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艺术引入中小学?
第一,欣赏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大自然向人们展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冬天雪下的树,秋天飘动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绿草红花,青山绿水,旭日夕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场景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来源。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自然,接触生活,这样他们才能欣赏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美。让我们带领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搬到外面,再把课后直接获得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让多彩的风景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第二,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即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综合,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打开想象空间,让想象充满无限遐想。比如把一个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中的一部分抽象出来,进行分析,理解其含义,然后在想象的帮助下把各个方面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抛弃了一个人物或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突出并保留了它们感性的、本质的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让我们来理解一下想象中的“寓意”、“寓意”和“象外之意”...
第三,明辨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在培养孩子的审美品质时,一定要让他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做到明辨美丑,从而爱美,接受美的培养。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审美观也会对他们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比如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绘画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感受到教师每一笔每一画所表达的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和名著来阐释和理解作者的审美品质。
第四,苦中求乐,提升审美创造力。
这是一种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学习一些技术和理论来提高。1469年,还是个孩子的达芬奇开始学画。老师对他要求很严格,让他用鸡蛋写生。刚开始他还挺认真的,后来画的不耐烦了,就随便画了几个圈。老师批评他说:“1000个鸡蛋中,从来没有两个形状完全一样的鸡蛋;如果你从不同的角度看,甚至一个鸡蛋也有不同的形状。我叫你画彩蛋,是训练观察能力,把握形象,表达事物的能力。这是基本功,不可小觑!”列奥纳多致力于画鸡蛋,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培训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绝不能把美育简单理解为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美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是要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文化。要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