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教小学英语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一个小学英语老师,首先是老师。他应该具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其次是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英语知识,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语言素养。再次,他是小学英语老师,要懂孩子,要有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个人素质

任何老师都应该了解他所教的科目,英语老师也不例外。他应该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丰富的语法、句法知识。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我们的小学英语老师面对的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英语语言知识,还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当今社会,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发展都非常迅速。再加上现代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迅速拓宽,有些知识是老师所不能及的。小学生虽然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敬佩,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独特的社会经历,他们的观念会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很难教育学生。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以崇高的个人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

第二,知识素质

1.英语专业知识。要想教给学生知识,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要规范,语调要清新自然,给学生纯正的英语暗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发音,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语言学、词汇学和语音学知识,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2.创造情境的能力。初三学英语,已经错过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但是,无论学校是否有外语训练的环境,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都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有效地创造外语环境,让学生不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室的门、窗、桌椅、凳子上粘贴英语单词,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一种英语氛围。他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上课前几分钟的教学视频、英文歌曲、儿歌,让学生提前进入英语课堂。

3.课堂控制能力。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小学生只能集中20-25分钟,不同学生不一样。有些孩子甚至坐不了一刻钟。小学的英语课是按照长短班结合来设计的。但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整体布局,大部分学校都不能有短课时,其课时一般为40分钟。长课完全用英语,不利于学生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我们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而且,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也体现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读教案。

4.教学创新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是创新型教师。这体现在老师对课文的处理和对教材的创造性运用上,而不仅仅是照抄教材。

5.将多媒体与各种学科相结合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教学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使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更加有趣,让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享受优美的音乐,徜徉在诗意的画面中。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还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知识。多媒体教学尤其有助于英语教学。教学中有很多用文字难以解释的东西,用图片就能轻松解决。比如用英语给小学生解释平面这个词会比较难,但是用简笔画就容易多了。如果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还可以同时伴有飞机飞行的声音,更加生动。

第三,科研能力强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是科研型教师。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年级要开设英语。英语学习四年,要达到二级并掌握600-700单词,初中毕业时达到五级并掌握1500-1600单词。要达到这个标准,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学生的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科研体系。争取定期确定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验完成情况撰写试验报告,作为今后工作的依据。

除了上述能力外,小学英语教师还应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从各种资源中汲取知识。课外资源包括互联网、图书馆、报纸和杂志。现代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层出不穷,这就需要老师跟上他们的知识。我们不仅要从课外活动中学习知识,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为我们所用。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创新,不断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把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英语课程改革要点

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

课程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它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大胆思考和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英语课程改革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开阔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全面发展。

(四)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灵活多样。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个体差异。4.采取灵活的方式倡导体验和参与。

5.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共同渠道。

(五)当前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教学理念上:

从传授语言知识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

并强调学生可以用所学的语言做事。重点是通过语言学习提高语言功能。

以及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沟通和服务。

关于教学模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强调学生参与项目和调查,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强调理解和表达、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课程评估:

从单一的以语言知识掌握为目的的知识测试,到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抽样评价方法的变化。评价的内涵、标准、方法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加重视学生。

在学习进步的过程中,采用更加全面公正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

学习与教师改进教学。

教育技术:

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到多媒体教育技术。

研究重点:

从教什么到怎么教,从教什么到怎么学。学习风格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看吧。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方法

1,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类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已经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以致用”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并且教师必须注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创新、备课方法和课前准备、对自主教学能力的再认识以及课堂民主平等中的师生关系

在科室建设方面做了深入持续的努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从学科本位转向了人的发展。

会展导向符合并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

教师的表现是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行为,学生参与。

以及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索、思维过程等。然而,目前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转移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导放在核心位置。

过多的练习被视为提高学生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程度缺乏更深入的了解。

我手里有新教材,但我上的是传统课。

2、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知识的做法。

语言能力的倾向;改革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还

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原教学大纲中以教学为主的原则,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导向。

思想;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学习者。

类型的改变;将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使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粘贴。

现代;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3.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的“输入式”教学,取而代之。

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型”教学。过度使用输入模式导致的直接结

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要建立平等交流的“对话”。

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对话的“话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

