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坎罗吉在哪里?
第一,寺庙边缘的建设
坎罗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哈达淖尔村,距市区49公里,距新华镇9公里。西临哈达淖尔第五社,东临哈达淖尔第六社,南临殷新公路,北靠田间运河。寺庙现在占地面积东西163.5米,南北217米,总面积35479.5平方米,即53.27亩。它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汉庙。原名毛鹏观音寺,俗称苏畅寺。民国15年,由葛丹当地农民裴三之子裴金康(1926)所建。
裴金嘴生于广_ (1902)二十八年。受祖先传统的影响,他跟随父母信仰佛教。当他变得懂事时,他变得对这个世界不满。他愿意穿衣服吃素,走路睁着眼睛,经常坐起来念佛。老人们说裴金嘴是一个记得前世的人。19岁那年,父母安排他结婚,但他不染人世,立志不凡。在他结婚的前一天晚上,他悄悄地离开了家,去了山西省河曲县的晁海寺出家。他的法名是,因为俗人姓裴,所以他被称为裴和尚。
民国十五年[1926],听说包头、固阳、河套等地都遭受了灾害。晁海寺的六代和尚见他虔诚,心坚定,就教他佛法。并让他回老家,建庙出家,——做道教,教育众生,顺便看望父母兄弟姐妹,报答父母恩情。因此,他听从师父的指示,独自走回家。经过一个多月的宿营,他长途跋涉,五月的一天,走到哈达淖尔村(今坎罗吉)附近,四个人已经抱不到一起了。有一棵大泡桐树,周围是鲜花和红柳。他正坐在树下休息,这时他听到一只兔子在他不远处尖叫。当他走近时,发现草丛中有一条蛇叼着一只野兔。裴和尚看到后非常惊讶。老人们常说“蛇盘兔必富”。你在这里,就可以孝敬祖先,让家族兴旺。建了寺庙,香火就旺了,和尚就多了。他认为这一定是一个吉祥的地方,所以他在这里定居,并供奉了一尊观音菩萨,名叫观音毛鹏。
和尚季承饱受严寒和酷暑之苦。他的修行影响了周围的信徒,帮助他建造了三个土洞。然而,由于他的基础太差,他被村里的二神浇了水,倒下了。第二年,与民众联手,请泥瓦匠秦二重修了七座土窑,又请本镇擅长雕刻的著名画家宋大师为每座殿堂塑佛像。但是,七座土窑远远不能满足基督徒的需求。为此,裴和尚决定新建一座砖木结构的佛寺。此后,他不厌其烦地四处筹钱,在筹钱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入夏以来,骄阳似火,气象灾害。一天,和尚季承来到李双甲的门前乞讨。李双甲、周二马等富户请裴和尚祈雨,并许诺如果下雨,李双甲等人将赠送小米20石、葫芦油200斤。和尚季承慈悲为怀,拯救了人们的心灵。他坐在祭坛上念经三天。因为他的真诚,观音菩萨慈悲为怀,三天后,他被淋了一场雨。当地人不仅喜出望外,而且感到惊讶。这个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可谓家喻户晓。村民称这场大雨为“菩萨降甘露”。从那以后,“观音毛鹏”的名字就被改成了“观音寺”。根据汉代佛教的戒律,所有的僧尼都是终身吃素的。所以汉代当地的寺庙都叫常素寺,比如新华镇的慈云寺,也叫小常素寺。
原姜妍县(今婺源县)二楞圪旦吴恙,是河套一个很有权势的财主。他与当时的县长崔有着深厚的友谊。多年来,由于长期工作,他患有肺病和咯血。因为过去医疗条件差,他被身边的医生治疗过多次,无济于事。绝望中,他来到坎罗吉拜访僧侣季承。杨武虽然刚过三十,但面黄肌瘦,面对疾病有着无限的痛苦和迷茫。他强烈的求生欲让杨武跪下来求老和尚给他治病。自古以来,高僧们对“五感”都很熟悉,即佛教称之为“内感”,哲学称之为“内感”,音乐称之为“宣”,技艺称之为“巧工”,医学实践称之为“医方”。经过老和尚的巧妙开导,对症下药,一个濒临绝望的病人起死回生。这个事实让杨武深深感受到了佛教的神奇,也深深相信了默默出家的力量。于是,我虔诚地立下誓言:“报恩佛菩萨救命之恩,护师父建佛门道场,弘扬佛法,教育众生。
第二,法脉的延续
