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两平台”和“三通两平台”是什么概念

三通两平台

2012年9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即“用宽带网连接学校,用优质资源连接班级,用在线学习空间连接大家”,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人人网上学习空间,建设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

专家谈如何理解“三通两平台”的内涵

2015-06-08海浪

去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即“用宽带网连接学校,用优质资源连接班级,用在线学习空间连接大家”,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

自此,#三通两平台#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非常流行的词汇,全国各地也掀起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高潮。?

但是,#三通两平台#是一个新概念,与之前的“校校通”、“班班通”概念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三通两平台#的内涵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如何打造#三通两平台#?网上网下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说法。?

学习和理解某种精神实质,必须先阅读原著,所以#三通两平台#也必须如此。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是第一次提出#三通两平台#的概念,所以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学习的文件。?

另外,在进入正题之前,我要声明一点:我仍然固执地认为#三通两平台#的提法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所以我后面要讲的是默认在这方面;至于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我最后说一下,如果要引进过去,应该做哪些改变。?

今天,我们来谈谈“宽带网络校校通”。?

其实我个人认为“半板通”是#三通两平台#的核心工程,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任务。因为我预测,至少在未来二十年,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将是基础教育的主流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和关键是课堂教学。什么先进的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可以大面积试验推广,短期内还不具备条件。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班班通”)的实施,也为未来“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打下基础。?

事实上,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2-2020)》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中的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享有中,非常强调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构建智能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网上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我觉得这段话应该是“班班通”对优质资源的指导性描述——智能教学环境、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软件工具都是为了教学,而当前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这是班班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班班通是核心和重点任务。?

但是“半板通”也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中最难的任务!?

为什么这么说?我在《中国教育网》杂志上接受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采访时(见博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摸象鼻》)说过:在目前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三个功能层面中,第二个层面,即教师教学,是最重要的层面,也是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层面,因为它的动力最弱。最弱的能力——基础教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对他来说,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资金投入)剧增,但表现不佳,甚至对于应试教育的表现,可能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要求他冲到信息化教学的最前沿??

所以,我个人坚持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政府应该下大力气去做的事情:真正改革教育教学评价,通过政策引导扭转当前绩效导向的误导;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立支持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和机制,包括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产业发展机制和配套服务机制,让教师研究如何便捷、安全、顺畅地将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至于网络建设、资源建设、系统平台建设等开发建设工作,最好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保证资金到市场。只有促进形成繁荣的教育信息化支撑市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才能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与同行交流时,我觉得很多人都被这种肤浅的文字误导了,以为“宽带网校校通”只是学校的联网,把学校的宽带连上互联网就够了,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归为“班级通”。事实上,这是典型的被文本的字面意义和之前的“校际交流”和“班级交流”所误导。?

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说得很清楚:推进“校校通宽带网”,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除了连接宽带网络,就是“宽带网络连接学校”的建设内容。?

这一点在去年杜占元副部长介绍近两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时得到进一步明确:“今明两年,力争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到50%以上,即新增约8万至65438+万所学校接入宽带。同时在校园内建设基本的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按照教师比例为教师配备电脑和接入宽带。”?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宽带网校校通”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宽带网到校,联网教师电脑,学生电脑,多媒体教室。?

其实我个人建议,应该进一步拓展“校校通”的概念——以“校”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强调“应用”。这就是“交往”的本意:“交往”是动词,不仅仅是占有,更重要的是使用。具体思路明天再说。?

如果从“校校通——校本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的角度来理解#三通两平台,其实会豁然开朗。

宽带网络校校通——校本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当前的重点是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宽带接入;?

优质资源班班通——一款基于班级的教育教学应用,目前的重点是挖掘出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供每一个班级使用;?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可及--基于信息环境的以人为本的教与学。当前,重点是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这里的“三通”都是强调应用的,也就是我前面说的,这里的“通”是动词,而不仅仅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这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观点。至于“两个平台”,是承载“三通”的最重要的信息服务平台,后面会讲到。?

