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因为越基础的东西,稳定性越强,影响越久。因此,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效率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本人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从课前认真备课、课中有效提问、课后及时反思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课前,教学准备要充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则无患”。可见你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来说,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前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学习教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教材观”。教学不是讲教材,而是要学会“用教材”。为了用好教材,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并用之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认真学习新教材,吃透教材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比如学习写景物的文章,要让学生知道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景物的特点,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学习写人物文章,要让学生明确作者是如何以事件写人物的,或者作者是如何描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这种描写有什么优点,作者写出了或者称赞了人物的哪些特点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清楚地明白教什么,怎么做,怎么学。另外,教师要亲自解读教材,敢于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充满生活气息。

2.充分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应该充分关注自己所教的学生,注意了解和研究他们的特点。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阅读水平、理解能力、提问和探究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因为不同地区的学生知识认知水平不同,比如农村学生对《少年跑者之地》中提到的趣事一定比城市孩子有更多的体验,而在学习《北京欢迎你》时,城市孩子接触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的机会更多,因此对奥运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比农村孩子更深刻。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各有特点。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3.精心设计教案,营造良好氛围。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教案应该精心设计。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教材,善用教材。准备问题,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少而精,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准备作业要求对作业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减轻学生负担,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对“三语”的准备,即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和课后的结论语,要仔细推敲,服务于课堂重点,引导学生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教师要广泛阅读和积累相关资料,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充。比如学习了大远征之后,可以介绍一下中国“神六”、“神七”的相关情况;学习《花在中国》可以补充介绍中国十大名花的人物,与学生谈论中国的市花和其他国家的国花,以及不同种类的花所代表的“花语”。这些补充知识不仅增加了教科书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对他们所学的知识感到创新。有了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得心应手,引导学生轻松探索知识,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运而生。

总之,教师有一个精心的教学准备过程,让课堂教学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二,课堂上,老师要有效提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老师讲解得多么生动形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检验学习活动的效果,都需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

1.紧扣教学目标提问。教师要精心构思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问题的设计不能离题太远,要集中、简洁、紧扣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比如《爷爷的芦笛》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关键句子去理解文中的感情。所以,在充分感受到坚强和强大的前提下,爷爷的笛子变得勇敢,当学生理解了文末的句子“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壮”时,老师问:这句话是不是只针对“海边的孩子”?「海水」的深意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自然明白,爷爷是希望蔷蔷能通过锻炼和挑战学会坚强,健康成长,从而实现爷爷对蔷蔷的爱和期望。

2.问中等难度的问题。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要适中,不能太浅,也不能太难。

如果老师的问题过于简单琐碎,就会导致课堂上师生互问互答的局面。比如有老师教六年级语文《松芳溪的冬天》的“飞雪”部分,那么问:这段话写的是什么风景?(学生:薛飞)作者用什么样的写法?(学生:打个比方)作者把雪比作什么?(生:柳絮、芦苇、蒲公英的种子)柳絮、芦苇、蒲公英各有什么特点?(生:都是白的)还有呢?(生:都很轻很软)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比喻?(生:写下雪的特点)松芳溪的雪有什么特点?(生:白、轻、柔)这样,老师就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养成不愿意思考,懒惰的坏习惯。如果你问,“这段话是怎么说风景的?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得惟妙惟肖的?”增加了提问的容量,可以鼓励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驰骋,多角度、多时代地回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

如果老师的题太难,容量太大,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产生畏难情绪。比如指导学生学习《茶花》第三段后,有老师问:有哪些遣词造句的方法值得学习?这个问题对于刚上初三的学生来说,真的太难了。结果学生面面相觑,老师再怎么启发也答不上来,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对于太大太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以降低每道题的难度,减少题与题之间的梯度,让学生“一跳而达”。

3.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促进学生思维,减少或避免“对”“好”之类的走过场式提问。思维的内容很少,表面生动,价值不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启发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诱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不得不说的境地。为了让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理解作者是如何把白雪覆盖的岩石写得细致生动的,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说:老师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好像有一群白牛犊,(在小溪里喝水,)好像有几只白熊,(准备从小溪里起飞。为什么?学生们听完后,会把老师改的句子与原文进行对比,研究书中文字的优势,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的结论:书中原文写得很好,既用比喻描述了Xi石的形状特点,又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让Xi石活起来,赋予了它们生命,让人觉得这些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设计问题要有新意。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应着眼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开拓、进取、探索等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比如在讲授成语故事“买赠还珠”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批评楚人舍本逐末,篡夺了主人的角色。你怎么看待他装饰盒子的行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有了拓展思维的空间。有人说,楚商做精致的盒子来卖珍珠,这样才配得上珍珠的价值,这没有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送给别人礼物,配上精美的包装,礼物的档次就会提高。有人说,再好的东西,不宣传别人也不会知道。精致的盒子相当于给珍贵的珍珠做广告,下次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还有人说,既然是商人,只要能赚钱,卖什么都无所谓。既然别人喜欢盒子,那以后多卖一些类似的盒子不也是一种赚钱的方式吗?总之,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这个问题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5.提问形式要新颖。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不同的效果。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我在教古诗词《早发白帝城》的时候,曾经问过:学生的小老师过得好不好。现在,你已经从小老师变成了大诗人。我想对李白说:伟大的诗人,我懂了词的意思,却不懂全诗的意思。你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它的情况吗?我也问这个问题:让时光倒流,回到1244的前一天!现在,你登上李白的小木船,把白帝城留给他,顺流而下到江陵(把小男孩的照片拿出来,用挂图贴在船上)。你会看到、听到和想到什么?这种提问方式很独特,语言也很精致,常常让学生转换角色。它趣味性强,富有挑战性,让学生有新鲜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表意见的热情,从而让师生对话“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6.问题应该具有可塑性。有上不完的课,上不完的课,问不好的问题,想不完的问题。扩展提问是良好课堂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对教材的内容、情感、结构或写作方法进行提问,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进行提问,目的是拓展语文课堂的时空,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晚自习结束的时候,你可以问学生:你的父母对你好还是严格?你感觉到他们对你的爱了吗?你如何看待这段爱情?同学们,爱情有不同的形式,但能否正确对待,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结论让学生从文本中走进生活,体会父母独特的爱,正确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常怀感恩之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课后,教学反思要及时。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思,以促进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持续提高的认知过程。反思应该是:反思失去了什么,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自己的收获,总结经验,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第二节课《美丽晋祠的回顾与介绍》中,首先让学生自由欣赏晋祠山川树木的图片,并伴有钢琴曲。结果花了两分钟多,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课后,我认为这个环节过于武断,老师没有正确引导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所以我对简介做了一些调整,图片减少一半,重点突出。此外,随着图片进入视野,老师们用生动的语言逐一介绍,”...这些树有笔直的树干、开裂的树皮、粗大的老树干和扭曲的树枝。没有水,美丽的晋祠怎么能靠水滋养呢?”这样就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既对上节课所学的写山写树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复习,又为这节课写水这部分的学习创设了情境和铺垫,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看来,每节课结束后,及时认真反思课堂,总结得失,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要成就这件精美的艺术品,非一日之功..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尽快步入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的境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