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可以分为: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因某种需要而引起的对某种事物的向往(意向或欲望)。

孩子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通过对儿童动机内容的表现特征的调查,发现儿童学习的内部动机可以分为四类:①为了成绩好、不掉队而学习,或者为了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完成学校和家长交给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个人前途而学习;④为了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利益而学习。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占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学习动机多在低年级。这说明,小学生普遍不善于将学习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与学习活动直接挂钩。

2.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儿童自觉从事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教学的影响和知识经验的不断发展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虽然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完全相同,但都有相同的年龄特征。

①在整个小学时期,孩子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然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②整个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习兴趣从未发散到逐渐对不同学科产生最初的差异化兴趣。调查显示,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小学儿童对学科兴趣的分化很不稳定。小学生对学科兴趣分化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如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科的难易程度),也有主观的(如觉得有用、上脑、好玩等)。);

③整个小学期间,我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感兴趣,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兴趣初步发展;

④游戏因素对孩子学习兴趣的作用在逐渐降低;

⑤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发展,从童话故事向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发展;

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渐扩大和加深。

2.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1)对老师的态度

低年级的孩子对老师有特别的尊重和依恋。因为不知道学习的社会意义,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是影响孩子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但是,中年级的孩子逐渐对老师产生了选择性和怀疑的态度。只有那些思想作风好,教学好,有耐心,对孩子公平的老师,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对集体的态度

刚入学的孩子还没有形成班级集体,同学之间很少互相关心。在老师的组织和教导下,孩子们开始互相关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班级集体。从中学开始,孩子开始有了更有组织性和自觉性的班级集体生活,开始把自己当成班级集体的一员,重视班级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对学习和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

(3)对分级的态度

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意识到分级的意义,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低年级的孩子逐渐明白成绩的客观意义,树立正确的对待成绩的态度。只有从中学开始,孩子才开始明白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所以他们把成绩优异作为高质量完成这种社会义务的客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