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能力
孩子一睁开眼睛,奶奶就把手机给她,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放在小桌子旁边。
表姐一说起孩子,工作太忙,只能叹气。
我家孩子虽然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午睡的时候身后突然多了几个闹钟,一直嘀嗒。
熊海子熊起来,爸爸一声呵斥就能安静下来,妈妈只有无奈和凌乱。
每年8月,同事的孩子都开开心心考上了好大学,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把孩子养大的。他们的回答总是轻描淡写:“我不太在乎。”
别人讲育儿经验,回家还是不行。
从出生到独立遇到之后,我才知道,我在养宝宝的时候,并不是我学的方法不好,而是方法使用上的问题。就像药丸的使用因人而异,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剂量,要避免禁忌。
书中,孟复、姚宇红、刘亮等9位具有丰富心理咨询临床经验的专家,从家庭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收集了丰富的育儿案例,给出了独到的心理分析和育儿合理化建议。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成长的影子,找出自己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不当言行,也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反思自己成长中的不足。
孩子是家庭的缩影。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家庭就是问题池。
育儿不仅需要学习技巧和方法,更需要明确父母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角色和任务,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危机,懂得一个完整的教育。
1.对于育儿来说,父母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爱情战役》里,一个22岁的女生说,吵架的时候,她后悔生了孩子,结婚了。我以前很爱美,长发,长指甲,天天化妆。生完孩子后,我放弃了这一切,为孩子做了很多改变。老公喜欢出去玩,老是对她大吼大叫。我实在受不了了。
爸爸生日回家一周,把五个月大的孩子留在家里,然后提前一天回来偷偷陪朋友出去玩。丈夫知道他很生气。
认识半年,结婚生子,结婚一年后经常吵架。他们不开心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孟父在书中指出,家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将其分为独立成年、新婚家庭、养育新人、孩子成长、空巢、夕阳六个周期。
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当生命周期到了转折点,不能及时调整,就容易出现问题。
这对年轻夫妇彼此相爱,但他们对抚养孩子感到疲惫和遗憾。他们在夫妻关系上互相指责,不满。
他们都很爱孩子,但对人生的转折准备不足,不知道如何调整。
能胜任带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的角色,不是天生的。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父母需要明确自己在人生这个阶段的任务,积极调整自己,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这才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作者总结了抚养孩子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很有意义:第一,父母要分阶段、持之以恒、持续不断地处理和处理亲子三角关系;其次,父母要照顾孩子的心理健康;再次,父母要兼顾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最后,父母要适应符合文化变迁的亲子关系。
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没有一项任务可以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父亲、孩子都是需要考虑的对象。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关注和平衡,应该互相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指责。只有大家都好,关系平衡,家庭自然和谐,就像广告口号“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想要“大家好”,需要家庭每一个成员的不断调整、适应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平稳度过人生的每一个周期,迎来人生的顺利,给孩子一个坚强的后盾。
2.父母离婚,先学会健康分开。
家庭和睦幸福都是人的愿望,但现实总是美好的,不完整的。
家庭关系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婚姻危机。在《中国婚姻报告》中,中国登记离婚数量从0978年的65438+58万飙升至2020年的373万,其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已经成为各方和家长关注的问题。
为了把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很多父母会选择在孩子考上大学后再办理离婚手续。似乎孩子考上大学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最小,这成了很多危机婚姻的常识。有的人甚至偷偷离婚,瞒着孩子。
作者陈在书中发展举了一个例子。李尧3岁时,父母离异,家人一直瞒着她。她爸爸在外地工作,几个月甚至一年回一次家,带她出去玩吃好吃的,第二天就走了。在她人生的重要时期,她的父亲不在。
直到工作后,从奶奶口中得知真相,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和对母亲的不满。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愿意工作和外出,情绪一度崩溃,甚至有拿刀砍死母亲的冲动。但是,我爸妈还是坚持为了她好。
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那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为了他好。为了避免离婚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他们选择高考后办理离婚手续或者直接隐瞒,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如果离开,请学会健康的分开,而不是走向另一个伤害孩子的误会。
只有心理成熟的父母才能养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陈发展分享了值得学习的健康分居的做法:一、父母可以接受分居,但永远做不了夫妻但可以永远做好父母;其次,不要无休止地指责对方,让孩子觉得对方是家庭解体的罪人;最后,让孩子明白,虽然父母分开了,但他们会一直爱着她。父母离婚只是父母之间的问题,不是孩子过得不好。
离婚,孩子是无辜的,关键是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
3.孩子温柔优秀,但还是要防范适应能力不足。
家里没有吵架,没有离婚,孩子成绩也很优秀,但在育儿的道路上依然不能疏忽。
还没上完第一学期,小王就跟父母抱怨学校太差,要重新高考。
父母了解后才知道,到了大学,同学成绩比她好,动手能力强,风格全面发展。而小王这个从小被人崇拜、被人善待的“别人家的孩子”,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落差,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父母也不知所措。
以小王为例,因为从小学习优秀,上了大学也忍受不了被冷落和忽视。他一直把精力花在学习上,生活自理能力、日常人际处理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比较欠缺。他不知道如何在新的大学环境中取胜,只好放弃。
作者姚宇红给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策略:第一,坚定地告诉孩子这是普遍情况,整理过去,花时间改善自己能力的不足;其次,陪伴孩子面对竞争与合作的冲突,讨论处理的方法;最后,尊重孩子的选择,但鼓励他们谨慎负责地做决定。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两个人不可能经历同样的生活。别人用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话题,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任务,不同的家庭也需要不同的育儿方法。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任务,不断调整自己,增强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复制。
给孩子完整的教育,不如给孩子优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