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新农村建设研究
关键词:凉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八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凉山州经济发展在GDP增速上位居四川各市州前列,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位居前列,为凉山州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然而,凉山州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关注的宏观数据
1.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组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数据:
(1)2001年,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全球约有1.9亿绝对贫困人口,其中中国占21万。也就是说,全球每5个贫困人口中,约有1人生活在中国。
(2)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和贫富比分别是发达国家的1.5和1.8倍,社会公平相对较低。
(3)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6%,而发达国家平均为79%,相差两倍。2000年中国人口约654.38+0.26亿,高收入国家总人口约9.5亿。中国的人口是65438+高收入国家的0.3倍。如果中国2000年的城市化率达到发达国家2000年的水平,需要将5.4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这比建设一个“城市化的西欧”(2000年西欧发达国家17总人口约为4亿)还要多。
2.关于中国的基尼系数
(1)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平均状态;0.3到0.4是合理状态;超过0.4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6表明社会处于极度不公正状态,随时会发生社会动荡。在这个国家,国际上把0.6定为警戒线。
(2)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发布的《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报告,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比较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已经达到合理值的上限0.4左右,这种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不合理的”。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中国大陆654.38+0.3亿人口中,约有5.83亿人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两美元,其中至少有2亿人生活费用不足654.38+0美元。清华大学教授古马认为,只有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在0.5以上,基本在0.54左右;这还不包括农民,如果加上广大农村居民,这个数字还要大得多。
(3)目前中国富人占社会的20%,他们的财富占全国财富的60%,甚至更多。对于另外80%的人来说,教育、医疗、住房和“新三座大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包括有固定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生存的痛苦和压力。
(4)基尼系数的增加,意味着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不公平状态,这种不公平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即既得利益者获取收入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社会成员,从而产生收入分配失衡的现象。这个“能力”包括腐败、权钱交易、政策和制度的倾斜等等。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当代中国》杂志主编程晓农认为,拉美社会的许多特征在中国已经具备,权钱勾结的腐败有目共睹。贫富差距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二,凉山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
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部分彝族散居在大小凉山的山区。凉山州有十七个县市,十一个省级贫困县,九个国家级贫困县,上百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凉山州的新农村建设必将面临比经济发达地区更加艰巨的任务。《瞭望新闻周刊》称,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将面临这四大问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长效投入机制未建立。这四个问题对于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凉山州有GDP超过四川省平均水平40%的西昌市,也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所以,即使是落后的凉山州,也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对于那些绝对贫困的村民来说,新农村(新房子、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时尚)是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别的不说,就新农民(现在定义为: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而言,各地农民差别很大。一些交通堵塞的山区农民甚至可能听不懂中文。因此,凉山州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采取一种模式,设定一个目标,而是要采取多种模式,设定多层次的目标。
三,凉山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根据凉山州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将凉山州划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建设新农村。不同层次的目标是动态的、渐进的,在时间向量上从属于一个最终目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19世纪到80年代,中国几乎有近200年的时间处于物资短缺状态。这种历史上的物质饥渴使得我们的物质文明倾向非常严重。当今新农村建设中提倡的“五新”(新房子、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时尚),包含了太强烈的物质倾向。弱化精神目标,反过来会增强物质攀比的可能性,导致幸福感的丧失和精神文明的荒漠化。这将使新农村建设失去意义。
这让人想起了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和德国。他们当时面临的困难不亚于我们今天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但历史证明了他们后来的成功。有两个细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
第一个案例是日本明治维新(1867)四大改革之三:倡导文明(包括文明、教育改革和生活西化),进行教育改革,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以提高日本国民素质;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负责全国教育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系。小学是义务教育,所有学龄儿童都必须上学。另一件事是一个德国家庭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当他们在战后幸运地再次相遇时,他们的父亲说:“终于,他们又有了一个家。”。对于这个父亲来说,“家”不是房子,不是田地,而是亲人。这位父亲的形象,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整个战后德国民族的缩影。
这两个民族一个重视知识,一个重视人。“知识就是力量”“人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知识和人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和人创造了这两个国家在二战战败后从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奇迹。
所以我们在设置每一级的分指标的时候,物质文明的建设指标在不同的级别是不一样的,但是精神文明的指标在每一级应该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凉山社会关注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高收入地区的措施
