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什么特点?
读书更注重图片,而不是文学。年级越高,看的课外书越少。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九大特点
特点一:课外书的魅力不如看电视。
调查显示,目前本市中小学生课后最喜欢做的事是看电视,占总样本的32.0%,其次是看课外书,占总样本的30.5%,其他活动占14.8%,逛街购物占13.5%,睡觉占9.2%。能经常阅读课外书的中小学生占总样本的52.0%;22.2%经常痴迷于阅读课外书。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没有喜欢看电视的学生多,反映出“快餐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小觑。
特点二:近四成学生花零花钱买课外书。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30%的中小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超过一半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超过20%的学生经常对课外书着迷。中小学生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花在课外书上的占总样本的37.0%。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开阔知识视野”,占总样本的48.3%;其他目的依次是提高学习成绩22.4%,娱乐消遣22.3%,消磨时间3.9%,其他3.1%。
特点三:年级越高,课外阅读越少。
在调查中,虽然喜欢看课外书的中小学生整体达到了30%,但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布极不均衡。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占他们样本的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也就是说,只有177的高中生喜欢看课外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看课外书的状态。
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率和痴迷程度极不平衡。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率为62.8%,初、高中生分别为48.7%和39.6%。
特点四:课后阅读,重读图片,轻读课文。
“拓展视野”、“提高成绩”、“娱乐消遣”——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决定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多样化。问卷列出了12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1/3以上学生选择了科技、科幻、漫画、童话、历史知识、侦探小说六种课外读物,分别占45.4%、42.1%、41.3%、37.3%、36.3%。
40%以上的学生课外读物集中在三类,排在第一位的是科技和科幻。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中小学生都对科技普及和科幻类课外读物情有独钟。漫画被学生排在第二位。此外,32.2%的受访者喜欢漫画书,小学、初中、高中喜欢这两种书的学生比例非常接近。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漫画、童话、漫画等大众文化作品图文并茂,幽默风趣,贴近生活,简单通俗,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触动他们的心弦。
本市某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很多学生愿意花钱买课外书,但有自主阅读选择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跟风选择课外书。比如易中天教授最近很红,班里同学都买了易中天的《三国味道》。此外,许多学生发现看图片比看文章更容易。电脑游戏、篮球、流行画报和漫画书是学生购买的主要课外书类型。
特点五:阅读选择受学期、城乡、性别、学习成绩等因素影响。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阅读选择受学习时段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学习成绩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差异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影响最大。
比如,选择生活兴趣类书籍的,小学生只有15.3%,初中生有37.9%,高中生有52.6%选择生活兴趣类书籍作为自己最喜欢的阅读书籍,比选择科技类书籍的高12.2个百分点。再比如,城市学生和男学生把科技和科幻书籍作为首选书籍,农村学生和女学生把童话书籍作为首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将科技和科幻书籍列为首选书籍,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将漫画书列为首选。
特点六: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难以阅读“大作品”
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设定了“不低于”的底线标准。小学生课外阅读总字数应不低于654.38+0.45万字,初中生不低于260万字,高中生不低于654.38+0.5万字。实际情况如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字数很难大规模统计,因为没有人会在阅读后统计一本书的字数。因此,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基于书本”的方法,重点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量的感受:让他们评估阅读量是否足够。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80%的学生每月阅读不超过两本书。38.6%的学生每学期阅读1-4本课外书,36.7%阅读5-10本,24.7%阅读10本以上。29.8%的人认为自己课外阅读足够,32.0%的人说不够,38.2%的人说不清楚。也就是说,约70%的中小学生对自己每年课外阅读量的评价并不满意。在各类学生群体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好,占每学期1-4册的28.6%,5-10册的40.3%,10册以上的31.1%。43.1%的小学生觉得课后阅读量足够,21.3%明确表示阅读量不足。高中生状况较差,51.2%每学期阅读1-4本书,28.9%每学期阅读5-10本书,20.0%每学期阅读10本以上。只有17.6%的人觉得自己课外阅读足够,49%的人明确认为自己阅读不足。整体来看,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
调查中还了解到,中小学生阅读20万字以上的大型文学作品普遍吃力,感觉费力费时,有些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中小学生喜欢选择有插图、笑话、流行主题的口袋书。本市某示范高中的陈老师认为,家长和社会的引导作用对孩子的阅读选择和习惯影响很大。现在很多高中生600字以下的文章勉强能看懂,而“大篇幅”的文章几乎看不懂。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作为语文老师,他已经三四年没有给学生列过书了。阅读能力的下降,让一些学生甚至看不懂试题。即使是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18也只能拿六七分。
