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莫的《血色蝴蝶》

一个

这是一个名叫水的民族。

和中国很多民族一样,他被称为水族,仿佛一个民族就是一个大大小小的家族。水是他的名字,他的象征,他的修辞。

我在他们中间出生,直到十四岁。我看惯了他们的衣服,却听不懂他们的水话,学不会他们的水歌。我曾经离他们那么近,一次又一次在路上,在田间遇见他们,并肩看露天电影,坐在同一个教室朝夕相处。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头顶着同样的星空,但我无法走进他们散落在群山褶皱中的故乡,他们秘密的、像花朵一样绽放的心灵...

我想讲一个水家郎的故事。

他穿着一件大领宽袖的蓝色“水甲布”长衫,头上戴着一个蓝色的长布头和一个银元宝,脚上穿着蓝色的鞋子。他喝了一口水,写了一幅书法,唱不完的水歌。新年第一天,他和许多同龄的男女爬上宽敞平坦的茅坡顶。在一片喊叫声和笑声中,他找到了唱对歌的姑娘,坐在绿草地上,用油布伞遮着脸,开始唱对歌。他们随场而唱,优美深情的歌声攀上十万座高山,环绕十万朵挥之不去的白云,打开了彼此的心扉,也对比了其他男女。他们结了婚,生了孩子。他教书,她织布。虽然生活艰苦,但全家人都在一起忙碌着,小屋里从来不缺少欢声笑语。他的理想是成为像孟丹初和黄高那样的绅士。在偏远闭塞的贵州省荔波县,他们都教他做人,读书。

以上都是我根据水族的生活习俗合理的想象。此外,如果他不是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或优秀的教师。

其实我到处寻找岁月的角落,只发现他穿着灰色的外套,两道浓黑的卧蚕眉,一双坚定刚毅的眼睛,乌黑的头发像戟一样立着。我有一张他和他的同学在山东省第一中学的照片。站在第一排,他长这样。不同的是,其他人都是站直或者双手交叉。只有他双手抱胸,直视前方,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他最终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死时没有子女。他死后,他叔叔买了一口棺材,葬在了济南千佛山下的贵州义帝。

他就是邓恩铭,中国* * *的创始人之一,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在* * *“第一大学”的12名代表中,他是唯一来自西部偏远山区的代表,唯一的少数民族,唯一的中学生。

我参观了邓恩铭的诞生地水铺村。车子离开荔波县城,一路向东北,穿过茫茫群山,大约40里地,水族馆所在的水铺村就在眼前。村子正对着宽阔的农田大坝,背靠喀斯特郁郁葱葱的青山,岁月的秸秆堆点缀着黝黑的脸庞。邓家祖住了一百多年的老房子,现在还在,但看起来破旧沧桑。这是一栋两层的住宅楼,木结构,青瓦屋顶挂在两个斜坡上。楼上住人,楼下堆着牲畜房和杂物。1901年1月,邓恩铭出生在这里。四岁时,他随进城谋生的父母搬到了县城。

1965438+2007年8月,瘦弱早熟的邓恩铭,收拾好行囊,和姑姑一起踏上了去济南投奔姑父继续求学的漫漫征途。临行前,面对告别的亲朋好友,他朗诵诗歌,表达自己的意愿:

六月问是否返回日期还没有确定。

回头看看农村的风俗很舍不得。

春雷震天动地,

好消息是回归日期。

门前的大榕树见证了邓恩铭的成长。他和朋友们围着它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坐在它青筋的根部说说笑笑。现在它已经伸出了粗壮茂盛的手臂,挥手目送他含泪离开荔波,徒步爬上黎明关,经环江、宜山、柳州到梧州,再乘船经广州、香港、上海,最后一个多月到达济南。

然而,游子至死异乡,尸骨埋骨,一去不复返。80多年了,大榕树更加苍老苍劲,却依然生机勃勃,枝叶垂垂,翠绿欲滴,遮天蔽日,遮住了半条青石路。它那明亮清澈的瞳孔里还清晰地印着他最后的身影,满叶的树叶在风中呼唤着他的绰号“老可爱的家”,就像村民们在唤回他的灵魂,呼唤着英雄的归来,在水族人自己的路上,他却没有转身...

荔波有一条叫漳江的水,向南流入大海。他也是一条河。他像他的民族水一样,被真理深深吸引,走过崎岖的山路,脱离大山,义无反顾地奔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个从山到海的传奇开始了...

