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孙悟空龙宫借宝
教科书描述
[解决问题]
孙悟空龙宫借宝是童话。
本文取材于西游记第三部“四海千山皆拱,九幽十类皆移榜”。《西游记》是公元16世纪中国吴承恩写的一部神话小说。小说描述的是唐太宗年间出家人玄奘的故事,其中孙悟空即猴子是主角。这部小说反映了劳动人民蔑视神权、反抗压迫、同自然和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的精神品质,讽刺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西游记》第三次写孙悟空出师成功。回到花果山后,他降伏了各路妖魔鬼怪,到东海龙宫索要武器和金冠、闪甲、云鞋,又到冥界勾走了所有有名的猴子。孙悟空的叛逆行为感动了大佛,派太白金星到郭华山向孙悟空求爱。本课取材于孙悟空去东海借如意金箍棒的那段话。
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孙悟空蔑视神权、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热情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
题目“孙悟空龙宫借宝”是主谓句,指出了主角、事件、事件发生的地点。“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形象。他就是打碎石头的孙悟空。他在天宫大闹,护唐僧取经,一路斩妖除魔。他善于“以暴制暴”,知难而进,从不回头。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龙宫”,神话传说中龙王居住的宫殿。
[结构分析]
这节课的故事是按事件顺序写的,有四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计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宝。
第一部分(1段)讲述了四只老猴子建议孙悟空向龙宫借宝。
第二部(第二自然段)讲述孙悟空使“避水法”神功下到海底,来到龙宫。
第三部(第三、四段)讲述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宝如意金箍棒。这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了借宝的过程。文章写道,龙王命令手下人去拿长刀、九足叉、方天戟和孙悟空,他们都不满意,因为他们的武器太轻。龙王害怕孙悟空,只好把这根金箍棒给了孙悟空。这段话,由浅入深,由轻入重,孙悟空四次换武器,显示了孙悟空的神力。
【语义理解】
“我们铁桥下的水直接通向东海。大王何不去东海龙宫一趟,向老龙王借一件兵器?”
西游记里,海纳百川。龙王住在海里。龙王是海中管理世界的有鳞多变的神。大海分为东、南、北、西四个海域,每个海域都有自己的龙王,即: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和西海龙王敖润。这句话是老猴子建议孙悟空去龙宫找武器,这就是故事的由来,并由此引出一个“借龙宫之宝”的故事。
“悟空走到桥边,念了一句咒语,使了一个避水法,噗,跳进水里。”
“法术”是和尚、道士、方士等使用的口诀。声称能驱魔的人。西游记里的神仙可以念咒施法。“避水法”是指孙悟空使用的让水自行避开的魔法。这句关于孙悟空去龙宫的话,表现了他高超的魔术和大无畏的精神。下面说的“海巡夜叉”,指的是在海中巡逻的长相丑陋、凶神恶煞的水兵。
“大王,我们看这只刺猬不是普通人。矗立在我们大海天河河底的珍贵铁,这几天突然闪亮起来。是不是注定要遇到这个猴圣人?”
