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三年级思想品德教育计划

初三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是儿童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2018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新学期开始了。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良性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获得社会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道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状况的分析

初三的孩子在课堂上看起来很活跃,很活泼,但是学生非常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是儿童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道德与社会”的课程。这本书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为学生的道德形成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与其良好的道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天然联系。

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重与初三教材第一册的衔接,在内容上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好”入手,培养他们热爱和关心学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本单元还贯穿了学习辨别方向和绘制平面图的基础知识。然后将学生的视角从学校拓展到社区,引导他们了解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主题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在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开展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道德教育,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出自己居住的学校,了解学校的位置和环境,进一步让学生画出上学的路线图。阅读、识图、画图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学习地图知识,是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习找准方向入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地引导学生认识方案、学会画方案,使学生掌握画方案的基本技能,并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教材以“为校园画一幅画”、“学会画一个图”、“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为学校添绿”四个主题编排。在各科学习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第二单元“温暖的社区生活”。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了解,学生可以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在社区中参观、调查、参观等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社区中为每个人服务的人,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劳动。教育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教育、环保、社会捐赠、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社区成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为所在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教材安排了五个主题:快乐的生活场所,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祝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养育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近年来不断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不要玩火,避免家中、学校和外出发生火灾;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方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保护好自己,减少生命损失,学会互帮互助,共同自救。火灾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洪水、地震多是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要引导学生不要惊慌,要学会自救互救的方法。教材安排了四个主题:认识自然,灾难来临时,预防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

三,教材的目标

初三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是儿童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道德与社会”这门课。这本书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为学生的道德形成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与其良好的道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天然联系。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识别方向、学习画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兴趣,认识到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设施,热爱和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了解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感受自己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和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觉是大自然哺育了人类,所以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明白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的,又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养成对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2)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的能力(画平面图、路线图),识图、识图、用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和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对周围工作者的观察、了解和访谈,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些人在公共场所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要求自我保护和自救,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使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参观等活动,学会进行社会调查,能够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各种设施,了解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尊重和感谢工人。知道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懂得遵守文明公约。懂得爱护公共设施,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场所公共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了解一些消防的基本知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灾难来临时,懂得保护自己,互帮互助。

四、本学期的教学难点和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并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了解一些消防的基本知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灾难来临时,懂得保护自己,互帮互助。

2.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准则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地理环境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主题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

动词 (verb的缩写)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以前的思想与社会课,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参与和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人格的合格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有什么依据?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学生生活圈子的逐步扩大和社会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道德、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的融合。随着活动的逐渐复杂,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要综合利用文字资源、社会信息、调查采访资料。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切能够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良好习惯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应当成为道德和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课程资源。

3.全面组织各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班级在活动中生成。良好习惯、能力、气质的培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活动让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蓓蕾无声地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实例,如编剧、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但是,教学总是处于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如何让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如何让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如何及时规范活动的进程,都是值得老师们深思的问题。

4.引导学生转换角色。

现在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安排太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感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角色,也不知道自己因角色不同而承担的责任。角色意识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教育中打下初步的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人们是如何根据生活中的不同场合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职责的?教师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注重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融合了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强调评价过程,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态度、情绪和行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和创造;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如:主体多元化、角度多元化、尺度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观察过程,强化主题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我慎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