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从小学到初中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平稳度过这个转折点。六年级学生周围的同学都是孩子气的孩子。他们依然擅长用幼稚的理论和方式解决问题。虽然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但也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妥善处理。学生进入初中新的学习环境,会感到新奇和兴奋,但同时也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因为面对的是新老师和新同学,孩子的心理变化决定了这种联系的难度。
二是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严重脱节。小学课本内容比较单一,知识点少。老师一般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和浅层次理解为主。小学老师讲课速度慢,课堂容量小,内容重复练习。所以小学的课堂效率是很高的,大部分学生上课都能掌握。极少数课堂上掌握不了的学生,通过课后适当的辅导,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鉴于小学学科内容相对简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一进入初中,考试科目明显增多,尤其是课本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背知识点(背知识点比较难,主要体现在文言文部分),阅读要求比小学时明显提高,更加注重分析理解,思考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语文教学时间短,老师上课进度普遍较快,课堂容量大。此外,学生往往是由几个村校和中心小学合并而来,班级规模大,老师不太可能对每个人进行详细指导,作业也不太可能认真修改,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自觉、独立地完成作业。中学考试多,难度大,费时。很多都是要求知识点的转移,所以有些学生有点不知所措,顾此失彼,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大幅回落。
第三,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存在脱节。小学的教学模式是“全力支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会准备详细的方案,过渡语也设计的非常完美,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学习,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日复一日,学生将越来越依赖他们的老师;老师不是主导地位,老师帮助更多。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张扬,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长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小学生,到了初中就无法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初中的语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课堂上,老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是给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个性得到了张扬和支配。初中语文课堂给人一种随意感,但也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散沙,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开有合,做到“散于形式而不散于精神”。可见,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差异也是脱节的原因之一。
这些脱节的现象使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恶性循环还可能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经过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第一,教材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对知识特别渴求,但不满足于课堂上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要求,从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中以发散的方式补充一些新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学生进入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同样,初中语文老师也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要对过渡期的学生要求太高,搭好梯子,不要一哄而上,因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往往一步到位也达不到。
第二,教学模式的衔接。心理学家认为,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初中生接近,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学得更容易了。这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如果在低年级仍然沿用“全帮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更加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愿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把培养自主自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第三,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互动,形成合力。多展示中小学语文公开课,特别是听一些正常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在这种新形势下,我认为有必要继续并深入研究中小学衔接这一课题。中小学要多开展相互倾听的活动,进行课堂讨论,真正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第四,学习习惯的趋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时期的后期,孩子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果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子和字迹,尤其是中高考作文,分数很多。因此,小学教师要抓住时机,争取每个学生都写得一手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从自发逐渐转变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听课的好习惯(认真听课,积极正确地做笔记),逐步让学生自觉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集中程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介绍合适的课外书,如《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检查,从而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小学高年级要特别注意这方面。
第五,学习方法的衔接。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目前初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差,一部分是因为学习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如何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总结;如何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课后阅读时,可以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如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精读等。,如何做标注等。指导学生如何在考试后正确检查。总之,教师要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消除依赖,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六,心理联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难免会新奇,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尤其是一些成绩有所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情绪低落,甚至对学习感到厌倦。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自信和动力,努力使学生在心理上。
虽然中小学语文衔接是一个难题,但只要我们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努力练习,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相信一定会顺利解决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