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总结
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必修课。是一本没有教学参考的教材。课程资源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在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艰难的探索历程,酸甜苦辣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网站理论先行
如何让教师快速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和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给全校教师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讲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使教师对这门课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这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趋势,从中学习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的积极行动
(一)融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
综合实践课程要有生命力,突出特色,必须与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因此,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大特点是制定突出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特色。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入教室,实现了“班对班交流”。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相融合,使课堂世界与网络世界相连。比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点击鼠标,打开它,进入维也纳。“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和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老师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之城维也纳”,了解奥地利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一望无际的维也纳森林和杰出的蓝色多瑙河。向音乐家的写实雕像致敬;听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名作;漫步在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沉醉于盛大、优雅、温馨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对音乐城的总体印象。
领略中国名菊的魅力,欣赏它们美丽名字的诗意美,感受菊花命名的喜悦和激动...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是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乐园。
(二)结合校本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本校本教材精选了一些流传千古的名著,让孩子们在记忆的最佳年龄积累这些古诗词,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生活背景,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还围绕校本教材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圣紫晶阅读竞赛”;二年级“小成语摘抄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面;四年级“趣游古诗词园”;五年级《书签名言警句》;六年级《古诗新唱》等等。在这些学生喜爱的读书、朗诵、绘画、表演、写作、唱歌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从中积累了古代文学的形式,受到了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展示他们的个性,并回忆起丰富多彩的童年经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质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的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3月,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母爱的伟大和母亲怀胎十月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当一周“母鸡妈妈”,写一篇护蛋日记和一封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做“护蛋英雄”。从护蛋的经历中,他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明白孝顺长辈、尊重长辈的道理,通过与母亲的互动,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4月,为配合“看家乡新貌,找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计划的实施,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探索活动。
1.参观江苏省著名企业苏青集团;2.致敬张大烈纪念馆,故乡名;3.考察家乡著名的河流——伏背河;4.专访家乡著名“剪纸艺术家”钱仁祖先生;5.在校园里做个小名人。我是小“小明星”等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小学学年综合实践活动。
建校以来,我们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生态环境、关爱地球、关爱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思想素质的提高,鼓励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和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的精神。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理念,我校一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子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对我校XX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汇报。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我校有利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程改革方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类文化课紧密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提高文化课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学校把科学课搬到了我们认知园。充分利用认知园丰富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冰封寒冬,我们学校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由理科老师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到认知园参观学习。看着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各种植物后兴奋的表情,老师们不禁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健康,我们特意联系了学校附近的菜农,带领学生参观学习。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开展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世界中。教育需要让学生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这种现实感和生命感的获得和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和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期望,我校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以探索和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的村子进行一次统计调查,结合数学中所学的表格统计知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对菜农种植的蔬菜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同学们对这两年农村的快速发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们也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信息。
第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主题的生成
调查显示,中国90%以上的学龄儿童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他们不爱玩,不会玩,更别说创造性地玩了。超重、肥胖、近视等现象普遍存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热衷于在网上看韩剧和打电子游戏,偏爱看漫画书和口袋书,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与周围同学关系不和谐的不良倾向。传统游戏多为集体活动,锻炼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游戏规则可以下意识地教育学生如何与伴侣相处。因此,有必要让传统游戏回归儿童生活,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纠正学生人际交往的误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传统游戏是农村课程资源中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视对这一乡土资源的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开阔学生的人生视野,密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关系,协调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二,活动的实施
