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你有什么感悟?你不妨坐下来写你的读书笔记。那么我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边肖收集的部分教师札记,仅供参考。让我们来看看。
教师读书笔记1
最近看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字里行间透露着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放射着教师智慧的光芒。看完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很多感悟。
对于老师来说,爱在一瞬间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用爱打好基础,才能把全部的精力,激活我们的智慧,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热爱的事业中。魏书生说:“抱怨环境不好,往往是我们自己不好,抱怨别人眼光太狭隘,往往是我们心胸不开阔,抱怨学生不好教,往往是我们方法太少。”很多成功人士反复告诉我们,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境遇,只要你有不懈奋斗和追求的精神,你就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把外界的压力转化为巨大的动力,不断学习,汇聚百家之长,提升和充实自己。“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陶行知的这句话,标志着有效教师的道德境界。爱因斯坦说:“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常常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和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也不会有有效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己。
有效的教师有一颗永不泯灭的童心。他们总是真诚、热情、乐观、积极。他们非常愿意和学生一起玩,一起欢笑,一起担忧。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用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司夏先生直到七八十岁还和学生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谭帝奥老师整天和学生们沉浸在小发明中,乐此不疲多年。
有效老师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以稳定的情绪和愉悦的身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2
最近看了《教师20个练习》这本书。时光飞逝。经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春风,并得到了很多好处。郭老师在序言中写道:“写这本书花了我65,438+00年的时间,但对我自己和有志成为有品位老师的朋友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看完之后,我不禁隐藏了自己的想法。这本书真的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读。本书提出了引领教师理解“教育生活”的理念,从细节上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策略,解读了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新教育理念,描绘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培养教师形象、提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职业。文中说“修炼是对完美的追求,修炼是对卓越的追求;练习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实践是教育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是理解“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修养实际上是教师内在的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修养。每一次实践都给了我启发,让我深思。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不完美的地方。看完这本书,我惊讶地发现,我还有那么多地方不够完美。每一次实践甚至都可以成为我们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但我更深刻感受到的是教师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严格。宽容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作为老师,我们在宽容的同时,也应该做到: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在是非面前不能混淆。面对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我们要珍惜,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学生对他们的老师很宽容。只要你对他们付出了爱,他们就能原谅你对他们的不友善和愤怒。他们崇拜你,爱你。我经常想,老师应该对学生更宽容一些。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能他们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也不一定会有辉煌的未来。但是谁说一个普通人不如别人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很重要,但为学生创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鼓励他们人格力量和个性的发展。社会整体趋势,教育氛围,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老师偏离方向。
如果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就是河上的一座桥。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育为桥面,以知识的播撒为路灯,以清晰的智能为护栏。只有这样,学生站在师德的桥面上,才会认真对待生活,才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热情的感情。
教师阅读笔记3
请记住: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学得越多。
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后进生”这个词。仔细想想,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用词的准确性在于含蓄地给差生一个称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说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能,就每个学生而言,他就是一个生命,生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我们要给他们画一条线,给他们盖上印章,最后给他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后进生”对应“优等生”是不言而喻的。是什么让他们不一样,老师们心知肚明,就是成绩和分数。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批判重考试、重成绩的理论,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年年喊,但考试还是考试,分数还是分数。“语文数学考高分能当好厨师吗?”“语文和数学差一定会阻止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修理工吗?”钱钟书数学不及格。他的同学擅长数学。他们中有多少人写了《围城》?当上帝把每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脸,性格,特长,对世界的颜色都不一样。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上帝,把应该不同的培养成相同的。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的考试来规范每一个人。我们不允许差异,也不鼓励差异。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缺陷。任何人想有所成就,都要有自己的特点。
“鹤善舞,牛能耕,鼠生洞。”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和负责任的送奶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人发展的空间。虽然这是一个梦想,但我依然坚持。
教师阅读笔记4