自古僧多粥少,和尚有大德,寺庙不建。因此,民国二十四年,甚至是1935年,季承将寺庙事务委托给苗鼎,并作为第二代方丈传承下来。他从渡口沿黄河逆流而上,经青海、西藏进入宁夏、兰州,到印度朝拜佛陀诞生的圣地。从此,“一碗饭,万里独。为了生死,筹措春秋之资。”
同年皈依佛教的杨武,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当他听说师父出去拜访时,他感到非常惭愧。为了完成报恩的心愿,他主动组织了48户富户,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苗顶方丈的带领下,从山西请来泥、瓦、木匠,就地取材,烧砖瓦。从乌拉山买了很多木材,开始搞土木工程。五年后,一座宏伟的寺庙已初具规模。中间建筑有大雄宝殿、韦陀宝殿,两侧排列有钟鼓楼、斋堂、大榭、僧寮、磨坊等建筑。大厅里提供的佛像都是泥塑,但都是镀金的,金光闪闪,非常庄严。大雄宝殿佛像开光时,举行僧人传授三大戒律、放火烧嘴等大型佛教活动。当时寺庙已经购买了100多亩的寺庙用地,雇了5个人耕种。住持僧人同样重视农业,也参加一些附带劳动。还建了一所小学,接收附近村民的孩子入学扫盲。僧人除了学习佛经,还学习了文化知识。土地和慈善的收入用于僧侣的生活,学校的支持和寺庙的改善。全寺占地二十余亩,寺外有两个五亩十八大柳树的大树园。这座寺庙兴盛时,住着二十多个和尚。住在美国的和尚宗才大师当时在坎罗吉主政,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可见,过去佛教兴盛,文化繁荣,经济繁荣。
庙建成后,妙丁和尚当了一年住持,他的徒弟觉满和尚接任住持。爵满俗姓王,俗名不轻。他是包头人。几年后,觉满离开了这座寺庙,去了Xi安的卧龙寺。1945年,祖籍甘肃陇西的20岁青年战士张国强,因眼疾双目失明。我请求在苏畅寺庙出家,后来成为一名教师。他的法号是昌茂,法名是佛缘,当地人称他为盲僧。他在坎罗吉居住的时间最长,超过30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出家以来一直没有大的受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该庙被一支队伍占用,成为犯人的住所。文革开始后,坎罗吉的佛像被移走,钟鼓楼被拆掉。此时此地,晨钟暮鼓,纯净人心的梵音,已经不能天天听到了。僧侣们失去了原本肃穆的身影,出寺后都成了农民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寺庙里再也看不到虔诚尊奉三宝的善男信女的足迹。只有那个瞎眼的佛教大师被留下了。因为无家可归,就住在常熟寺,享受五保。文革席卷全国的时候,宗教信仰和祖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一样,全部被列为鬼神和封建迷信,坎罗吉的寺庙和房屋全部被拆除,只剩下一堵破墙,寺庙内外的柳树全部被推倒,农场中学里做桌椅板凳。一些有文物的历史遗迹,如匾额、器皿、经书、佛像,尤其是最珍贵的藏文版《大藏经》也被放火焚烧,这些都成为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第三,道场复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国务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1983年以来,许多信佛人士在农历2月19日观音菩萨诞辰纪念日举行佛事仪式,从此开始了各种佛事活动。1985年观音法门协会结束后,收到了一些捐款。佛教僧侣与我们村的老好信徒王协商,建议重建寺的正殿。他愿意给王30多年积累的6000多元,他主张建一座寺庙。在丁二(后来出家叫)、丁三(后来出家叫妙仁)、陈赓(后来出家叫)、冯、等许多俗人的帮助下,,众多捐助者纷纷捐款,并于1986年4月26日建成了三座砖木结构的大殿,殿内仍有三尊西方的塑像。寺庙两侧建有四间僧房、四间库房、四间僧舍。从此,一脸沧桑,一副残破不堪的姿态,苏畅寺从历史的尘埃中脱颖而出,重获生机,一如既往,香火不断。佛教大师让大家帮他绕着佛堂转了三圈,用颤抖的手摸了摸他能摸到的每一个地方。这一刻,他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跪在佛前念叨“阿弥陀佛”一整天,五天后无疾而终。经过多年的希望,我安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找到了我的家。
