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1,信息时代的要求
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是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具备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引入学科教学,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理念、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承多年的“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正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和科研中,信息素养变得更加重要。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要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运用到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加工、传递和表达,以及在信息社会中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教师信息素养是根据信息社会环境及其教学发展要求,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质、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把教师的信息素养归结为“技术”和“意识”。
1.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1)基本操作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操作系统基础知识。(2)写作能力: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写作,具备初步的多媒体写作能力和网页制作能力。(3)如果能上网浏览,下载网上图文资料,就能正确下载安装应用软件。(4)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组织和编辑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用多媒体表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
2.信息意识:不是具体信息技术的内容,而是教师对信息的态度和理解的要素;但这很重要,是信息素养中的观念问题;只有观念的更新和确立,才是根本的、决定性的改变。包括:(1)快速获取信息:确认自己需要获取什么信息才能解决问题,制定几种获取信息的策略。(2)处理信息:能有效整合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工作中常有创新。(3)运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主动学习和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愿望并能付诸行动;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够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信息道德修养:要有辨别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健康信息和污秽信息的能力,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学生建立正确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对信息有很强的敏感性,有主动获取、分析和处理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信息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才能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1,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在起步阶段可以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养,点面结合。其次,通过培训,注重教师观念的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数据处理和使用过程、资源型学习和项目型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理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在培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网上找到新的关于信息素养的理论文章,通过老师的交流和讨论,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做相关辅导报告,重点阐述课程整合的原则,如突出主题、模块组合、相关引导、反思升华、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整合、突出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等。
再次,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持之以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要使教师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必须时刻关注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但在培训中要避免过于注重技术培训,主要是学习动画和制作网页、课件。很少涉及有目的地收集和获取信息、筛选和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门培训。
2.学校应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舞台。
学校不仅要在教师的技术培训上下些功夫,还要使教师掌握运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这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达到的,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或者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评比和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鼓励和督促教师日常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是应付几次公开课和竞赛,让教师的信息素养得不到提升,而是只有通过不断的应用,才能让教师提升素养,感受到一些东西,有利于学校信息化的发展。
3.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的环境。
目前,许多学校都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并建设了校园网。多功能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已经开放,学校所有电脑都可以联网。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网络中心,采购了大量的软件和教材,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同时,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促进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自觉学习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适应网络阅读,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文本阅读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基于网络的高效检索阅读。教师要感受到,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成为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次,老师应该习惯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不仅编辑、修改、保存方便,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网上阅读和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也要掌握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如教学课件、电子幻灯片、建立个人教学网站等。这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第三,教师应该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学习并主动上课。敢不敢在多媒体室或机房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对于教师来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要求在一堂课上自始至终使用信息技术,也不意味着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要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最后,教师应该经常培养自己使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尽量让电脑去做,比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图书馆管理、帮助孩子学习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养来适应学校的信息环境,从而加强自身的信息素质。
4.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合理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是应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可以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教师合理选择信息的能力不应总是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课件,这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些教学课件中的教材。目前上海的语文教学课件中有很多与教学相关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适当选择。对于这些资料,可以说是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只需要适当的处理,就能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是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不需要是计算机专家,但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更注重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能力。此外,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的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化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