老师们!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了一本书《给老师的建议》,讲了100条建议。读这本书,仿佛有一个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很有说服力,给我添麻烦,给我指路。他也像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谈到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例子和一些。书中很多理论对我影响很深,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第二个是“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天一夜只有24小时。“我一看题目就被深深吸引了。是的,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我很忙,没有时间。“我经常这样抱怨。一天只有24个小时的日夜,每天在单位的工作时间只有8个小时,而这8个小时是充实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定时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的摩擦、做好班级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这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更何况现在还抽出时间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家里的琐事。那么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和烦恼仔细阅读了这一章。书上说:每天不间断阅读,与书结下终生友谊。汩汩的溪水,每天源源不断,注入思想的河流。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内心的需要和求知欲。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把备课变成枯燥的课本,那么你就应该阅读学术著作。
教师阅读笔记5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教师,在30年的从教生涯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崇高和肩上的担子。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也有一些困惑。
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培养师爱,以情促教。爱是教育人的第一途径。台湾教育家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没能触及人的灵魂,那就不是为了唤起人灵魂深处的变化而进行的教育。爱几乎是实现真正教育的唯一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知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触及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之下——用形象的话来说,知识的生命体里,一定流淌着情感的血液。"
记得有人说过:你想给你的孩子培养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自己也做这样的老师!是的,老师,请把美丽的微笑带到学校,把对人和对世界的美好期待带给同事和孩子,像孩子一样用好奇的眼光去数知识;将游戏这种人类最古老的快乐方式引入课堂;用赞美和幽默取代使用多年的座右铭;用被封在角落里的各种表情丰富自己的脸,用脚趾头听着楼道里轻盈快乐的脚步声。
那些特殊的孩子,通过犯各种错误,学会了正确;我们永远不要绝望,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它们就可能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永远不会是升学率或其他名利之物,而是神圣而壮丽的教学精神,对孩子不带一丝尘埃的博大爱心,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切怜悯。
带着爱和同情,我们永远不会放弃。让我们用一本专著告诉大家,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感受到用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的导师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和优秀学生一样,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还没有开放的花朵,我们应该对它们投入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温暖和特别的爱,让百花齐放,迎来满园春色!
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人格,仁慈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关心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被他人尊重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让孩子觉得你是一棵大树,给他们披上绿荫;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场所。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放任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相济是爱,对善良要严。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本质上是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以花代树,巧妙地转移话题,摆脱眼前的困境。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求异的敏捷思维和发散的思维,这样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化险为夷。让学生聪明的思维火花不断产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知识。有句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挖个泉,有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挖一口泉,意味着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保护学生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充实和丰富。教师如果能精通专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事故与教学任务的联系,迅速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美好的,高尚的,快乐的。教师要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以致用,始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看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来丰富和发展。
教师阅读笔记6
“这一切都归功于阅读。每年学校课本上的一滴水,在老师的知识海洋里越来越多。一个真正的人,他的灵魂深处应该有一个精神宝藏,那就是一夜读了一两百本书。"
我再一次拿起大师的经典,想起自己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读着。教了近十年书,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懂得这么少。
年轻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书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教了很久之后,我发现做一个好老师越来越难了。就单纯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满不满的水桶,永远是他们赶上的送水工。想在课堂上有好的思路,坚持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捷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变化的速度,人们总觉得知识落后了。课本背景越来越广阔,学生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顺畅。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有交流的基础,这样才能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给学生以卓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还是药,好读书可以治愚。”老师虽然不枯燥,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能让你深刻。读书让你聪明;读书使人明白;读书让你站得高,看得远,开阔你的视野和眼界。面对学生,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感觉力不从心,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老师的读书笔记7
还记得两三年前,我在准备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反复背诵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有效教学”曾经作为名词用来解释考试类型,它的解释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但对于刚走出校门,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来说,只是小和尚无意间念经而已。
转眼间,我进入教学团队就两年了。我对“有效教学”一次还是知之甚少,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学校一直强调新教师的理论学习,教研室也非常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就这样,我有幸接触到了更多与“有效性”、有效课堂、有效反馈等等相关的词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有效教师》这本书。第一次看到“有效”作为老师的定语。心中的好奇和疑惑让我认真研究这本书。这本书想向我们解释什么?
