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阅读技巧(2)

逻辑重音。为了突出或强调句子的中心思想而读出来的重音叫做逻辑重音。逻辑重音包括区分重音和对比重音。

①歧视性压力。同一句话,不同的重音位置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

我邀请你跳舞。(邀请者不是别人)我请你跳舞(给我面子?)

我邀请你跳舞。我会邀请你跳舞。(不是叫你唱)

②对比重音。例如:

水从你流向我,而不是从我流向你。

2.压力的常见表达

加大音量法,就是把重音读得更重更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延长音节,如“周宗礼,你在哪里?”

一字一顿,即在要强调的词前做必要的停顿,使其语言更加清晰、有力、感人。比如《读书人是幸福的人》:“世界上有很多不平等,比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但读书能力的拥有或丧失,体现在精神上的不平等。”

夸大值调整法,夸大强调的词,达到渲染的效果。比如《国家荣誉》:“在和平年代,只有国家间如此大规模的对抗性竞争,才能唤起那种遥远而神圣的情感,那就是为祖国而战!”

重音轻读法,即把要强调的字、词或句子的音量减小,音节拉长,同时增加气息。常用来渲染意境,表达深沉、凝重、矜持、内敛或欣喜的感情。听起来很轻很弱,效果就像从心底滚出来的雷。比如“漓江的水好静啊……”再比如“船在动,星星也在动。他们这么低,真的摇摇欲坠!”

重音不全是重音,也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强调,如速度、力度、高低、虚实、悬浮等。以下是常见的:

(1)在弱中加强。比如“很久以前,猫不吃老鼠。”

2低中见高。比如“不要懊恼。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织得密密麻麻的。”

(3)快与慢。例如,“在花园里,在田野里,看,有很多。”(“满”字慢下来,让人觉得看不到。)

(4)现实中的不足。比如“草从土里溜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⑤公司内有停靠站。比如“来来往往中间怎么/着急?”(在强调之前稍作停顿,以起到突出作用。)

上课停不下来(台湾省)柳永

纽约冬天经常有暴风雪。脸上的雪花不仅让人睁不开眼睛,甚至会吸进冰冷的雪花。有时候前一天晚上还是晴天,第二天拉开窗帘,雪却下得很大,连门都推不开。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和商店经常停止工作,学校也通过广播宣布停课。但令人不解的是,只有公立小学还在开。我看到黄色的校车,吃力地在路边接孩子。老师一大早嘴里吹着热气,铲着车前车后的积雪,小心翼翼地开车去学校。

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里,纽约的公立小学只有7次因为超级暴风雪而停课。真是个惊喜。大人不用上班,送孩子上学值得吗?是不是对小学老师太不好了?

结果每次下大雪,小学不停课,家长就打电话来骂。奇妙的是,每个打电话的人都是一样的反应——先是愤怒地质问,然后是道歉,最后是面带微笑地挂断电话。原因是学校告诉家长,纽约有很多百万富翁,但也有很多贫困家庭。后者白天买不起暖气和午饭。孩子的营养全靠学校的免费午餐,甚至可以带更多回家吃饭。学校停课一天,穷孩子就冻饿一天,老师们宁愿自己受罪也不愿意停课。//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为什么不让有钱的孩子呆在家里,让穷孩子去学校享受暖气和营养午餐呢?学校的回答是:我们不想让那些穷孩子觉得自己是在接受救济,因为慈善的最高原则是维护受助者的尊严。

(3)声调(语调)

语气是指在一句话中能表达说话人感情和态度的声音形式。语调是音调的外在速度、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语调是用语调来表达的。

共有四种常见的语调类型:

1.高音“↗".一般用来表示疑问、惊喜、喜悦、兴奋、呼唤、激越、反问句、反问和呼唤。这种语调的特点是句首低,句尾明显升高。常用于一般疑问句、反问句,以及句子结束前的中间停顿,或长句的前半句。例如:

坚持你的高尚:“作为一个人,瑞安无疑是非常伟大的。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给一个高尚的灵魂一个美好的居所。即使遇到最大的阻力,他也要想办法到达胜利。”

你不觉得它的朴实、认真、不屈,至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吗?↗(反问句)

这是给我的吗?↗(问题)

(3)王老师!王小姐!↗(来电)

4啊!你得了一百分!↗(令人惊叹)

5个学生!我们赢了比赛!↗(喜悦和兴奋)

6.高山遮住了白色的太阳,↗和海洋耗尽了金色的河流。但是你把视野扩大了三百英里,↗...(意为未完成)

此外,当人的思想和情绪中含有愤怒、急躁、高兴、激动等情绪时,即感情比较强烈时,都会引起声调升高。

2.低降调(↘).一般用来表示肯定、请求、感叹、祝愿等。语调的特点是句首高,句尾明显低。一般来说,降调是半降调,强调声调时一定要用全降调。常用于一般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亲密对话中。比如初雪:这是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鱼姑娘,做点好事吧!↘(请求)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快到了!↘(表肯定,半降略克制)