1996年,经何琳市人民政府批准,苏畅寺正式恢复为“观罗寺”。佛教大师去世后,道场暂时荒废。为了保护道场,丁二、丁三于1987年春前往山西省大同市上花岩寺出家。丁二名叫傅淼,丁三名叫妙仁。他们于1988年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受戒,仪式结束后返回坎罗吉维护道场。不管年老体弱,除了早晚烧香点灯,供水换药,种菜,很难维持道场。但是,我渐渐觉得自己无力保护道场。
1990年,在河套地区众多佛教弟子的发起下,苗练师专程来到大同华严寺,恳求三义老僧指定合适的僧人帮助修建坎罗吉。三义老僧不顾80岁高龄,在弟子苗文大师的陪同下,在弟弟苏四举的陪同下,亲自拜访了坎罗吉。因为老和尚当时是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同市政协副主席,大同市政府宗教部门多次催促老和尚尽快回大同。而且他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这里的生活环境让他无法生活。但为了安排好坎罗吉的筹备工作,他直到入冬后才离开坎罗吉,回到大同的华严寺。
1991年,苗文大师受师父委托,只身一人从山西大同前往华严寺,承担修复堪舆寺的重任。他刚来坎罗吉,生活条件简陋。冬天没有煤可以烧,所以很难御寒。除了生活非常艰苦之外,还有一些不符合佛教戒律的俗套,比如“倒祭许愿,抽签算命,求香灰治病,等等。”为了积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摆脱这种成见,开创佛教新局面,苗文大师不仅每天对人对事,而且灌输正确的知识和正确的见解。他还专门请来了大同华严寺的一位老和尚在坎罗吉讲学,方丈建了三座佛堂,组织了七法会,教导广大信教群众信佛、正心。为了支持大师的工作,他老人家还从严寺派了和苗两位大师来帮助保护道场。为了加快坎儿井的重建,苗文大师专程来到呼和浩特市坎儿井,邀请一位藏族老和尚指导法律事务。老藏僧少年出家,有一颗童心,戒律严格。他接近了现代僧侣的伟大知识,如真空、仁慈、空性、纯洁和对大海的能力。他主张“建庙保僧,保僧办道,办道为——”。在他的榜样下,苗文的师父严格遵守戒律,勤于修行,受人尊敬和敬仰。在建造坎罗吉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奉行“随缘、不攀缘、不融化”的宗旨;在策划和实施上,他以“总策划,短安排,抓当下”为理念;在路上,他不仅遵守教义和规矩,也遵守法律法规。他富有同情心,随和平易近人,真诚踏实,工作孜孜不倦,深受教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
1992开始修建550米的院墙;建玉佛殿一座,总面积280平方米,请河北省曲阳县雕塑厂回七尊汉白玉佛像供奉;同年,修建了十座总面积400平方米的寺院和一座总面积200平方米的斋堂。1993期间,在河套地区广大信教群众的强烈要求下,盟、市宗教局亲自致函山西省大同市宗教管理部门,邀请苗文、缪欣两位大师主持坎罗吉的教育事务。大同宗教行政部门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意苗文大师来坎罗吉协助管理教务,但两个地方都要兼顾。1994年修建报告厅、天王殿,共500平方米。1995年,佛教诵经堂建成,总面积310平方米。同年5月,大同市部选派苗文大师回国,代表山西佛教界参加由中央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主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中国佛教中青年教职员工读书会,然后返回甘露寺。在苗文大师学习期间,苗阜大师因病不能进食,只能喝水。他知道世界的命运即将结束,勤奋学佛,祈求死亡,四十多天后就死了。妙仁大师处理完妙福大师的后事,怕被家人影响。有一天,他跟寺里的人说要去河边看病,从一开始就没有消息。