1918年,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第一中学,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抵制日货。1920年秋,邓恩铭和他的亲密战友王尽美在济南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次年春天发展成为济南* * *生产集团,创立了济南乃至山东中国的早期组织,成为全国六个早期组织之一。

1921五月中旬,济南已入夏,一叶扁舟似乎在大明湖中漫无目的地漂流。船上有七八个人,邓恩铭和王尽美在中间。他们正在围绕济南的早期组织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天气炎热干燥,没有风,岸边的柳树无精打采,纤细的新荷花正在含苞待放,就像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的胸中隐约翻滚着雷声,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诞生。

历史是如此惊人的巧合。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同样是游轮,只是地点换到了嘉兴南湖。邓恩铭和王尽美代表济南* * *制作组一同登上红色大船,参与并见证了划时代的庄严时刻。* * *成为一个伟大政党的创始人之一。

* * *当“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邓恩铭作为一名学生,正在放暑假。收到信后,他迅速从青岛赶到上海,是较早参加会议的代表之一。其他地方的代表也陆续到达。他们穿着各种衣服,有* * *口音。他们抛弃了非* *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准备以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 * *组织。在等待开会的日子里,邓恩铭抽空阅读了会议的有关资料和代表们带来的各种进步书刊,逐一看望了代表们,同他们谈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他虚心好学,开朗活泼,深受代表们的喜爱。大家都记得这个操着浓重贵州口音的小伙子。他在大会上的发言,从容不迫,精神抖擞,显示了一个有志青年的远大志向和坚定理想。他激动地说:“我的祖国一定要富强。没有理由不富强!”15年后,同为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陈潭秋撰文回忆说:“山东济南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当时都是很活泼的青年。”

1921 7月31日,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 * *组织——中央局。下午6时,大会胜利闭幕。起风了,游轮微微挥手,继续乘风破浪。邓恩铭静静地站在船头,风卷起了他长袍的下摆。他凝视着远方,那里暮色苍茫。有一盏最亮最耀眼的渔灯。他情绪澎湃,久久难以平复。他随口说道:

读书济世,闻鸡起舞,

革命决心是大胆的。

为国牺牲是福。

橡树在山里生存的时间太长了。

1922 65438+10月,邓恩铭作为* * *代表之一,赴莫斯科出席远东* * *国家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每日面包发放标准,包括:红军战士2斤,工人1.5斤,政府工作人员1斤,* * * 3/4斤,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看到了* * *工作人员应该发挥的模范作用,并一直要求自己。

同年6月,邓恩铭从苏俄回到山东,投身山东工人运动。当他叔叔发现他参加了革命运动后,又惊又怕,极力阻挠,并多次劝说他守规矩,求功名。父母也希望他“迷途知返”,在老家把他订婚,写信催他回家结婚,企图阻止他继续投身革命。知道了父母的意图,他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说:“孩子与别人本性不同,最恨的是名利,所以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但又无可奈何。”再结婚的想法早就过去了,我也不能直接回王家。我儿子主张是既定的,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我同意不同意,我不问,我可以走自己的路..."

1925年,荔波县大旱,米价暴涨,亲戚们正在忍受着前所未有的饥饿。六哥写信希望大哥邓恩铭给家里寄钱,帮助家里度过饥荒。已经是山东地方执委书记的邓恩铭,向组织借点活动经费寄回家并不难,但他还是决定回复,拒绝了哥哥的请求:“从济南回青州,就知道老家物价贵。然而,我没有把文章寄回去,这是一种罪过,这使年轻人和老年人都遭受了一点贫困...所以在外漂泊两年,只能找到个人温饱,无力照顾家人。这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说我没有家人。”这是一个* * *人的困境。一边是党的事业和理想信念,一边是如饥似渴的慈爱的父母兄弟。他内心扭曲,内心肝肠寸断,毅然选择了前者。父母至死都无法理解的是,长子邓恩铭已经独自生活多年。他不仅没钱寄回家,还经常向叔叔借钱或者典当衣服来补贴党的活动。他们从哪里知道的?他们的儿子长期为党无偿工作,已经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 * * *事业!

1927年4月,时任山东党组织要职的王福元在参加* * *五大后,将中央委托给山东党组织的1000元活动经费据为己有,却谎称这笔巨款是在途中被盗。之后他如法炮制,多次挪用公款。早在1926年8月,中央扩大会议就发出了《关于坚决清理腐败分子的通知》,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文件。在发现王福元的腐败行为后,邓恩铭根据这一公告,坚决将他开除出党。事后,王复元怀恨在心,投靠国民党,背叛省政,率敌秘密逮捕了包括邓恩铭在内的17名同志。