(3)王木江真是一把好手!↘(表达感叹语气,全部放下)

伟大的祖国,愿你永远像太阳一样升起!↘(许愿,半蹲下,有点蹲下)

另外,当情绪稳定、真诚、耐心、沉重时,语气会下降。比如,人们手臂上戴着黑纱,胸前戴着白花,望着周总理灵车将要到来的方向。↘

3.单音(→)。一般用来表达一种庄重、严肃、平淡的语气,语气平淡舒缓。描述或解释的句子常常是直截了当的语气。

比如《天才制造》:“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有一个男孩非常喜欢足球,但是他买不起,所以他踢塑料盒、汽水瓶和从垃圾桶里捡的椰子壳。”

再比如《朋友及他人》:“我朋友不敢回家见母亲,怕老人受惊,但他会欢天喜地来看我们。老朋友可以用有趣的眼光欣赏这种变化。”

想从我这里发财是不对的。(轻蔑,冷漠)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庄重严肃)

4.曲折音(~)。一般用于表达讽刺、含蓄或急躁、轻浮、恶心、怀疑、意外等语气。这些声调大多是先降后升,或者先升后降。句子语言曲折跌宕变化,呈波浪式,多出现在表达特殊感情时。与其他句型不同,它出现在句末,但根据需要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比如海燕:“这些海鸭在生活中享受不到战斗的快乐,轰鸣的雷声吓着了它们。”

①多么“友好的人”,⌒是什么!⌒

②你说!⌒说话啊!⌒

你是班长;你不能死。(讽刺)

(4)节奏

语言的节奏是指声音的慢、高、长、调、轻、假、音色的异同等对立因素在一定时期内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声音组合形式。

阅读节奏有六种类型:

轻松型:语调多鼓励少拘束,发音多轻少沉重,句子多连续少停顿,语流轻快活泼,多表达欢快喜悦之情。如:朱自清的《春天》。

深沉型:声调压抑,声音沉重,停顿时间长而长,音色深沉,语言流动缓慢,多表现悲伤和感伤的感情。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凝重型:语调多克制少上扬,发音少轻快,句子多停顿少连读,语流平稳凝重,多表达严肃、深思的情感。比如《最后一课》《背影》。

舒缓型:语调多肯定少拘束,声音清亮柔和,气息流畅,语流舒展,多表达平静舒展的情绪。比如海上日出,济南的冬天。

紧张型:语调积极多于消极,发音多而轻,声调强而短,语言流动较快,表达的情绪比较急迫、激动、大气。比如《最后的演讲》。

高音型:语调高亢,声音洪亮,语句连贯,语言流畅,常用来表达热烈、豪迈、激情、雄浑的气势。比如对白杨和海燕的赞美。

实际上,一部作品并不是始终如一的节奏,而是以某一类型为主导,渗透到其他类型中,既表现了节奏的具体性,又表现了节奏的丰富性。

节奏转换方法:

如果你想提升,先抑制,如果你想抑制,先提升:

先缓一缓,先缓一缓;

欲轻则先,欲重则先;

(5)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的语速,是反映说话节奏、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国家语委新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指出:“普通话正常语速中等,每分钟240个音节左右。大致在150-300音节之间浮动。”高于或低于每分钟240个音节分别是快和慢。

一般来说,快表示热烈、急迫、欢快等场合;慢,多指无忧无虑、平静、沉重、失望、痛苦、抚慰、疏远等场合。在朗读和朗诵中,为了“加强文学气势,拓宽文学意蕴”,有的人选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来表达,就像铁骑突出,玉盘倾珠,风雨肆虐,瀑布奔流,让人喘不过气来,一气呵成,具有激荡人心的语言气势,传统上称之为“渗透”。有些人经常用缓慢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强调,就像美丽的阳光白云和温暖的春风,让人感到明朗和崇高;或者就像铁扫帚的缓慢应用,战鼓的低沉敲打,让人心颤。

语速要根据工作内容而变化。通常,解释叙述的内容、紧张的情况、激动的情绪,并快速表达;抒情讨论的内容,安静严肃的环境,从容淡定或悲伤的心情,用缓慢的语速表达。比如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开头的节奏就比较慢。因为小弗朗西斯迟到了,又怕挨骂,所以想逃学。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去上学。但他最终还是匆匆赶到了学校。当我读到: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到哈默尔先生的院子里”,节拍略微加快以表达他的焦虑。在回忆《平凡的日子》的场景时,我们依然以更快的速度大声朗读“……打开课桌,合上课桌,大家都不敢捂着耳朵背诵……”再现了平时课堂上的混乱场面,与今天的“最后一课”法语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当我读到哈默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时,节拍开始慢了下来。

掌握语速的变化,还要注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强而不浊(不嘶哑),弱而不细。总之,在朗读或背诵时,要从作品思想内容的实际出发,掌握速度和语速的相互协调和自然转化,保证口语风格的协调统一,增强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