1996年,三义老僧死于华严寺,这不仅是山西乃至中国佛教界的巨大损失,也是坎罗吉的巨大损失。在料理完三义老僧的丧事后,藏宝老僧也辞去了上海华严寺住持的职务。苗文大师得知这一消息后,特地邀请师父到坎罗吉带领人们修行,并进一步修建道场。为了解决妇女的居住问题,1997年,俗人刘玉娥将自己的一个院落捐赠给坎罗吉作为下院。7月4日,她开始建造第二座寺院的正殿,占地2128平方米。重修斋堂和僧房,库房684平方米;1998年,山门寺建成。正殿五百罗汉壁画为国家二级美术师孙先生所绘。
2002年4月,坎罗吉委托盟建筑勘察设计院设计大雄宝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在老藏僧、老藏僧、老灵僧三大高僧的指导下,苗文大师始终负责工地的全面工作。他常常废寝忘食,历尽艰难,付出巨大的痛苦。
历时三年,2004年6月0日,一座宏伟的大雄宝殿竣工,工程总造价200多万元。
现在Kanroji已经初具规模。整个寺亩建筑布局严谨,组合独特。它遵循唐宋时期的佛教规范,并融合了明清宫殿的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正殿南北,正面有五个大厅,单层上翘的角落和雕花建筑。两边有14仓库和流通处。在大门的两侧,雕刻着一对高两米和五米的石狮子。大门门楣上有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刘炳森先生题写的“堪罗基”匾额。进入山门,两侧有两座仿天坛的钟鼓楼,拱形屋檐,建筑独特。中轴线的第二次重建有一个童渊珍宝馆,单层上翘的角落,模仿明代建筑。有千手万眼装观世音菩萨,工艺精湛,法度庄严。
第三是大雄宝殿,为双层上翘屋顶,倚山而建,屋檐下有密密的拱门,上翘的角上挂着铃铛,随风而鸣。重檐正中悬挂着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匾。它苍劲秀丽,古朴典雅。殿中央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文殊菩萨,西边是普贤菩萨;佛高4.5米,佛座高4米,背光8米。全部用樟木精雕细刻,工艺精湛,方法庄重。寺内两侧雕有2.5米高的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佛像背后是岛观音,慈祥端正,栩栩如生;双方协助伺候福运和龙女;墙上雕着五十三个富家公子,清纯活泼,表情逼真。由浙江省宁波市小港慈云精雕工艺厂雕刻。正殿两侧有厢房,南北向,东有斋堂,西有三学堂、祖师堂、功德堂。大殿外环,东面有讲堂,堂内有缅甸玉佛,精雕细刻,庄严肃穆;大殿内有四个藏经阁,内有四十八字大藏经和数千卷各种经书,供僧人研读。墙上挂着几十幅名家字画,真是文化荟萃的宝库。西边有五间佛堂,供奉阿弥陀佛,佛前摆放佛凳、祭祀垫、香案、法器,是僧人念佛、修行的地方。
之后是玉佛殿,正中释迦牟尼佛,两侧是阿难和叶佳,东边是药师佛,西边是阿弥陀佛,用汉白玉雕刻,庄严无瑕;佛像配有背光,雕刻精美,造型简洁;寺后墙上有一幅大型壁画,绘有释迦牟尼佛八相路线图,人物清晰,引人入胜;两侧墙壁上绘有十六尊雕像,造型奇特,表情各异。两栋房子四周都是和尚和尚,走廊开阔明亮;绿树成荫,蜿蜒幽僻。
动词 (verb的缩写)佛教活动
