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和教案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能够比较两个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数1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初步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引导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举例给学生自学,探索比较分数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造环境,激发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讲述(故事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突然发现了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向他翻了个身: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1/2,我吃西瓜1/2。(老师的书:1/2)八戒听。

老师:学生说,八戒可以多吃西瓜吗?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西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老师: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和比较分数的大小(板书题目:比大小)

第二,交互式解决方案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查询: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谁大谁小,请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方形纸,涂上颜色,发挥集体的力量,看看能否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一分一画,一比一谈。

(3)交流报告。

①示图(见教材61页右上图)。

(2)小组推选代表讲述自己的小组比较思维过程(老师适当引导和点评)

(4)总结:将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一份是1/4,将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一份是1/2,四份中的一份小于两份中的一份,即平均份数越多,得到的越多。1/4。

刚才我们了解到,如果把两张同样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并且都取1份,哪一张大,哪一张小,如果把两张同样正方形的纸分成同样的份数,取不同的份数,哪一张大,哪一张小?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定情境下整数十、整数百、整数千分成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索口诀的全过程。渗透变换和迁移类比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口诀法,可以用来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除法。

第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

第四,教学过程

1,回顾与介绍

1,1,知道盒装手工纸的数量。

老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张。

学生猜完后,老师打开演示:介绍每叠10张,每箱100张。

1,2,老师示范,原答案

(1)盒子1包含()叠手工纸,10叠包含()十张;

(2)2叠纸中有()张和()十张;

(3)80张纸有()叠;

(4)2箱纸有()张和()百张;

(5)400张可以装在()个箱子里,有()百张。

设计意图是通过边演示边说思路,明确一叠是十,几叠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探索新知识

教学实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以1为例)

将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到多少块?

(1)认真审题,自主学习。

说:你知道什么信息?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你会做公式吗?(板书:60÷3)

老师:为什么用除法?(总份数/份数=份数)

想一想:口服怎么办?

学生思考后,分组拿出一盒手工纸或木棒,进行操作。分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学。

(2)汇报沟通,耐心倾听。

老师:谁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默认情况下,1: 60张纸是6叠。第一,每人分一叠,* * *分三叠,剩下的三叠分一叠,刚刚完成。这样每个人得到2叠,2叠就是20张。

默认2: 60张纸是6叠,6叠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2叠,2叠是20张。(课件演示)

默认3: 60有六个十,六个十除以三就是两个十,也就是20。(黑板上的横式:6÷3=260÷3=20)

如果预设4: 30× 2 = 60或2×30=60,则可以得到60÷3=20。(想乘除)

默认是5: 60-20-20-20 = 0 * * *减3倍,所以60÷3=20。

默认是6: 20+20+20 = 60,所以60÷3=20。

这里的设计意图教材的写作意图是基于直觉和形数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体验解题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运用新知识转化旧知识的思维方法,即表中除法,化难为易,理解算术。

(3)优化算法,清理。

以上算法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的学生再说一遍。了解后,其他同学和他们的同桌又会互相搭讪。

同学们经常喜欢说:不要先看“0”,算完之后在商的末尾加“0”。这是一种描述性的发音,也是一种机械的记忆方法,这种描述有时候很容易被误解。如果学生说了,老师一定不回避。他要耐心地帮助学生阐明道理:不要先看“0”,算完之后在商的末尾加“0”(算法)。其实这个定律的总结就是预置3(算术)的翻版。口算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算术,尽可能用更简单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比如60÷3,就是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三就是两个十,就是20;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们是如何计算的,引导他们把一个整数十分成一位数,换算成表中的除法。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的知识,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服务于以后的学习。

(4)揭示主题,巩固方法。

老师:刚才我们算了60÷3=20(张),这是口算除法。(板书题目)

抢答案(卡片显示两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按照前两组的规则,让学生猜后面的每组公式,然后口头计算后说出算术。

学生真的很厉害。你有信心解决更多的问题吗?

600÷3=(课件演示)

2.求一个数除以整百和整千的商。

(1)怎么算?和你的同桌交谈。(汇报后集体修改)

默认是1: 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是200。

默认是2:600除以3是200,就是200。请几个同学再说一遍,如果他们不明白可用的教具。)

(2)6000÷3呢?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推导口算方法和结果。

2.3.指导总结:整数十、整数、整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数十当作十,整数百当作百,整数千当作千。将它们转换成表中的除法,然后进行口算更容易。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给出例子2)

三个班用120彩色手工纸做了一个* * *手工课。平均每节课用了多少张纸?