现在智慧的冲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那

第二次是改变过去我们直接提出或讲授的结论、结果、定理、公式、规律、定律等等。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去理解、记忆、练习和运用教学方法。

设计问题情境时,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到得出结论的过程。

过程,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再一次

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学习为中心。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分层,采取启发性教学和引导。

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询问,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方式,甚至课外。

课内,校外,走向社会,让学生在体验了多种教学方式后,自主选择和形成。

你自己的学习方式。

4.学习风格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

方法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是因为过去的强势。

调整接受和掌握,忽视甚至忽略发现和探索。所以,现在需要改变的,并不是完全放弃。

放弃接受式学习,而是把机械的接受式学习变成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同时,把学到的东西

突出过程中的发现、探索、讨论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像学生的发现。

问题、疑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

体验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变革。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1.更新观念,创造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先进的教育方法来体现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本身也应该是

在教育方式的转变上,两者相辅相成。

但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尽力改革老师每天用来教的东西。

学习方法和教学行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是否改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中。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在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转变上。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遵循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有些教师也可以借鉴

基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些老师仅仅依靠经验和头脑中的想法。

带着学生循序渐进,为的是完成教学计划中事先设计好的一个环节,或者是达到老师。

其中一个已经脱离了实际目的,甚至冒着拖延的危险,在那里没完没了地说,完全无视

取决于教育的主题。即使有一些学生的自主活动,也应该由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制。

在服务于某个教学环节的范围内。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随着课堂上的独立、合作和探究,教师将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和组织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教研组在新课程中的指

在集体备课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在吃透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做到言简意赅,丰富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点出发,注重课堂教学的渐进性【实施分层目标】

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多层次的动态分解,把教学目标变成一个教学目标体系。

为目标建立一个由浅入深的网络。

建立“纵向串联推进,横向螺旋推进”的课堂教学流程。

纵向上,分层教学目标是链条,其环节的顺序是“基础-迁移-延伸”;

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横截面,循环往复,一步步深入。这一级的程序是:“提出”

任务(问题)-解释说明-合作,讨论-总结规则。“这样,教学就形成了。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链条式、螺旋式的方式相互交织融合,具有探索性,注重基础实践和延伸。

展示练习与提高练习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精神。

作业和练习都很讲究:

(一)作业要灵活,可分为基础作业、选择性作业和超定额作业。

(二)作业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全面的原则。要求

将教材的知识结构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

“知网”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c)在同一个题目上“定一个台阶”,让优等生“吃饱”,差生“受得了”。“余”想干什么

努力让学生喜欢做事。

(一)解决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复制,解决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需要的不是机器。

机械的记忆和死板的应用,而是敏捷的思维,严谨的推理,灵活巧妙的方法。

(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一)科学把握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作业量不应该作为衡量学生作业的标准。

是否合适。

(b)分配、修改和反馈应及时。

现在大部分的作业都是学生课堂所学内容的延续,对于复习巩固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有必要,但是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是不够的。也应该本着化繁为简的原则,设计一个。

一些高级练习。培养他们思考、说话、做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观念中,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知识是人之外的,是与人不同的。

在知识面前,人们不得不“发现”和掌握不相关的客观存在。所以,学习。

在学校教学中,“以书本为中心”进一步导致了“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成了

“知识的使者”。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应该属于人的认识。

范畴和知识的获得和掌握离不开认知主体的活动。因此,学生掌握了知识。

程本质上是一个探索、选择、创造和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

精神乃至世界观的逐渐形成,是一个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

。老师的备课,就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负荷。

体,以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为附件,重新组织教材,把握有自我个性的教材。

为学生工作。这样,教师备课的教案就需要随着新的教学精神而改变。

为了增强其适应性,如教师设计“课后总结”、“课堂学生问题笔记”和“单

元教学记忆与反思”等。,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课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标题。“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编写不再是

又可以是传统的重点分析和简单问答。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也摆脱了“只有课本没有学生”的束缚。基于这个概念,教师是具体的

在备课教学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老师上课前必须全封闭。

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反应,拟定多种可能的相应对策。老师应该注意花时间

对学生和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行认真的思考,不仅仅是满足于教材的透明和对它们的重视。

更有必要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需求,以及他们的兴趣所在。

知识储备和自己特别关注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有机融合大纲的知识点。

有效融入这些学生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