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运动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从受精卵细胞到成熟的复杂而连续的过程。人的一生总是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中,各个系统的器官都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完善的,功能也是逐渐成熟的。因此,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影响其健康的各种因素,对于搞好学校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系统由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全身骨骼由骨骼连接组成,骨骼之间的连接大多形成关节。肌肉附着在骨头上。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骨骼肌收缩牵拉骨骼改变位置,或产生各种动作,或固定和维持身体的姿势。

(1)骨骼

1.骨骼生长

人体大部分骨骼都是通过软骨成骨来完成骨骼生长发育的过程。早在胚胎时期,先形成软骨的雏形,然后软骨中部开始骨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骺软骨不断增生骨化,使骨骼变粗,身体长高。脊柱发育时间最长,一般到青春期开始基本定型。14岁以前椎体内充满软骨,15岁左右椎体间充满新的骨化点。只有在20 ~ 25岁时,全身骨骼和骨骺连成一个整体,骨化过程完成,骨骼停止生长。在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等,对骨骼的生长和成熟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A、D、C也与骨骼生长和代谢密切相关。

2.骨的化学成分

骨组织中主要有两种化学成分,即有机物和无机物。小学生骨骼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成人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约为3∶7,小学生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约为一半。所以,小学生的骨骼坚硬有弹性,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老师和家长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姿势,在体育活动和劳动中避免超负荷,以免畸形。

3.骨髓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骨之间的空隙中。胎儿和幼儿期都是红骨髓,6岁以后,体内骨髓逐渐产生脂肪。成年后,除了短骨、平骨、长骨两端的松质骨中有红骨髓外,其他部位的红骨髓都被脂肪组织取代成为黄骨髓,造血功能从此丧失。

(2)肌肉

1.肌肉发育

肌肉的发育落后于骨骼的发育。从早晚肌肉发育的角度来看,较大的肌肉(如上肢屈肌、下肢大腿肌肉)发育较早,较小的肌肉(如手指、手腕肌肉)发育较晚。八九岁时,肌肉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力量增强。青春期前期,十一二岁的时候,肌肉的发育急剧加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可以更准确、灵活地做一些细节动作。

2.肌肉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小学生肌肉组织中水分多,但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比成人少,所以肌肉松弛,储能差,力量弱。他们虽然容易疲劳,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能很快摆脱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