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典札记
苗伟柳江县船山二中
精彩阅读节选:
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法庭之友
译者:夏丐尊
推荐版:丽江出版社,2006。
(1)亲子之爱是人类所有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种感情的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2)你庆幸冬天来了,但别忘了,当冬天降临人间,会冻死很多人!
(3)无论未来命运如何变化,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儿时的友谊:从今天起,我们必须自己发誓。
(4)不管在家里,在学校,在大街上,不管我住在哪里,哪里有知识,就一定有各种各样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教我。
(5)父亲曾经是我的第一任丈夫,也是我的第一个朋友。他给了我各种各样的训诫,教了我各种各样的东西。平日里他为我努力,难过的时候却把我蒙在鼓里。他用各种方法让我努力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6)不要把军队当玩具!很多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年轻人,为了祖国,一旦被召唤,随时准备在国旗下枪毙!
(7)街道应该受到尊重,从街上行人的举动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看的,在家里也一定有不好看的。
(8)无论我看到什么,无论是盲人、驼背的孩子、孤儿还是被遗弃的孩子,我都必须认为,我此刻所经过的,不过是人类的不幸和慈善。
埃米尔(亦作Emil)(m.)
作者:(法国)卢梭
译者:李平禄
推荐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1)我们培育植被使其长成一定的形状,我们教育人使其具有一定的才能。
(2)我们生来脆弱,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一无所有,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无知,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出生时没有的,长大后需要的,一定是教育给我们的。
(3)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活得最老的人,而是对生活感受最深的人。
(4)当一个女人过分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不给孩子母亲般的关怀时,她也可以用相反的方式逃离自然。
(5)动物中,人是最不适合群居的。如果人们像绵羊一样挤在一起,很快就会全部被消灭。
(6)当婴儿离开衣服开始呼吸时,不要用比衣服还紧的襁褓包裹他。
(7)一个不知道自己本性而鲁莽行事的天使,比一个按照自己本性和平相处的快乐的凡人还要弱小。
(8)对孩子讲体力,对大人讲道理。这是自然秩序:没有必要向聪明人谈论法律。
爱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札记
作者:李镇西
推荐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版。
(1)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一个被孩子真心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只有爱才能滋润童心。没有情感,一切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2)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最好能淡化我们教育的痕迹,春雨润色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有效。
(3)爱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然后有意识地把这种爱传播给身边的人,从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4)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里,他们也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之舟已经驶进了成功的港湾。
(5)没有对“后进生”的关注和研究,“素质教育”不仅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
(6)鼓励“资优生”每天在小事上战胜自己: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战胜自己”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快乐和荣耀就是从战胜自己到超越自己”。
一个优秀的老师同时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
作为班主任,没有什么比一个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更痛苦的了。
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者:魏书生
推荐版本:丽江出版社,2005年版
(1)抱怨环境不好,往往是我们自己的错;责怪别人太心胸狭窄,往往是因为我们心胸不开阔;抱怨天气太差,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抵抗力太弱;抱怨学生难教育,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方法不够。
当老师容易,做孩子喜欢的老师难。
(3)管理是班级群体的骨架,班级是一个小群体,管理尤为重要。管理好了,事情就会井井有条,群体就像一台健康有序运行的机器。
我热爱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从事的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5)世界可能很小,但心灵的境界很大。
(6)用心中的能量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能的方法。
(7)在犯错的学生面前,批评、指责或批判他的一系列错误并不难,但要找出他错误的反面——优点。
(8)师生之间有很多感情说不清楚,谁在乎谁也说不清楚。
(9)不要轻易说自己看透了一个学生。学生不像透明玻璃里的蒸馏水,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一些情况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不多,更多的是被各种东西包裹的人。
成功教育
作者:刘景海
推荐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版。
