学而有余力。”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了弟子在家、出门、待人接物、学习时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后来贾存仁改编,改名为《弟子规》。本书是启蒙培养诚信,教育孩子远离邪恶,走正道,培养忠诚家风的必备读物。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级出于长期统治的目的,积极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尊崇孔子,提倡学习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圣宣之大师”;大修孔庙,春秋拜孔,宣示孔、儒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家思想的核心,制定并颁布了十六条“神谕”,作为人们的思想规范和行为规范:孝道要尊;本尼迪克特的家族是以赵勇为基础的;与乡党有利害关系的纠纷;重视农桑,以丰衣足食;要节俭爱惜金钱;龙学校结束了学者的学习;辨别异端,崇拜正统;讲法律是对愚蠢的警告;明礼让以厚风俗;做生意是为了立人之志;训练孩子禁止无行为;与所有善良感兴趣的诬告;忌藏匪,以免牵连;把钱和食物吃完以拯救部门;联合防盗;在生活之前解除仇恨和愤怒。
此外,康熙十二年推荐隐居山林,十六年开设明史博物馆,十七年推荐博学,吸引名士,弘扬儒学。这些措施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弟子规》就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成的。它的原名是荀,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学者。
他列出了弟子在家时、出门时、孝顺时、离开时、真诚守信时、善良有余力时应遵守的条条框框,要学习。后来贾存仁对其进行了修改,改名为《弟子规》。
百度百科-弟子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