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
2.班级管理方式缺乏民主。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是在“守护”学生而不是管理班级:守护学生早读、做习题、完成各种事务等。,守护的方式也不一样,但* * *是强制性的,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创造性的管理艺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和集体成长的规律。也有一些班主任认为只要尽力抓到学生的成绩,学校领导就满意了,这样脸上就光彩了。所以他们主要着眼于升学考试的学习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体育教育、课外活动,都是马虎不得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很少。在“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影响下,一些班主任习惯于采取“管、治”的方法。对于班级事务规划或总结工作,班主任在心理上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参与这项工作。班主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很少甚至不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目的很不明确。
3.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在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文化成绩来评价学生的问题非常突出。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主要是看成绩;确定班干部,主要根据成绩安排座位;同学之间有矛盾,有的班主任甚至主要根据成绩的好坏来追究责任。在一些班主任的潜意识里,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代名词,成绩差就是“差生”的代名词。
(二)小学班级管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1,班主任“教师中心论”班级管理理念的偏差。班主任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是活动的中心,是教学过程的主人。有些班主任认为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有些班级管理方法不能深入理解和执行,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有限。因此,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的,这使得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2.班主任的“教师中心论”背离了班级管理的理念。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班主任无形中形成了“唯分数论”的班级管理思想,同时评价学生的标准普遍趋于单一。教育部门和学校把学生的成绩合格率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成绩总是在影响着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文化成绩来评价学生是非常突出的。
二,小学班级管理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
有人说,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另一方面,你能用爱做好教育吗?在教育的过程中,光有爱是不够的。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变化需要我们去管理和处理。我们应该有班级管理的目标,并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处理。班主任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在学生管理中,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极其重要。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有些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但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适得其反,或者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教育,得不偿失。班主任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管理目标。班主任如何才能有正确的管理理念?首先是改变班主任传统的师生关系。
1,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跃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同水平,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素质要求。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单通道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管理上,是“我说你听”的威权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等级制度,其必然结果是学生消极被动的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2.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角色的互动关系。但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关系。一个学生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与父母、学校老师和其他教育成员密切相关。
在班级管理中,管理目标不仅是关心小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个班主任真正的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会对小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不能忽视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教育。俗话说“亲其师,方得信其道。”这就需要老师在“信”之前,想办法“亲”。怎么做?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精神状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放下架子和小学生做知心朋友,和学生谈心。他还有什么不能交流的?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生能认可和喜欢你。只有主体与主导和谐发展,稳步推进,班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样,在正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的指导下,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站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