(1)作为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基本学习动机,就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2)出国留学与退学相比,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造成的,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大多是教育不当造成的。
(3)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第一,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受教育,也就是普及;其次,要让所有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持续发展,也就是改善他们的问题。
(4)教育的任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然后为他们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做准备。
(5)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成功的欲望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很多成功。
(6)我们关于学困生主要问题的结论是:学困生具有失败者心态,内部学习动机机制发展水平较低,即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
(7)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成功地总结了“低、小、多、快”的操作性教学原则,即低起点、小步骤、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规范和制度。
成功之路是教育的必经之路。成功不一定是失败铺就的,而是可以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作者:(美)彼得·法圣基
译者:郭金龙
推荐版:上海三联书店,1994版。
(1)系统思维的艺术在于能够看清复杂微妙的结构。其实,掌握系统思维作为管理学科的精髓在于,当别人因为只能看到事件的片段而被迫不断做出反应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看到全貌,掌握重点了。
(2)系统思考的关键是看到“杠杆点”,即引起结构重要而持久改善的点。一旦找到最佳的杠杆点,就可以用小而集中的行动创造出最大的力量。
(3)集体思维是一个过程,就像一股源源不断的水流,而思想就像漂浮在溪流表面的树叶,是那个思维过程的结果。
(4)群体持续学习的一个可靠指标是看到他们思想之间的冲突。杰出群体内部的冲突往往是建设性的。
(5)一群有天赋的学习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学习团体,就像一群有天赋的运动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队。在一个学习小组里,大家都在学习如何一起学习。
(6)没有什么比“确定性”更能扼杀开放。
(7)无法改变生活环境中的无力感,或者相信有人在某地遥控我们的行动,会逐渐侵蚀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我们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会努力不断学习和适应。
(8)没有控制不代表没有控制。事实上,所有健康的组织都有控制流程。然而,它们是分散的过程,并不集中在任何权威决策者手中。
(9)在学习型组织中,需要学会的是宽容,因为犯错的惩罚已经足够了。
动机和个性
作者:(美)马斯洛
译者:许金声等。
推荐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人对爱或尊重的需要和对真理的需要是一模一样的,都是“神圣”的。
(2)兴趣反映和表现个性和人格。
(3)科学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也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科学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价值观之外。
(4)人是不断需要的动物,除了很短的时间,很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5)不重要欲望的挫伤不会导致精神病的后果,但一定会导致根本性重要需求挫伤的后果。所以任何精神疾病的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动机理论之上。
(6)一个在早年生活中爱情需求得到满足的成年人,在安全感、归属感和爱情满足感方面比常人更加独立。
(7)任何需要的满足,只要是真正的满足,即其基本需要的满足而不是其神经质需要或虚假需要的满足,都有助于决定人格的形成。
(8)健康的人表面上不显眼,不穿奇装异服,举止行为不反常,内心自由充裕。
(9)自由选择的情况不一定适合普通成年人,它只适合没有受到伤害的人。
(10)人类与其他一切动物的重要区别是:人类需求、偏好和本能的残余弱而不强,模糊不清,有怀疑、犹豫和冲突的余地;他们很容易被文化、学习和其他人的爱好窒息,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版。
(1)如果一个正常人没有任何一门学科的成绩,如果他没有喜欢的学科,说明这样的学校很差。
(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品质:学习的欲望和求知的需要,让他们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丰富。
(3)真正能控制教育过程的大师,是从学生的眼中看课本的。
思想就像火星:一个火星会点燃另一个。
(5)学校——首先是书。
(6)如果学生在青年时代没有遇到一个真正的脑力工作的指导者,他将永远不会学会真正的思考。
(7)在课堂上,有些东西需要讲透,有些东西需要保留,这是学生思考的诱饵。
(8)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发挥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在脑力劳动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9)只有在青年时代就学会了劳动的快乐,体验到了能够强迫自己按照预定的计划工作的骄傲和满足感的人,才会珍惜和利用好自己的空闲时间。
(10)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是攀登教育智慧的第一步。
与老师的谈话
作者:(前苏联)赞科夫
