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如何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周围的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有一种神秘感。科学课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吸引力。很多秘密往往能导致他们刨根问底,总想问个“为什么”。恰恰科学课是解决他们“为什么”的“金钥匙”。在教学时,如果教师尽力创设有趣的场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谜语、游戏、诗歌与教材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切入点,学生就能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既激发了他们对这节课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我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利用动画片、漫画、视频、演示、唱歌、游戏等多种灵活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学习。
二、展示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及时介绍一些科学史上有趣的发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些伟大的发现总是在枯燥的学习和探索中产生的。这对于鼓励学生大胆、独立地创造和探索是非常有鼓励作用的,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可以介绍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经常发生在学生自己的身边,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充分的兴趣,他也就能看到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加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宋代理学家提倡“乐学”,认为“学无教趣在所难免”,新教材《理学》的编排重视学科趣味。例如,在编写初三科学下册教材的过程中,尝试呈现大单元教材,目的是在为期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探究活动。学习活动正在向越来越广泛的领域扩展。将科学与兴趣有机结合,将兴趣融入科学信息中。
第三,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容易被当前具体生动的形象所吸引和诱惑,他们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热爱中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抽象的内容变得有趣。抓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在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在上课前几天安排好学生的备课材料。要求是能发出声音的都可以带,比较有意思。课堂上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实验材料,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让物体发出声音。很快,教室里响起了各种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强有弱。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索,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实际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我会在理科教学中给学生安排一些动手的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为学生营造“跳着去摘果子”的理想境界。例如,在教三年级科学第二册“灯泡亮着”这一课时,让学生在教学前准备好手电筒的开关,感受开关的作用——控制灯泡的开关,让学生经历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的过程,做出不同类型的开关,不拘泥于课本上规定的两种方式。老师巡视后发现,他们做实验用的材料不受老师限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小开关制作一个可以控制红灯和绿灯的电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对安装过程感兴趣,个个积极参与,从而完成不同形式的组装,反复实验后灯泡才真正发光。当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成功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放一盏黄灯。怎么安装?学生的探究活动继续进行,经过小组合作,实验再次成功。这时候老师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学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
总之要保护好学生求知欲的萌芽,迎合他们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在我们的教学中,要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兴趣为导向,设计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发展,在兴趣中提高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