佛教寺庙,千百年来,一直是方丈三宝的化身,是僧人学习的道场,是信徒之间的纽带。坎罗吉经过十年的自身建设,基本完善了寺院的功能,使之成为一个僧人可以落脚、佛教可以兴盛的佛教道场。僧人早上四点起床开始做早课,念诵《楞严经·大悲经·心经》等佛经,为父母、老师、恩人祈福消灾。下午五点做晚自习,十方三世创见,失魂落魄,战死沙场,舍命壮烈。一言以蔽之,佛家的理念就是凡事“愿众生解脱苦难,不为己求福。”
除此之外,还有定期的学习和每天各自的工作安排。一年四季几乎每个月都有佛菩萨出家、出家、出家的纪念日,举行各种佛事活动。最隆重的是逢年过节人们来烧香拜佛。大年初一是弥勒菩萨的生日纪念日,上午要进殿供奉,上午拜佛斋戒,上午各殿要大祭,祈求世界和平,祖国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下午会扫楼祭祖。尤其是2月19日,观音的圣诞节,9月19日,观音出家纪念日,坎罗吉每年都会举行三天的观音会,进行消灾祈福。寺庙管委会有必要制定详细的布置方案,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再开展各项佛事活动。仪式进行中,各地道士高僧云集,善男信女蜂拥拜佛。数万商人及时组织商品,提前摆好摊位。商品流通异常活跃,每次庙会交易额可达300多万元。政府相关部门还利用庙会人员聚集的有利条件,举办养殖、种植、市场信息等各种科技下乡活动,坎罗吉在场地、住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管理下,观音寺庙会已成为文化交流、物资交流、科技推广的发展平台。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使寺庙香火和佛教兴盛起来,同时也是佛教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不及物动词文化交流
苗文老师是处女,爱国爱教,热爱祖国传统文化。2005年成功组织举办坎罗吉首届观音圣诞书画艺术节。2009年,堪罗寺书画艺术展览馆成立,收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帧墨宝书画家作品,吸引了大批书画爱好者和香客前来参观。拥有近万册藏书的苗毅书店为读者提供了从南到北依次阅读的便利。2010中秋节,为配合文化厅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坎罗吉成功挖掘并复原了失传近半个世纪的大型民间社火活动——九歌黄河灯会(俗称元宵节)。自2009年起,坎罗吉成功启动0日会护国、消灾、祈福水、地、气、日,史无前例,是内蒙古汉传佛教道场近百年来少有的大型佛事活动。坎罗吉收藏的100幅明代绢本水陆画被北京工笔画家莫林收藏,因其精美的装饰受到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坎罗吉方丈苗文大师带领两组人和广大信众,全面贯彻党的“利生庄严地”宗教政策,努力把寺庙建设成为佛教圣地、清净修行之地、文化园地和旅游胜地。
七。附言
道场复兴千佛之力,十年耕耘。苗文大师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团结信仰,弘扬佛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两个文明建设,注重开展规范合法的活动。在扶贫济困、助残读书、捐款救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更重要的工作如弘扬佛法,任重而道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完成“法堂、藏经楼、方丈、佛学院”的建设任务。在他的主持下,坎罗吉将成为内蒙古西部著名的佛教道场和陶冶民情的旅游胜地,全面服务巴彦淖尔和谐发展。
信息来源:临河区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