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到他们的发展环境,从他们的核心素质到他们的发展策略,最后到他们的发展性评价。每个单元都是从提问到描述,从描述到讨论,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让一线教师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让青年教师不再迷茫。
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老师?看完书,我是这样理解的。有效的教师必须有热情,不仅是对自己的职业,也是对学生。热情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让老师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有效的教师也必须值得信赖。老师的知识、经验、教学水平都有助于保证老师的可信度,但实际上,只有学生觉得你可信,你才可信。增进与学生的信任,才能让教育教学更有成效。
《有效教师》这本书并不像平日里的理论书那么枯燥。它打破了以往书籍的刻板、权威和居高临下的态度,使你在阅读时能够思考和体会到一些东西。
我决心跟随名师的脚步,寻找自己的前进之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做一个“有效”的老师。
教师阅读笔记8
今天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最先吸引我的是文章的标题,引起了我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因为在我们之前的惯性操作中,我们以为只要制定好方案,班里三个老师就会认真组织实施。老师就像一根指挥棒。说到东方,孩子就得往东方走。孩子们不知道老师计划了什么。孩子是盲从者。所以每次活动前后我们班的联系都很混乱。孩子们经常在班上追逐打闹。老师要时刻盯着孩子,集体要求孩子喝水、上厕所。孩子完全失去自主性,没有自主的空间。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的混乱局面,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反思:我们给了孩子自主的空间了吗?我们有没有为幼儿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提供条件?这个阶段的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吗?所以作者每天在活动区评论的时候都会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做什么?”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孩子做事有快有慢,我们需要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和想法,笔者在课堂上丰富了一些简单的活动素材。这样,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可以看,可以说,可以玩,自我选择的机会也多,两个活动之间的联系就顺畅多了。
针对每次异地活动时,孩子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如何让孩子预测?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课。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去?”通过孩子的讨论,我最终决定用图片预测的方式告诉孩子下一个环节要准备什么。于是笔者在班里开设了“温馨提醒角”,每天早饭后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孩子们早上的活动要求和场地安排。和上面的阅读活动一样,放一本书的图片和一张小椅子的图片。孩子一看就知道老师需要他们把椅子搬到教室里的阅读处上课。
通过作者对这两个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在当天活动的其他方面,比如:户外活动前,通过告示牌让孩子知道去哪里,站几排,带什么。乐舞何去何从?要不要带道具?数学活动去珠心算室吗?你想带本书吗?等一下。让孩子提前知道下面的活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从小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老师的读书笔记9
我在假期里认真阅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或多或少给了我启发。使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我的小范围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加强。用心理功能形成的过程来解释心理功能的意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阶段过渡到描述阶段,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以为此提供一个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的起点,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和智慧种子播种的季节。这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一个相对直观的基本认识,也为后面两本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材料做了铺垫。比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主角发生很大变化,开始承担起“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从“玩”变成了“学习”。学习环境和工作习惯的改变导致部分学生生活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的任务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不适应。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学习有好奇心,但不执着,自控能力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技能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极度依赖他们的老师。伙伴之间交流的主题是“玩”,学生在接触群体规范时经常会有“违反”和“抱怨”。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由童年期向青春期转变,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技能发展迅速。学科学习难度和强度的增加,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不适应,耽误作业,成绩退步。学生的
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好的构成也促进了他性格和爱好的逐渐显现。初三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是指在诊断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纠正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的过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仔细观察,提前发现一些可能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共性,完全可以分组进行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比如我们学校设立了“心理广播台”,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我是最棒的”主题教育,挖掘学生“分数”之外的技能,恢复自信。学校还开展了“调整心态迎接考试”主题教育,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引发的一些不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