推荐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1)如果班级能够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谈话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印象、感受、疑惑和问题带到班级里,进行自由的谈话,而教师则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和参与谈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老师虚假的威信只能帮助维持班级表面的纪律,让学生看起来是在形式上完成作业。表面上一切顺利,实际上并没有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
(3)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同志,也是他们的导师。无论对集体还是对每个学生个体,他们都不应放松自己的指导责任——这正是应该做的,尽管这很难做到。
(4)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一个具有个人特征、志向、智慧和人格结构的人时,这样的理解有助于教师爱孩子、尊重孩子。
(5)教师的职责是从多方面塑造学生的个性。这里不允许“听其自然”,每个学生缺少的必须补上。
(6)教师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表现在他能够形成集体,理解每一个学生。
(7)很多观察告诉我们,孩子对老师的善意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用爱来回报老师的爱。
(8)为了在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效果,仅仅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不够的,还要在他身上树立一种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动力。
(9)追求分数也会对知识的掌握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资料成为了获得好成绩的手段,知识本身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没有经过激烈的精神活动而获得的东西,没有与兴趣相结合的东西,很容易从记忆中丢失。
(10)如果把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降低到让学生吃不饱的“口粮”,这就是学生对学习和学校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作者:叶澜等。
推荐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
(1)没有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2)教师因其教育对象多样、教育情境多样、教育内容千变万化而成为特殊的艺术家。
(3)教师绝不是照亮别人却毁灭自己的“蜡烛”,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照亮自己前进道路的“火把”——教师从自己的职业中体验创造性劳动带来的充实和快乐,获得生命的永恒价值和人格的升华。
(4)教师也不是“苦行僧”,而是生活清贫、享受生活的积极进步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教师通过职业活动创造出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年轻一代。
(5)教师具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善于从最不起眼、最细微的事物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进入美的殿堂。这种敏锐的美感首先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对象美的感知上。
(6)最可怕的是老师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条。没有兴趣的老师,不仅让学生乏味,还会导致自己的倦怠,甚至生命之火的暗淡。
(7)一个好的老师,不是用僵化的教条限制学生,用教师的权威压抑课堂,而是把课堂看作师生有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知识的汇集,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8)只有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工作的人,才能理解工作的意义,才能完整意义上享受工作的快乐。
(9)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人际交往,表现为师生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和谐。他们之间没有利益关系,也不存在权力失衡。这种心灵的交流,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吸引的互动效果。
(10)教育过程是教师专业生活经验的展开。教育过程中知识的激活,教育过程中师生经验的分享,以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逐渐成熟和学生的进步,都表现出一种生成美和动态美。
教育中的理想与信念
作者:肖川
推荐版:岳麓书社,2002年版。
(1)在教育中,重要的不是学生记住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获得的文化沉浸、精神和谐和理性启蒙。
(2)良好的教育一定会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着迷的眼睛带来清澈,给虚弱的身体带来力量,给弯曲的脊柱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带来信心。
(3)完整的爱和健康的爱应该包括这样五个要素:理解、尊重、关心、付出和责任。这五个元素是一个整体。没有理解,爱情是盲目的;没有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成支配和控制;没有关心和付出,爱是空虚而苍白的;没有责任,爱情是轻浮的。
(4)个人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良好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
(5)关注和大力提倡批判性思维是教育情境中的灵魂。
(6)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歌。教育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迪,没有美感,没有情感的陶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翱翔,没有生活的热情。
(7)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包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8)情感教育也是对本能、直觉和当下的呼唤。它就像一朵一再绽放的玫瑰。在一阵火红中,我们沉睡的心灵会因为它的浸润而慢慢恢复生机和活力,直到它悔悟,重新出现。
