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史上有哪些画派?

“黄河画派”方兴未艾——以中国北方山水画派为线索

(2005-07-12 03:28: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黄土高原、太行山、吕梁山等北方风光孕育了历代北方山水画家,使他们的山水画形成了雄壮阳刚的艺术风格,这是中国古今北方山水画派形成的首要因素。

中国北方山水画派始于唐末五代,中国绘画史说:郝静居太行山红谷,名洪谷子。郝静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划时代的大画家。他把后来的山水画推到了中国绘画的首位,开创了中国北方的山水画风,也因此成为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创始人。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三派”,被史家誉为“山水画三派”、“山水画三派”,就像各种思想流派的严肃性一样。“三家”指的是管同、李成、范宽。关通是郝静的弟子,范宽和李成都学过郝静。郝静以其杰出的绘画实践和理论承上启下,开创了五代以后1500多年中国绘画的新局面。

五代以后,中国北方山水画派不断发展。北宋山水画家郭、等也接受了法开创的“三景”画派,并加以创造和发展。南宋时,唐力开创了大斧(后称“唐力画派”),再次开创了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新面貌,并影响至今。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心,黄河、黄土高原、太行山、吕梁山为三晋的山水画家提供了“天然粉”。在新时期的中国北方山水画派中,山西画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重要地位。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上述三个特点,在山西山水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一些画家的作品中对黄河及其精神的描绘。所以我把山西的画家群体命名为“黄河画派”,名副其实,顺理成章,完全符合“画派”主要以地域命名的习俗,也体现了“画派”应有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建国50多年来,山西的这一批山水画家经历了“人才培育期”和“发展期”两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黄先生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来到山西工作,先后在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山西人民画报、山西人民出版社任山水画教授。他继承了唐力在中国北方的山水画风格,创作了许多代表黄河、太行山和吕梁山的山水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他为原型,与人合著的山水画长卷《同蒲之景》。这幅山水画是赵、高守田、黄、邓向堂、段体礼、范华亭、张晓兰七位画家(按签名顺序)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作者以极大的创作热情,讴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描绘了三晋从大同到溆浦府(今山西永济市)的秀美河山。三晋的黄河、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五台山等名胜都在图中。《同蒲风光》发表在当时的美术杂志上,在全国影响很大。

赵先生、黄先生、先生是当时山西画院美术系的山水画教授,为培养新一代山水画家作出了巨大贡献。70-90年代活跃在三晋山水画界的王朝瑞、、王茂斌、王、梁海福、、任晓军及作者,均为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并入山西大学美术系。可以说,20世纪50-60年代是三晋山水画圈的人才培养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三晋山水画创作的成长期。在这30年里,原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对山水画感兴趣的,山西大学美术系和其他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及自学和从外省市调入的山水画人才,形成了山西山水画创作的基本骨干。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这些山水画家逐渐成长和成熟。他们频频在各种全国中国画大展中获奖,成为中国画坛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其中,在全国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人物是山西画院的赵一超和张明堂。他们合作的《色初曙光》获1989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这是文化部、中国美协颁布的中国绘画最高奖,也是建国以来山西艺术界获得的最高奖。《第一乐章的黎明》的艺术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上。张明堂是我在陕西艺术学院的同学。据我所知,张和赵已经共事多年了。在创作中,他们经常因为创作理念不一致而闹得面红耳赤。这场争论使他们的创作理念得到升华,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张和赵的原画不是山水画,他们的传统山水画技法并不深厚。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创作中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当他们进入山水画创作领域后,在正确的创作观念和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很快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创作《黎明》的过程中,张、赵首先把握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同时吸收了范宽《西游记》中的思想,去除了传统山水画对线条的表现,将思想与写生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黎明前的朦胧美》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绘画效果。作者描写了黄土高原黎明前小学生上学路上的风景。在题材上,他们紧扣当时全党重视教育的时代脉搏,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解构传统”、“融汇中西”的艺术原则能否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主流意识,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反映了山西山水画创作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事实。

但遗憾的是,山西的山水画家多年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缺乏“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换句话说,在创作方向上缺乏同性的艺术追求(这与绘画艺术追求个性并不矛盾);缺乏群体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艺术创作和创新不会有大的作为。调到陕西画院不久,张、赵英年早逝,山西的“龙头地位”很快就成了“昙花一现”!

作者在研究中国绘画史的过程中,逐渐看到了中国北方山水画派发展的端倪,大胆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建和确立“黄河画派”的观点和倡议。2004年3月,张明堂同志逝世后,作者撰写了《黄河画派创始人》一文,对他们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应有的肯定和赞扬。文章送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部研究员、中国著名美学史家韩林德先生。韩先生看后电话说:“黄河画派的概念和建立这一画派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基础。是五代郝静开创的中国北方山水画派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延续。”

目前,三晋山水画界有成就的山水画家约65,438+00人,其中老一辈70岁左右,中年一代60岁左右,年轻一代50岁左右,大多风华正茂,精力充沛。进入20世纪后,三晋山水画界的这一批画家进入了一个创作作品和人才的成熟阶段。只要能抓住机遇,在三晋建立“黄河画派”是完全可能的。我国著名美术史家陈传席先生说:“绘画史上凡是称画派的,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一是有一个画派的领袖或骨干画家;第二是画派的基本特征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否则就很难称之为‘派’。”陈传席先生的观点吓坏了许多画家。大家都知道,传统的“画派”和“画派”的“领袖”是社会和历史公认的结果,不是自封的。作为“画派”的“领军人物”,你必须是开派的绘画大师。不容易啊!

但应该看到,陈传席先生所主张的“画派”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一个因素中的“画派的掌门人或骨干画家”和“或”这两个字,表示一个“画家群体”,只要有骨干画家,有一定的* * *风格,就可以称为“画派”。比如清代扬州画派八怪的画风并不一致,扬州画派也没有公认的领军人物。“严格地说,扬州不存在画派”,“但从整体上看,扬州画坛仍然存在一种主流画风和普遍的精神状态”(陈传席的《在西山上》作为扬州的这个“画家群体”,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美术史家都承认“扬州画派”的存在。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史、中国山水画“画派”、三晋山水画界的现状和未来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笔者得出结论:山西的这一批山水画家基本具备了形成“画派”所必需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黄河画派”完全可以得到认可,在三晋创立“黄河画派”的时机已经成熟。三晋创建“黄河画派”的宗旨,鲜明地体现了新时期文艺创作的先进文化方向,符合中共山西省委建设三晋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也符合三晋山水画界全体画家的根本利益。以拙见,希望能促进三晋山水画圈所有同仁的认识。只要我们遵循“搞流派,不搞宗派”的原则,不计名利,目标一致,同心协力,坚持求索,创作出一批能反映时代精神,艺术水平很高的中国山水画,那么我们就可以断言三晋就是“黄河画派”

受访者:匿名7-11 09:28

隋代詹子谦的《游春图》是山水画的开山之作。

唐代李将军(、)的青山绿水,气势磅礴;而王维的水墨风格,纯净自然;

五个代号分别是“经、关、东、居”;(郝静、管彤、董源、巨然)

宋代是山水画的繁荣时代,以范宽、李成为暂代大师。

元代是山水画的全盛时期,“元四家”名扬南北。

明朝的“四大天王”可以算是坚守传统,格调高的典范;

清代的“四僧”也是水墨画大师;

在近代,黄的“泼辣华丽”是他那一代人中的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