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写教案

一、教案的构成

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当然,有些教材还包括教具、课前准备等。这些也是可能的。但鉴于面试准备时间只有20分钟,试讲时可以出示教具,汉语讲师陆琴建议,保留5个部分就够了。其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包括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重点和难点可以是一个知识点。教学过程是教学计划的主体和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即绪论、新教、巩固和作业总结。板书设计是对庭审知识点的整体呈现。教学反思一般只需要写这四个字,因为具体的反思内容需要等到教学结束之后。

第二,教案的难点部分

一般来说,一次成功的试讲主要是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清晰呈现教学过程。然后对教案中的这些难点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是教学目标。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少写;二是书写规范,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达程度。如果主语是学生,行为动词如“背诵、理解、写……”也可以省略。行为条件是指什么条件。比如“学生可以在三分钟内说出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的全文,语调的停顿和变化要符合演讲的风格。”这里表达的意识是让学生背课文,但包含了上面所有的写作要素。在此,我要提醒各位考生,四个维度都是相对的原则。由于备考时间短,教学目标应该不会太多。所以不要省主语和动词。后两种可能不会太详细。其次,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是试讲的题目是可以设置为重点的主要知识点,二是可以看到考题单中的要求;教学难点一般是针对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或知识点,比如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最后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二、引入新课程要注意新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一分半钟。新的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逻辑不能混乱。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要及时巩固提高。最后是总结作业部分,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切记不是让学生多读多算,而是要体现发展学生的创新。

总之,教案的编写要详细、适当,多花时间在教案难写的那一方。

举个例子:《兰亭集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序言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改、时期、时间、目的”等内容词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朗读,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优美、质朴、清新;②体验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字里行间的旷达胸怀;②理解《兰亭集序》的由来和过程,理解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深深叹息中所蕴含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文章叙述与讨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第三,教学方法

朗读、组织讨论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进入正文

一位哲人曾说:“人类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诗意的人生,是对世界和人间有美好祝愿和情怀的人生,是精神自由和心灵和谐的人生,是艺术和诗意的人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兰亭集序》,触摸他不寻常的心路历程!

(二)知识积累

1.了解序文的体裁特点和关于序文的常识。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老师的多媒体演示)

2.合作探究解决句子阅读,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型。

(C)总体看法

1.学生用参考书来疏通课文。

2.通读全文,从每段文字中找出反映作者感受的词语,总结要点。

清除:

段落1和2:叙述宴会的盛况(音乐)

第三段:表达宴会后的生活感受(痛苦)

第四段:解释前言的目的(悲伤)

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师生对话、阅读促进理解、情境教学、小组讨论)

1.阅读段落1.2。

老师:把课文读清楚,思考:第1.2段概括了兰亭集势的情况,告诉我作者为什么有“相信可乐”的感觉。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得很清楚:王实甫《西厢记》唱道,“美好的日子在哪里,谁的家令人赏心悦目?”,说明人生有四大美好:美好的日子,美好的风景,愉悦和愉悦。这篇文章有四美,这就够了。

当然,更享受的不是修它,而是蜿蜒畅饮。找出他们的一首诗:

“我认为流水是第二位的。虽不及丝竹管弦繁华,但足以谈情说爱。”

请将这句话与注释进行比较:

大家都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中,各尽所能,笑啊笑,笑了好久,以至于觉得人工的管弦乐声是多余的。

师:打开幻灯——温明惠明的《流动的诗》,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欣赏。

但最幸福的不在这里。这是什么?这是一次旅行。如何理解「愉快地旅行」?

老师总结:兰亭夜宴可谓美轮美奂,赏心悦目,但这种愉悦只有“信可乐”两个字来表达,用笔姿态始终从容,这是优雅的意境,也是作者深情的体现。

2.阅读第三段。

老师:自己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中心问题。

学生:文章第三段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生和死的概念。

老师:自己读第三段,了解作者情绪的变化。在谈及生死时,作者的情绪为什么会从“喜”变成“痛”?

(学生根据课文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

3.阅读第4段。

①学生一起读第4段,认为:“一个死去的生命是一个错误的出生,彭其的哀悼是一个错误”表达了作者对生死观。

②讨论:作者在这段话中表达的情绪是“悲伤”。“悲伤”和“痛苦”是同一种情绪吗?作者为什么“难过”?

(5)品味语言

师:后人评价这篇文章语言清新、质朴、自然。这个怎么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指导)

清:晋代时期,骈饰之风盛行。《兰亭集序》独树一帜。其语言有骈文或散文,骈文工整优美,散文错落有致,骈文散文,各有所长;而且不华丽辞藻,不重典故,文笔自然。比如兰亭周边的风景,仅仅用16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把静谧的氛围渲染出来了。又如“或取诸臂,悟诸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嘱托,任波涛外走”,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简洁明了。”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和它的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所以难怪后人评论这篇文章“高爽有一种风气,这种风气不俗”。

(6)探索与理解

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智者皆愿寄情于山川。青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让原本被尘埃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让浮躁的心恢复平静。兰亭集势是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一种人生乐趣,也是一种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王羲之的悲,其实是古代哲学家和诗人的迷茫。在他们充分认识到天地宇宙的无限性之后,他们感到了一种渺小和迷茫。这样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能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名句吗?

《出埃及记》:天地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庄子·知北游》

天地无有,而若命露。——曹植《英英史》

花还是年年开,只是年年花各不相同。——刘希夷《一代伤心白头翁》

现在的人在古月不见,在现月却取了古人。古人今若水,* * *见顾岳。——李白《饮酒求月》

人生代代不息,江月只是年年相似。——张《春江花月夜》悲悼我一生的瞬间,又羡慕长江的无限。——苏轼《赤壁赋》

(7)课堂总结

老师:人生总是伴随着挫折。在失意的人生中寻找诗意,是王羲之的智慧。观察现实生活,回望萧瑟之地,若能吟诵出“风雨无阻”之类的诗句,便无愧于诗意的栖居。

(8)工作安排

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整理出来,写小文章,比如对王羲之的理解,对生死的理解,对流年的感悟等等。

五、黑板设计

第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