(9)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需要老师用心去做。最重要的是老师的精神修养,精神修养。
(10)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方向的问题。如果方向对了,再远的路,总有一天会到达。
教育的智慧-给中小学教师
作者:林崇德
推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老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他们崇拜的学生。
(2)一个班级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其班主任人格的放大,一所学校的校风是其校长人格的扩展。
(3)教学是智育的过程而不是“智育”。
(4)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5)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6)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内容的生命。
(7)一个中小学教师,除非当了班主任,否则不会尝到当老师的真正滋味。
(8)一个学生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9)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0)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导论
作者:叶澜
推荐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1)控制人口增长的方法有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一种,而且被认为是长期有效的手段。
(2)今天的人口状况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今天的教育是影响明天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因素之一。
(3)教育的普遍要求与地方特色的最佳结合,将使教育在改变自然对人类生存的负面影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教育学生适应各种环境,有超越环境、创造美好未来的追求。
(5)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发展的指导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6)不把自己作为一个人来研究,就无法与他人的心灵交流,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对学生的心灵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好老师。
(7)一个人在出生时就具有遗传和母亲独特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个体的全部丰富性,而这一切对婴儿乃至他的一生都有其自身的意义。
(8)婴儿期是个体与周围环境建立初步接触的时期。人有了这种最初的适应,才能生存。
(9)儿童在学校的情感生活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不是很难,因为孩子藏不住自己的情绪。
(10)人生阶段的独特性决定了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独特性;人生阶段的连续性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同阶段之间的连续性。
教育过程
作者:(美)布鲁纳
推荐版:文教出版社,1982版。
(1)无论我们选择教什么学科,都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教师要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榜样和典型人物。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设备来支持;这些设备可以扩展体验,澄清体验,使体验个性化。
(3)一个不愿意或不能展示自己直觉能力的老师,不会有效地在学生中鼓励直觉。
(4)任何学科都可以用于智育,这是有效教导任何发展阶段的孩子的正确方法。
(5)在每个发展阶段,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方式。
(6)向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授一门学科的任务是根据这个年龄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来解释这门学科的结构。
(7)一个人对学科结构越有概念,就越能不疲劳地完成内容充实、时间长的学习情节。
(8)直觉好的人可能天生有点特殊,但这些特殊情况的效果取决于他们对该学科的扎实知识;熟悉学科知识可以让直觉发挥作用。
(9)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像时钟装置,一系列事件相继出现;它也会对环境产生反应,尤其是对学校环境。
老子(道德经)
作者:老子
注:饶尚宽
推荐版:中华书局,2006年版。
(1)道可道,而不平凡;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是非常有名的。
(2)道生一,命生二,命生三,命生万物。
(3)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有难度,是否有长短,是否有高低,是否和谐,是否一致。
(4)无所作为,必死无疑。
(5)乐全,废直,郁满,美新,得少,惑多。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不幸者,福有所依;幸福在于不幸。
(8)治大国,若烹小鲜。
(9)轻承诺的老公会失信,容易的更难。
(10)合抱木最后一分钟诞生;九层台从基土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江海可以做百谷之王,所以他可以利用这一点做百谷之王。
(12)你说的是真的,你做的是真的。
(13)知道不知道,还是够了;不知道,就会生病。
(1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5)好话不好听,好话没人信。
美丽教育
作者:孙普元
推荐版:同心出版社,2004年版。
(1)班主任是教育的根本,做老师要从做班主任做起。
(2)爱学生不是一种工作方式,而是师德的本质。
(3)淘气的孩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往往能取得一般“好学生”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4)如果你上了一个新的一年级班级,你能让这些孩子喜欢你,几天之内就去上学,而且没有一个哭着回家要妈妈,那这就是你的大胜利!