认真审题,自主学习。

说:你知道什么信息?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你会做公式吗?(板书:120÷3)

老师:为什么用除法?(总份数/份数=份数)

想一想:口服怎么办?

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可以用手工纸或者盒子里的木棒边操作边通话。

汇报沟通,耐心倾听。

老师:谁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默认1: 120张可以看成12张,12张除以3就是4张,就是40。逐步公式:

12÷3=4120÷3=40(学生课件演示)

预设2: 120可以看成是12十,12十除以3就是四个十,就是40。逐步公式:

12÷3=4120÷3=40

(3)优化算法,清理。

以上两种算法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同学再说一遍。了解之后,其他同桌的同学就会互相攀谈。

(4)1200÷3呢?(板书)

设计意向学生第一节课就有了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用简洁的语言回顾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自然迁移到介绍百位数的口算方法,再加上直观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对算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是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的。

总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几百打时,我们可以把几百打除以一个数,在表中变成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给出例子3)

将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到多少块?

(1)拿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木棒,让学生分。告诉我们怎么做。

(2)几个学生发言后,老师演示课件,填空。

先分()份,每份()叠,再分(),把单张分成()份,每份()份,每份* * *分完后有()份。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叠(每叠10张)和6张,即66可分为6个10和6张。先把整叠分成三份,每份是两张十,再分成单张,也就是把六张一分成三份,每份是两张一,最后把每份中的整叠和单张合起来就是20+2=22,这就是想要的结果。

分步公式:60÷3=206÷3=220+2=22(板书)

(4)指导总结

都是把十分为整数十和个位数两部分。除以几,然后加起来。把新问题变成已经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这是两个数字被一个数字除的例子,每个数字都可以被除。学生可以通过分手工纸或棍操作说出口算的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计算。它采用“先分后合——化难为易”的原则,将新问题转化为表格中的分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在黑板上用分步公式讲解口算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习

3,1,算一算,说一说。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怎么算的?比较两组问题的异同。

附答: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边这组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1。

3,2,解决问题。

一个***90人,先排成9列同号,再排成3圈同号。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圈有多少人?

附答:

(1)90÷9=10(人)答:每个栏目有10人。

(2)90÷3=30(人)答:第一圈30人。

我还在“智慧岛”上展示了一组练习。

附答:

20元=200角200÷5=40(支)答:可以买40支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份。

4.整合和升级

4.1.填进去。

2.将数字填入()。

3.解决问题。

西伯利亚虎的重量是鸵鸟的四倍,是企鹅的九倍。

请自行计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

360÷9=40(公斤)答:企鹅体重40公斤。

360÷4=90(公斤)答:企鹅体重90公斤。

在设计意图的实践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找到简单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结果,注意培养学生检查和反思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识。

(1)你学的什么方向?

(2)连接,找出相对方向。

左前下东南

西北,右上,后面

(3)问题:谁能告诉我们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根据老师的回答,在黑板上写下:

2.引入新的课程

给我看看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北京的位置,并说你是如何找到它的。

第二,探索新知识

1.完成校园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拿教室里的黑板当地图,指出北方在哪里。

(3)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北方的方向,你能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吗?请把相应的位置贴在前面的黑板上。

(4)用语言描述建筑的具体朝向。

(5)问题:如果我们把上面的设定为另一个方向,可以吗?会发生什么?请试着做一下,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群体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怎么画最清楚。

2.总结。

一般情况下,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的,所以标准统一,简单明了。我们在看地图的时候,首先要看清给定的方向,然后根据给定的方向识别其他方向。

三,新课堂作业的设计

尝试操作:

画出你房间的平面图。

(2)确定图上的方向。

(3)与同伴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理解方向和距离在决定位置中的作用。

2、可以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任何角度和特定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

首先,创建一个情境生成问题

春天是运动的季节,我们同学都很喜欢运动。不久我们学校将有一场越野比赛。现在老师会给你看越野地图。

第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显示越野地图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2.如果你是运动员,你会从起点往哪个方向走?加方向标志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在起点?(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结合主题地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究。

你知道你可以在起点的东北方向离开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走会比较准确?

可以准确的说是30°正东偏北,可以用60°正北偏东来表示吗?在谈到具体位置时,我们通常先谈离物体较近的方向(夹角较小)。-当你接近它时,把方向放在你前面。

(距离1 km)没有距离怎么办?

点1位于起点东北30,距离为1 km。你学会表达自己了吗?

第三,巩固和提高练习的内化

画一张小明家附近几栋楼的位置示意图。通过确定方向和距离,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3,问题1和2是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对应练习。

第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