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常规
(试用稿)
教师备课的常规:
备课是一切常规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主要包括制定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设计一个教案。为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教学备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认真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概念,浏览整本教材,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教学班级学生分析。分析该班学生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习惯、情绪、态度、价值观等。
2.教材分析。把握本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教材的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3.具体教学措施。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状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写下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时间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需要写出单元的教学时数和课时,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课时分布和时间安排。
第二,设计教学计划
备课的时候要准备好教材,准备好学生,准备好教法,准备好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备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材处理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充分理解和深刻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可以选择、调整顺序或重新组织;现实生活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学习材料。
2.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备课时要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在实践中做到三位一体。
3.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
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特别要注意如何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4.教学过程设计
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践和探索,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僵化和单一的结构形式。一个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是一个框架,一个方向,一个强烈的优化意识,它应该是大气的,广泛的,流动的,变化的,这样才能充分展示教学个性,给教学机智留下足够的空间,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写作时,过程设计可以简短,但对一些学习内容的引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要详细记录。
①导入链接。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通过适当的内容或简短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恰当,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组织性和探索性,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和广度(即发散性和开放性)。
③获取过程。教学设计要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重点,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空安排和重难点处理,注重教法和学法。
④实践设计。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数学学习价值的体现。
⑤布置作业。选择难度适当、重量适中的练习,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关于课后反思的写作
用新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备课、教学,一定会给我们造成很多困惑、不解和问题,可能有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有更多失败的教训。我们要把这些经验和认识,以及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教学后的反思,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
要通过适当的内容或简短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恰当,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组织性和探索性,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和广度(即发散性和开放性)。
③获取过程。教学设计要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重点,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空安排和重难点处理,注重教法和学法。
④实践设计。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数学学习价值的体现。
⑤布置作业。选择难度适当、重量适中的练习,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关于课后反思的写作
用新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备课、教学,一定会给我们造成很多困惑、不解和问题,可能有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有更多失败的教训。我们要把这些经验和认识,以及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教学后的反思,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
教师的课堂常规: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准时进入教室,不要让课空着,不要耽误。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将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注重“四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2.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3)教学过程
3、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态度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4、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启动、交谈和思考。对所有学生来说,学习活动的组织考虑到了不同水平的学生。注重学生的互助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体。
5.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提问要简洁、有思想,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
6.注重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从“听、说、思、练”等方面,培养学会倾听、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数学思维、善于多角度独立思考、规范写作等良好习惯。
7.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做基础练习。认真组织课堂练习和反馈,及时调整,练习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应大多数学生,对学困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8.在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提倡课后反思,及时总结提高。
操作程序:
一.转让
1,作业布置要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数量和质量相结合,注重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从练习本、课本中选取练习题或自己设计练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了书面练习,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练习,让学生说、做、动脑。
2.注重减负提质,严格控制作业时间。1-2年级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在课堂上完成,3-4年级作业时间20分钟,5-6年级30分钟。中午不布置书面作业。
3、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用笔,字迹工整,线条整齐,无涂鸦,教育学生爱护作业,基本无死角。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用钢笔或圆珠笔。
二、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做到送什么收什么,收什么改。
2.对作业质量应采取等级评价,以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撰写激励性评语。
3.鼓励教师收集和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本,注重对学生作业中典型和普遍性问题的分析,做好记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完善。
第三,作业指导与评价
1,辅导要有耐心,评论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辅导和评价多种多样,特别强调对最后20%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辅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引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评估:
1.质量评价试题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生活经验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学习中六个核心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命题要科学,难度适当,题量适当,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命题要紧密联系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防止随意性。
2.数学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从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难度适中,内容科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
3.评价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需要,灵活运用闭卷或开卷、统一或分层、规定或自选、口试或笔试等评价方式。创新方式,注重对学生口算、估算、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情感态度的综合考查。
4.认真做好命题、监考、阅卷工作。及时对检测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和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不允许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65438+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