* *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党中央决定“山东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1922年底,邓恩铭来到青岛建立党组织。在给当时的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刘仁静的一封信中,他说:“这就像在贫困中独自挣扎。”直到1924年3月,青岛“各方面还在自己跑……”并写道:“青岛好像是一片干净的荒地,哪里都可以种,于是我从那时起就制定了种植计划。“严酷和险恶是相伴而生的,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从不缺乏乐观和浪漫。他像一个诗人,在青岛这片“干净的土壤”上种下了花朵般的诗篇。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棉袍,作为小学老师对外的掩护。当他深入工厂车间时,他穿着一条粗布短裤和一件短夹克。他憨厚的外表使他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工人。1925年2月8日,组织领导吉焦铁路工人罢工,成立吉焦铁路总工会。工人们带来了枕木和铁轨来封锁铁路线,司机们关了火,熄了炉,每个区段的所有车站都停止了工作,整个吉焦铁路陷入瘫痪。他还动员四方机械厂的工人团结罢工。罢工持续了九天,迫使铁路局和机器厂同意复工条件,包括增加工资。邓中夏在1930写的《中国工人运动简史》中,高度评价了吉焦铁路大罢工:“有一支‘二·七’时没有的新生力量,就是吉焦铁路工会。在中国工人阶级遭受重创后,协会还能组织工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500多人,难能可贵!”

1925年4月,邓恩铭再次组织领导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罢工工人人数达18000人,形成了青岛历史上的第一次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行者。他还领导了青岛的工人罢工,组织建立了青岛市各行各业联合会和市总工会。1925年6月,165438+10月,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被破坏,邓恩铭被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后来因患肺结核,生命垂危,党组织和亲属多方抢救。1926年春被取保候审。他叔叔让他以后不要从政,要好好养病。但他一会走路,就去学校、工厂打工,然后偷偷回到青岛,迅速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参加完* * *“五大”回到山东后,邓恩铭出任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9 1,邓恩铭被汉奸王复元出卖,在济南再次被捕。在监狱里,为了得到更好的待遇,被允许读书,他领导了两次绝食,并取得了胜利。他连续组织领导了两次越狱斗争。第一次是在4月1929日晚,邓恩铭等人发动一名* * *员联合陆贽一伙盟军军官,他趁上厕所之机打倒看守,抢了十几把枪冲出监狱。他立即被赶来的追捕者抓获并关回了监狱。只有* * * *成员杨义臣逃脱。第二次是7月21日晚饭后。在地下党的帮助下,邓恩铭根据狱友的体力提前组织了三个小组,用探监的亲戚偷偷送来的锯条打开了每个人的铁链。这时候警卫大多回家了,警惕性也放松了。他亲自指挥第一队突然打倒开门的警卫,其余警卫慌忙取枪。大家把准备好的石灰粉扔过去,抓起棍子猛砸。三队冲出监狱,跑到街上。病重憔悴的邓恩铭也被一个强壮的朋友抬了出来。济南当局闻讯后,立即调集兵力,联合警方追捕。邓恩铭和其他一些人被逮捕并被关进死囚牢房,因为他们太受折磨,太虚弱,还穿着囚衣。这一次6人成功越狱,震惊了国民党地方当局。此后加强了狱警,越狱无望。

4月5日,1931是邓恩铭在狱中度过的第三个清明节。天亮了,在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后,他拖着病重的身体,从容地收拾行装,与朋友们一一告别,与其他22名成员一起唱起《国际歌》,从容地走向魏拔路刑场...

临死前,他给母亲写了最后一封信,隐忍着自己的病痛,用一首诗向十几年未曾谋面却总在梦中相见的慈爱母亲告别,表达了自己对* * *生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在31年的一瞬间,

没有一天野心得不到回报。

即使我先死了,

继任频频告慰酒泉。

在我看来,参加* * *“一大”的12代表,都是一条河。

作为一条河流,它有长度、宽度、深度、流速和方向等。,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方向。12人,12河,12人生轨迹,12惊人相似或完全不同的命运。

有的一直秉持着消灭旧世界、创建新中国的理想信念,如* * *、董;有些人的生命在汹涌的吼声中突然停止,但他们的精神仍化作大地上的五线谱,如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有的因为地壳运动而跌入洞穴,成为暗流,但从未改变方向,如李达、李韩军;有的迷路了,被扔出河床一路找回来,比如刘仁静;有的* * *屈服于寒冬,最后他们的河床因为冰冻而彻底干涸,比如陈公博,周佛海,张。

作为一条来自大山深处的河流,邓恩铭参加党的“一大”是他革命生涯中最辉煌的红色印记,而这条河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他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1920年,他壮烈牺牲的1931年,不过是一个孩子的童年。在漫漫长夜里,他像一根火柴,瞬间用头猛烈撞击黑暗,拂过天空,绽放,迸发出所有的光彩和热量。

蝶舞是一种会飞的花,是水族世代相传的民族图腾。在图腾崇拜的神圣光环中,小蝴蝶蕴含着厚重而生动的精神力量,即舍己救人、水火不容的牺牲精神。当然,邓恩铭充满了这种“蝴蝶精神”。他沿着家乡湍急清澈的张江一路飞奔,飞越山海,最后化血为漫天血蝶。

重游一条河的过程,就是发现一只蝴蝶是如何涅槃,重新化蛹为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