特点七:藏书量少,课外书主要是个人买的。
课外阅读的来源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阅读生活和行为。调查发现,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主要依靠个人购买,占总样本的47.9%。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依靠个人买书满足阅读需求的比例较高。比如50.9%的小学生,565,438+0.65,438+0%的品学兼优的学生,565,438+0.8%的城市学生主要靠个人买书阅读。学生互借,是中小学生课外书的第二大来源。22.2%的中小学生主要通过互借来满足课外阅读。
虽然近一半的中小学生买书是为了满足阅读需求,但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并不多,人均藏书量仅在15.7 -28.8之间。目前中小学生家庭藏书量普遍较低,有40.8%的学生藏书不足20本,仅有16.3%的学生藏书超过61本。53.5%的农村学生家庭藏书不足20本,48.0%的高中生家庭藏书不足20本。个人拥有的图书数量不多,但个人拥有是课外阅读的主要来源,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阅读选择范围,影响阅读视野和数量。
特点八:课外书主要是在家里图书馆看,不放在心上。
阅读的时空条件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阅读生活和行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有28.9%的学生首选;第一位是家,占78.2%;然而,在接受调查的全部样本中,只有5.7%的人选择在图书馆阅读。只有14.9%的中小学生将学校图书馆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
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本该是学生读书的神圣殿堂,却在中小学生心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只有52.6%的中小学生知道学校有专门的学生阅览室,然后只有38.8%知道学校阅览室或图书馆对学生开放,39.8%不知道阅览室或图书馆对学生开放。21.3%认为学校阅览室或图书馆几乎关闭或从不开放,只有29.5%认为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的书刊能满足其阅读需求。
特点九:父母在读书方面没有树立好榜样。
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调查数据显示,25.1%的中小学生认为父母在家很少阅读书刊,26.8%的学生不确定父母是否读书。11.8%的学生经常因为看课外书被父母责备,15.6%的学生说不出父母对看课外书的态度。44.2%的学生明确表示无法与父母沟通或讨论阅读课外书的问题。
父母的态度和社会文化氛围对孩子的阅读选择和习惯有很大的影响。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普遍认为社会阅读氛围不浓。随着年龄的增长,负面评价的学生越来越多。只有22.6%的高中生认为社会阅读氛围浓厚,36.6%的人持否定评价态度。25.8%的中小学生认为目前书店里适合自己需求的课外书很少,31.5%的高中生觉得很难在书店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多重因素导致学生阅读状况不佳。
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是“刺激阅读”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来,老师、家长甚至学生都习惯把课外阅读称为“读闲书”。因为是“闲书”,也就是“无用书”,可以“不读”。市教科院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对全市14000多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在精神领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至少是“营养失衡”。
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阅读动机系统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要探究中小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中小学教育中,随着学习年限的提高,学生的精力越来越集中在与中、高考直接相关的学科学习和课程教材、教具上。小学时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到了高中几乎销声匿迹。同时,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需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环境与学生内在心理发展需求的相互作用,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体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市教科院研究员邢振认为,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差的原因很多,包括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读书;学校和社会资源有限,没有书读;现代媒体的冲击,没有心思读书等等。然而,最突出、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很多人把学术学习之外的书当成“休闲书”,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一个常数,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成正比。读“休闲书”会干扰读“积极书”,直接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学校里老师不提倡看课外书,家里家长也不允许看课外书,学生也没时间看课外书。久而久之,课外阅读活动淡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目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80%的学生每月阅读不超过两本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是读书环境差,文化氛围淡的原因。卡通和漫画书受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喜爱,提醒我们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有从阅读“文本”向阅读“图片”转变的趋势。然而,重读“图片”而忽视“文本”会影响青少年逻辑思维的发展。文本阅读的缺失,容易导致理解和思维能力的下降,学校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
专家建议,学校教育要突破功利主义教育的束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课程的任务和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整个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全体教师的教育责任。其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提高写作水平;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或者增加作业,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