(5)即使是平时最小的事情,教师也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教育。
(6)有些事我们说起来容易,但千万不能说。
(7)有时候,孩子分不清自己对不对,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能只从表面现象来判断一个事物的优劣,否则可能会受委屈。
(8)说孩子笨,对孩子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残,尤其是对学习吃力的孩子,摧残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我觉得一个老师讨厌一个学生,对孩子和他的家庭都是残忍的。
(10)我想,无论是哪个孩子,他的内心世界永远不会是冰天雪地。总会有火花去捕捉。点燃这些火花,可以融化冰雪世界,焕发孩子们的热情。
梦的解析
作者:(奥地利)弗洛伊德
推荐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版。
(1)潜意识更喜欢卷入那些被忽视、被忽略或者只是被冷落的概念。
(2)同一个梦,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联想,有不同的意义。
(3)梦的内容在于一个愿望的实现,其动机在于某个愿望。
(4)梦不是空穴来风,没有意义,荒诞不经,也不是少数人一开始睡着的产物。
(5)在每一个梦里,梦的显性意义与最近的经历有关,而隐性意义与很久以前的经历有关。
一个人永远不能肯定地说他已经完全解释了整个梦。
(7)梦之所以变得幽默,多半是因为最直白的表达想法的方式往往行不通。
(8)我相信,有意识的愿望只有被潜意识中类似的愿望所强化,才能成功地产生梦境。
民主与教育
作者:(美)杜威
推荐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1)这些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生死存亡的基本不可回避的事实,决定了教育的必要性。
(2)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就像营养与生殖、生理生活的关系一样。
(3)教育是一个养育、培养、教养的过程。
(4)我们从不直接教育,而是通过环境间接教育。
(5)教育的过程没有超越自身的目的;是它自己的目的。
(6)教育是经验的转化和重组。
(7)智慧所学的一切,都是以积极的兴趣,在开展活动中起作用的东西。
没有深思熟虑的行动的知识是死知识,是摧毁头脑的沉重负担。
(9)地理和历史是拓展个人直接经验意义的两大学校资源。
(10)教育不是“讲”和被讲的事情,而是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过程。这一原则在理论上几乎得到普遍承认,但在实践中却遭到违反。
帕夫利什中学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推荐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版。
(1)教师教育劳动的独特性在于为未来而工作。
(2)教育只有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才会成为现实的力量。
(3)学校只有成为孩子们快乐而有趣地生活、努力求知和研究科学的园地,才能成为教育的基地。
(4)孩子对知识的热爱的首要来源是老师,首先是校长的高知识素养。
(5)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然后是主要的路灯;是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了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
(6)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使人们的关系、成年人的榜样和话语以及集体中精心维护的各种传统教育人们,还在于使物品——物质和精神财富——发挥教育作用。
(7)孩子自我主义的根源在于情感教育的缺失。
(8)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老师和校长的第一黄金法则。
(9)最完整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
(10)试图在孩子周围营造一个无菌的环境,只能导致孩子心智的畸形发展。
(11)爱书、敬书、崇书的氛围是学校和教育的精髓。
人生发展阶梯学习法
作者:程鸿勋
推荐版本:新世界出版社,2005。
(1)当今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多、目标高,而学生本身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导致目标少,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少。
(2)学习是人体、知识、智力、情感、精神、社会的自我更新过程。
(3)青少年一定要学会突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努力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成长得更快。
(4)人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把握自己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应用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这样的人是高层次的人,是现代人。
(5)一个人没有眼前的目标,不勤奋;没有中期目标,人就没有精神;没有长远目标,人就没有动力。
(6)懂得学习,懂得学习,热爱学习都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但核心是懂得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7)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8)终身学习将阶段性学习延伸到人的终身学习,将简单的学校学习延伸到人存在的所有部门,将少数学生的学习延伸到所有人,将被动学习延伸到主动学习。
(9)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于生活的实际和学习的细节,形成一种自动的行为,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健全的人格。
(10)教育者的动机要转化落实到学习者的自我激励上。
诗人和哲学家
编辑:周
推荐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诗人只能是唱花唱月,顾影自怜的浅薄书生。没有诗歌的激情和灵性,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
(2)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3)哲学不是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的热爱。
(4)诗是悲伤的,但写诗是快乐的,即使是悲伤的。——周
(5)没有一点“傲慢”和“放肆”,一个人在其他意义上可以是任何东西,但他不可能是一个有独特方式的哲学家。刘东。
(6)哲学家的生活活动就是他的思想。——王清杰
(7)人生充满痛苦,然而,痛苦磨炼了意志,激发了活力,解放了灵魂。没有痛苦,人只能拥有卑微的幸福。——周
(8)存在永远是存在的存在,所以存在进入时间,或者说存在根本无法摆脱时间。——王清杰
(9)荒谬的人和荒谬是平衡的。荒谬让他失去了未来的希望,失去了永久的自由,但这恰恰说明他有了更多的自由去随意控制自己的行为。——杜晓珍
斯潘塞的快乐教育
作者:(英文)斯潘塞
推荐版本:海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