“平凡”,平凡。在古代,8尺是“求”,乘以“求”就是“不变”。“寻找”和“不变”都是很常见的长度。“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在这篇论文中,龙婆说孙悟空“不是一个普通人”,意思是说孙悟空是一个非常特殊和不寻常的人。“定底深圳铁”是一种可变化的铁条。据说是在天河入口处竖立的,用来稳海。“瑞琪”是吉祥的。这是龙女和龙女对龙王说的话。他们认为定海的贵重铁应该归孙悟空所有。他们的话有三层意思。第一个层面,根据孙悟空变兵器的过程,认为孙悟空是一个不平凡的神。二楼,从深铁异常吉祥的表现,确定会出现深铁的主人。第三层,在前两层的基础上,确定孙悟空是深圳铁的老板。这是龙女和龙女动员龙王使天神宝铁,导致了下面的情况:看天神宝铁,玩天神宝铁,借天神宝铁。在这一段中,提到了“杜杜四”、“大卫”、“李逸石”、“比提杜”、“鲤鱼将军”都是海中之兵。西游记把海里的各种水生动物写成龙王的士兵,它们也和人间一样有官职。比如“桂鱼当土司”,就是桂鱼当土司。
“老龙王和龙子孙子吓得胆战心惊,躲闪不及,虾兵蟹将缩着头,吓得魂不附体。”
孙悟空得到金箍棒时非常兴奋,龙宫在尽情地跳舞后上下震动。“惊吓”,胆战心惊,心怦怦直跳,形容非常害怕。“魂飞魄散”,魂都吓飞了,魂都吓走了,形容我很害怕。孙悟空在龙宫里,当着龙王和他的儿子、孙子、虾兵蟹将的面,公然舞起了他最拿手的棍法,极大地震动和惊吓了龙宫。这句话描写了孙悟空的神威,充分表现了他对神权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蔑视和否定,表现了孙悟空无畏、自信、勇敢的精神。
[写作特点]
1.以现实为基础的神话世界,体现了人民美好愿望的故事。
故事中描述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取材于现实生活,故事的大团圆结局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故事中的龙宫龙王代表了封建统治者。他们强大,压迫人民,人民幻想着一个伟大的英雄来对抗他们。孙悟空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他神力无边,勇敢无畏。他可以向龙王借宝,在龙王面前玩耍,桀骜不驯,无拘无束,看了让人觉得很畅快。这正是真正的人们想要的。
2.人格化的神和动物特征的统一。
故事中的孙悟空和龙王都具有人类的人格和超自然的神性,同时保持着动物的本性。比如孙悟空,他是猴子,是人,也是神。他有感情,会思考,能说会道,是“人”;他有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又是神;他活泼灵活,偏爱猴子。这是另一只猴子。他乐观大胆的叛逆性格,敢打敢拼,与神的变幻莫测和猴子的急躁敏捷相得益彰。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掌握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特点,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的特点。
2.在熟悉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内容大纲简要复述课文。
3.认识8个新单词,写出12个新单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故事的发展,拟定大纲,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程建议授课3个课时。
[操作要点]
1.阅读指导。
(1)引导谈话,揭示话题。
教师可以把西游记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介绍其作者和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揭示话题。
当学生介绍时,老师不失时机地介绍这节课的主题。
2.第一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
(2)要求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段落之间的关系。(打算借宝,途中借宝,借宝。)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让学生简单谈谈故事的起因。
(2)让学生读第三段,并画一幅画。孙悟空几次向龙王借武器。他每次都是怎么说怎么做的?龙王表现如何?这样,通过画和说的练习,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就会加深。
③分角色读第三段。
(4)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①分组,让学生根据每段的小标题进行练习。
②引导学生谈论复述课文的方法,掌握复述课文的要点。
③学生复述课文并评论。
3.总结全文,并加以延伸。
在课后练习中集中讨论,加深学生对孙悟空的印象。
4.积累,内化。
(1)带着感情读描写孙悟空的句子。
⑵学生自主选词。
5.读和写。
(1)读生词。
可以通过小组学生互相检查或给要识别的单词注音的形式来完成。
⑵写12生词。
(1)学生独立掌握简单的单词。
(2)引导学生注意区分相似的字符。
玩-想结束-瑞培-补偿。
③注意“率”和“了”两个字的顺序。
率:强调上面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再两边。
廖:注意右上部分的笔顺-
6.实践活动。
①能找到《西游记》来读它。
(2)把西游记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材料
【吴承恩】字如中,淮安府(今江苏淮安市)杨珊人。生于明朝弘治十三年至郑德初年(1500-1510),卒于万历十年(1582)。除了《西游记》,吴承恩还写了长诗《二郎寻山之歌》和《于支钉》。
西游记全书一百遍,主要描写了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真事。约1300年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小和尚玄奘离开中国首都长安,只身前往天竺(印度)求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佛经。这次他从65438到2009年去万里,是一次传奇的长征,轰动一时。吴承恩正是在民间传说、剧本、戏曲的基础上,通过艰苦的再创作,完成了这部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