1,“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为了让传统游戏走进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乐趣,我们必须挖掘和整理具有乡土气息的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书籍、电影、网络等现代媒体,收集整理已经从学生视野中消失的传统游戏,如滚铁环、皮筋跳、打陀螺、扔沙袋、跳房子、下对角线棋、舞狮、划龙舟、赛龙舟、猴拳等。通过数据、画示意图、写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采访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传统游戏的类型和玩法。学生拟定面试提纲,写面试笔记,安排游戏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三,邀请相关专家做一个关于运动、卫生、健康知识的报告,了解游戏的健康价值;讲述游戏的起源、发展、变化、衰落的历史(如足球起源于宋代的蹴鞠,武术起源于华佗的五禽戏),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采访小记者,写出听后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根据专家报告,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对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健康知识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举办了奥林匹克知识专刊和疾病预防班会,进一步让游戏走进学生生活。
2,“我是我游戏的主人”
要让传统游戏在学生中普及,也要让他们知道怎么玩,并且善于玩。
首先,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游戏进行统计、整理和分类。比如跳跃包括跳房子、皮筋跳、跳绳。根据学生的体质和兴趣,自由组成几个小组,保证大家的参与。其次,邀请家长和社团成员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游戏工具的制作方法。至于游戏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在体验中成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在参与中感受快乐,在合作中学会相处。再次,在老师的指导下,统一道具制作方法和游戏规则,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快乐十分钟”活动,让学生玩起来。培训所有员工,提高游戏的培训水平。
3、《仲夏之果》
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有成果的玩,有成果的玩,然后爱玩。
首先,举办一场传统游戏比赛,庆祝一个传统游戏节。学生自己出主意,自己策划组织,大家参与,改变过去只有骨干选手参加运动会、艺术节的局面,让大家在合作游戏中获得展示的舞台,享受游戏的乐趣。其次,把传统游戏带进社区,比如春节在社区组织舞狮队、踩高跷队拜年,端午节在社区参加龙舟赛。学校游戏节也可以采取亲子游戏的形式。第三,举办传统游戏和现代体育知识竞赛,深入挖掘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体育的竞技精神。
4、“希望”
为了让传统游戏走进孩子的生活,还应该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作创新游戏,让学生玩出新意和成就感。
学生的创新可以是改变游戏的工具和制造方法(比如陀螺用其他材料代替木头),也可以是改变游戏的玩法(比如踢毽子),也可以是把几个游戏组合起来创造新的游戏(比如把橡皮筋跳跃和歌曲结合起来),也可以是创造独特类型的游戏(比如奥林匹克体操、隐形跳绳等)。).让传统游戏散发时代气息,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此外,还要深入挖掘传统游戏的文化内涵,使棋艺文化、武术文化、球类文化等游戏文化形成独立的综合实践课程。
第三,反思活动
1,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善于挖掘和整理“传统游戏”的宝贵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课程开发。有了资源意识,山川平原都是可以利用的材料,手里带的短棍石头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工具。
2、要大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使“传统游戏走进儿童生活”的研究系列化、系统化,使校本活动形成特色。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还要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风土人情、各种技能的人才等课程资源引入课堂。
3.应广泛邀请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活动。学校要突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增强社区的教育意识,积极争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第四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为了传播和交流人类经验,我们必须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经验,并在现代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未来,从而改变过去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灌输。
“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就是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认识和体验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关系,寻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只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学生喜欢的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呢?
首先要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的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实践经验。基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学习题目,与生活目的建立联系,是维持学习的动力。因此,在选择学习课题时,要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相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建桥梁,使他们能够交流。比如初三在教《我眼中的秋天》的时候,学生可以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切地感受秋天的变化和气息,这无疑比书上的描述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意生活时空的多样性,实现学生享受学习的需要。
为了回归生活和社会,不能把学生局限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基础,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家庭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和效果,根据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或班级或团队的特点量身定制。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同时得到发展。比如在初三讲授《我与学习工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东西入手,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发展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和练习,学会讨论和合作,提高调查、询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最后,要在时间上充分发挥短距离效应,在学生生活中实施教学。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改变。
小学综合实践总结(二)?生活总是如此,即生活总是包含着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过上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这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要在各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现在世界上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有效地实现目标。
可见,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仅有系统的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出发点和结合点,找准学生思想和具体表现的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命与科学的统一,生命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是基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以课内外结合为基础,课堂与生活、社会相联系,提倡知情行合一的整体性思想;基于学生社会活动实践思维的理性教学理念。就是力求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按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思想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也为所有学生所接受。只有这样,小学综合实践课才能真正成为所有学生都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