根据这一认识,我建议不要把“宽带网校校通”是否达标的评价局限于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学校宽带网接入数量、联网教师电脑、学生电脑、多媒体教室等。,这只是它最基本的内容和静态的建构成果;还要考察这些基础设施的应用情况,比如实际的带宽使用情况,学生一学年人均使用电脑的小时数等。另外还应该包括校本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比如学校的学籍管理功能是否采用信息化应用系统?这方面的内涵非常丰富,比如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科研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协同办公等。,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校际交流”的要求。这里没有讲这些系统的建设,因为我觉得这是“两个平台”要解决的,后面再讲。?

昨天,当说到“校校通”应该包括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时,老师@雷蕾·SJTU对我说:“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还是多谈谈教与学的应用比较好。可以少谈管理。”我深信不疑。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教与学的应用——班班通这种优质资源。?

先学习原著吧——刘延东:推动“优质资源面向所有阶层”,加快内容建设和享受。加强软件开发,挖掘出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实时更新,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今明两年要重点开设国家规定课程,重点建设“三个课堂”:一是“专送课堂”,二是“名师课堂”,三是“名校网络课堂”。力争用三年时间建立各种高质量的数字资源,交付全国,让那些地处偏远、生活贫困的孩子也能享受到。?

从延东副总理的发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班班通”的重点是教与学的应用,并明确了三种推荐应用模式。但是领导讲的是宏观的,所有的例子都是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发的。到了具体的学校和老师,怎么做才能实现“班对班的沟通”?有必要认真讨论一下,因为对于微观的学校和班级来说,无论是开设还是参与这三类课堂,都是“优质资源班通行证”的标准。?

我想,推广“班班通”,还是要回到我昨天提到的理解:“优质资源的班班通——班级本位教育教学的应用”。需要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支撑,包括教师备课、教学与课堂交流、作业与课后交流、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甚至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来探究“课际交流”的内涵。?

我们明天再谈细节。?

具体来说,为了达到“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标准,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这是大家都觉得要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做好,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去年看到“全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的新闻后,我进去看了看,觉得是典型的瓶装旧酒——没什么新意。搭建一个平台,把很多资源分门别类放进去,看起来挺好的。有多少结核病教学资源?问题是用什么机制提供资源,怎么提供服务?谁有动力上传资源?谁拥有获取和使用资源的主动权??

我当时进去看了几个资源。站在一个普通学生家长的角度,我想我的孩子(学生)不会愿意看到,我作为家长也不会要求她看到。她的老师会有兴趣看吗?我的感觉是不感兴趣。如果学生、家长、老师都没有兴趣看新的教学资源,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果然,今天写这个博客的时候,我又进去看了一眼。半年了,好像下载最多的教学资源也就几百人。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下载几百次太差了!?

当时我和我的一个同事(小学生的母亲)讨论过这个事情。她说她花钱买了些课件,是喜羊羊主题的,儿子爱看!这说明不是做不出学生爱用的优质教学资源,而是目前的机制没有鼓励资源开发者做大做强,专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

我也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领导讨论过花钱买服务的机制,因为我一直认同政府投入不应该直接用来雇人做资源,而应该为资源的使用购买服务,比如按照下载量付费。但是据一线部门领导说,按照现在的经费制度,这样做风险很大,而且给我讲了一堆我不能说什么的理由。但我觉得,如果连这种机制都改变不了,没有创新的机制和运作模式,就很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说了这么多,还是想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建立机制享受本地区的创新资源才是上策;组织教师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或购买一些适合使用的优质教学资源推荐给学校,是中策;设置资源池,检查下载、购买、自建的资源是否使用,是最后的政策;对于学校来说,组织教师讨论如何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有激励措施的教学,培训教师的基本IT技能,提高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和软件工具的能力,选择一些合适的辅助资源推荐给学生和家长,都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面向所有班级”的工作。?

那么我们再来说说昨天的话题:传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课件,现在应该包括各个学科的工具和软件,比如“几何画板”等。另外,我觉得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类培训软件也应该归入这一类。?

2.课堂教学和交流活动?

当然,这里指的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各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和交流活动。我觉得这是“班班通”最重要的一面。?