首先,对区域内支撑高收入的项目或行业做好生产和市场潜力规划,做好生产和市场规划。最好能拿下国家项目;出台优惠政策,尝试从多种渠道引进资金;鼓励当地农民共同集资,扩大生产规模等等。
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努力将当地的优势自然资源和人文转化为经济优势。凉山州高收入地区大多位于安宁河谷平坝地区,这里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搞好特色农业产业化十分重要。同时,这一带也是古人最早移民开发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以激励现代人的遗迹和美丽传说。结合村舍的规划,这些文化资源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最重要的是让当地的现代人看到我们祖先的开拓精神,我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风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各级政府要做好行政监督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指标体系中的第五个子指标是管理民主,包括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和村民自治的比例。现在很多地方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民主管理的两个指标评价马虎。一些村干部甚至自行填写村务公开满意度问卷,这将严重挫伤村民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上级行政部门有必要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并将这项工作作为上级行政部门从事行政监督的重要内容。
最后,各级政府要做好市场信息调查、服务和组织工作。农民作为个人或家庭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很弱,但当他们组织为村、乡甚至县时,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就会相应提高。但由于农民通常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市场竞争首先表现在不同的农民家庭之间,看不到这种联盟的优势。短时间内仅仅依靠农民自发的组织和联盟是不现实的。各级政府做好市场信息的调查、服务和组织工作,使农民组织成一个整体利益,面对市场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梁山以下有两种情况非常值得注意:一是养殖业收入难以提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很大。虽然国家对农民种粮有补贴,但生产资料价格和机械运行费用的持续上涨,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在种养业上难以增收。二是工业化难以带动。近年来,农业产业化有所发展,但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并没有给农民收入带来多大的好处。公司、协会和农民没有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从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有的地方把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当成普通企业,有的当成社会团体,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应有的名分。这种混乱的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税收、保险等诸多方面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其发展。
2.中等收入地区的措施
凉山州中等收入地区大多位于二半山区。该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但光热条件较好。特色果业和畜禽养殖的产业化非常重要。2005年以来,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政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也增强了农民发展水果产品的积极性。凉山州二、半山区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发展林果业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在中等收入地区,首先要做好规划。凉山山区地域辽阔,适合种植的林产品种类繁多。但市县两个半山区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市县传统水果产品也有很大差异。没有统一规划,很容易犯两种极端错误:重复种植和规模小。二板山地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功能,它位于平坝河谷和高山地区之间。适度规模的森林果园可以吸引贫困山区的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其次,要平衡林果产品的引进和传统产品的保留。凉山州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很容易导致一种错误倾向:落后地区没有值得保留的东西!这种倾向在介绍工作时尤为严重。这种行为是否实际上决定了大自然对凉山州的恩赐。
再次,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包括林果产品种植技术、管理技术、产品采摘、包装、贮藏、运输技术等一条龙技术服务。
最后,各级政府要做好市场信息调查、服务和组织工作。在这一点上,和高收入地区的措施是一样的。
3.低收入地区的措施
凉山州的低收入地区大多位于高山地区。该地区土壤肥力差,山势坡度大。光热条件虽好,但除了面积不大的高山台地外,不适合耕种。坡度过大的耕作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和灌溉设施条件很差,限制了种植的作物品种;生活用水设施和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很差;交通和信息闭塞,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也很低。当地农民几乎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指标体系中的许多子指标对他们来说都很遥远,不现实。这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要以扶贫为主要目标,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实事求是地制定建设目标。
首先,对于居住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善的村庄,逐步实施移民。村民长期生活在高山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几乎不种田种地,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严重;用生活工资砍伐树木也会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凉山州地处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另外,居住分散给基层行政工作,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出生率指标很难控制!这将直接影响到贫困人口基数的增减!通过移民,分散的农户可以集中管理。还能集中有限的扶贫资金,更有效地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教育条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移民的实施并没有将高山地区的村民完全迁移到河谷地区。在凉山的山谷地区,人口密度不低!我的想法是: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山区尽量集中居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部分村民移民到二半山区或河谷地带!
其次,通过技术培训组织劳务输出。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例逐年增加,有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就地转移。但由于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劳动者仍从事低收入工作,技术熟练的劳动力转移输出较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最后,这些群体需要各级政府的长期关注。他们是凉山州绝对贫困的主体,包括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农民、在各种建设中失去土地后缺乏新的生存能力的农民、城镇中低收入老年人和失业多年的居民。新农村建设指数的物质化倾向会增强物质比较的可能性。特别是,我们应该警惕一些贫困农民和居民可能会违反法律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目前,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应该努力避免这些农民和居民的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