首先,教师将各类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包括“专送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这个不用我多说,可以归为第一部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新的辅助教学设备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电子白板和无线交互设备。?

三是利用课堂录音设备记录教学过程,可以用于部分学生课后复习,也可以用于教师间的观察和我自己的教学反思。?

四是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既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可以是教师之间的教学互评或学校组织的教学评价。?

五是课后教学交流讨论,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问答讨论,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网上布置和提交作业、网上自测或网上考试。?

当然,通过网络课程直播或者录播系统来传播课堂,也属于这种服务。事实上,“三个教室”的来源将使用这种服务。?

3.教师准备服务?

教师备课的信息支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觉得还是归入“班班通”比较好。?

对于教师备课的信息化支持,首先可以做的是一个贴心的教材管理,其次是备课工具的提供,第三是协同备课支持,第四是集体备课管理。具体内容我就不多说了,留给专业人士吧。?

4.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支持也可以归为“优质资源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第四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一段有明确描述:“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中可以做的信息工作至少包括:

1)网络培训: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专业培训、信息素养和技能培训等。?

2)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帮助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项目研究: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包括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成果管理和辅助工具。?

5.其他?

我也倾向于将以下工种归为“优质资源班班通”:

1)学生成长袋管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是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的。十年规划第八章明确:“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电子档案体系,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根据需要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撑。”我认为做好学生成长袋的管理工作,将是“班班通”标志性的成就;?

2)校企合作:这个主要是指中职教育,因为中职教育的实习需要加强校企沟通,这是教育信息化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因为实践还是以班级教育管理为主,所以把校企合作的信息支持归为“班班通”比较合适。?

从今天开始,我将谈论“每个人都可以访问在线学习空间”。?

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最热门的问题,经常被同事在微博会议上询问或讨论。这是因为“校际交流”和“班级交流”曾经是相关的。虽然这次的内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因为有了一些基础知识,大家都认为按照原来的路线加强就够了(其实我是非常不同意这种思维方式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花了一个多星期讨论“校际交流”和“班级交流”)。并首次提出“人人互联”。每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个人认为“人人连接”的概念应该来自“职业教育新干线:学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或者至少是受其启发。?

其实在清华读过书的同学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在清华,我们早就“人尽皆知”了——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团队就开始研究“虚拟个人网络空间”,其成果也逐渐应用到“清华网校”中。清华网校目前的版本有“我的课程”、“个人信息”、“个人主页”。另外,我最近两年在推动的“面向知识共享的校园社交网络”,其实就是为师生提供一个高级版的“在线学习空间”。于是在2012年7月24日,我发了一条微博:在#教育部#现场听到杜占元副部长讲“人人在线学习空间”,突然觉得这是一个“知识共享的教育社交网络”。

但这些内容只是前期的调研工作,而对“人人有网上学习空间”给出明确说法的,是刘延东副总理的那次著名讲话。要理解“每个人都是相连的”,我们必须学习原文,我们将在下周开始。?

今天终于有时间一起研究原著了?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为方便阅读,原文以斜体显示。?

第四,推广“人人在线学习空间”,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建立师生个人在线学习空间体现了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这两句话讲的是导向,“人人互联”的目的是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六讲,我的同事吴海燕老师给我留言说:“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还是“教育信息化对学习的革命性影响”,“教育”vs,“学习”,谁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这些平台看起来是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觉得应该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我当时回答说“教育包括学习”,同意她的观点。其实刘延东副总理的立场已经很明确了,不仅要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还要推动学习方式的改革。杜占元副部长在今年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明确:“在线学习空间人人可及”——这是教育信息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对网络时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人人互联”。?

今明两年,将网络学习空间从目前的60万个增加到600万个,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生都拥有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力争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应按照“三个第一”的原则实施,逐步覆盖全体师生。首先,教师带头使用它。重点是推进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研空间建设,让教师先用起来。二是职业教育率先部署。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创建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湖南为职业教育师生搭建了超过50万个个人在线学习空间。各地要总结经验,加快建设步伐,创新模拟训练模式,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第三,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发达地区应利用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大学和初中先行先试,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后一段讲的是如何实施。?

其实我觉得这里说的原则和步骤比较理性合理:

1)原则是“教师带头使用”、“职业教育带头调配”、“发达地区带头示范”,符合教育规律和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2)步骤是“在2013年将数量增加到600万”“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生都有实名制的网上学习空间”,这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

3)“人人在线学习空间”重在应用,建设它不算“交流”。要“促进教与学、教与学、学与学的全方位互动”,“打造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创新模拟实训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探索大学、初中新的学习方式”。?

但是,我们看目前的落实和推进情况,似乎很多地方都偏离了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比如,在教育部4月份发布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年度任务指标(征求意见稿)》中,我看到部分省市将今年“人人通”的目标比例定为50%,不少省市定为2018。而且2013的平均指数(未加权)已经达到了22%(多少可以简单算一下?)。这是一个可能的任务吗?我觉得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误解了“人人相连”,以为只要搭建一个平台,给每个老师和学生开一个账户,就认为是达标了;二是喊,反正达不到目标不会有惩罚,目前先进了再说。?

通过学习原著,明确了“人人接入在线学习空间”的定位、目标、实施原则和步骤。但是,如何在一个微观的学校或者一个局部地区建立“人人接入”,目前还不清楚,因为这不是国家领导人讲话要考虑的地方。这也是大家对“人人接入”的疑问最多的地方,也是我们一起讨论的价值所在。?

这将回到我在第三讲中提到的理解: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可及--基于信息环境的以人为本的教与学。当前,重点是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教与学”是两种活动。“网上学习空间人人可及”就是利用“网上学习空间”(信息化教学环境),以信息为支撑,进行创新性的教与学。其实,这与“班与班的交流”乃至“校与校的交流”密切相关:一项活动,从师生的角度来看,是“人人相连”的个人教与学行为;从班级组织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班对班交流”的典型应用;即使从学校层面来说,也可能是“校校通”的典型案例。这也是为什么我主张“三通”是看当前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的三个视角或层次,而不是人为地将其分为三样。?

“三通”之间的辩证关系将在后面详细论述。今天“人人网学习空间”要达标应该怎么做?先开太远。?

1.个人空间服务?

要实现“人人有网上学习空间”,首先要有个人的网络空间,这是基础服务。这包括有一定的网络空间容量,目前应该是10GB起步;应该提供基本的文件存储服务,类似于现在的各种云盘;最好能提供个人空间展示服务,让空间拥有者可以根据一些喜欢的模板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发布各种资源,促进资源的享受;当然,如果个人空间服务能支持移动终端就更好了,因为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另外,个人空间的实名制注册认证、个人基本信息维护、空间个性化配置等功能都是简单而重要的功能,应该支持。?

2.个人知识管理服务?

知识管理是我近几年极力推荐的一项IT服务,因为我觉得随着IT技术的成熟和个人数据的膨胀,是时候让知识管理大显身手了。?

知识管理应以个人空间服务为基础,即知识管理与个人空间档案管理相衔接。当然,知识管理需要进一步的增值服务:

1)知识分类管理:首先要提供完善的知识分类管理功能,帮助个人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帮助个人收集、消化、吸收和创新知识;?

2)知识检索服务:其次,需要提供快速的知识检索功能,帮助个人建立个人知识库并快速查找。提供知识图谱等高级检索服务当然更好;?

3)知识分享服务:知识是最不怕分享的资源,因为分享的越多,你就越富有!因此,便捷的知识共享服务是教育领域最重要的IT服务之一。?

3.个人事务服务?

协助个人管理自己的事务,是对IT提高工作效率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一个人把个人事务管理放在IT平台上,几乎离不开它。所以,用户是否使用IT平台管理日常事务,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数字化水平,也可以用来考察一个IT平台的粘性。?

个人事务服务多以日历管理为主,如课表管理,是师生必备的日历服务。此外,考试安排、会议通知和任务设置都与日历服务有关。如果这些与日程相关的信息能够整合到类似于“我的日历”的个人事务服务中,那么对于用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