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走进小学。
第一,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装饰精美,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里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孩子没有吸引力,低年级在操场上享受运动器材的机会更少,难免会让孩子感到无聊。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管孩子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都要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把规定的课程学好。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老师像家长一样照顾孩子,参与孩子生活的各种活动,形成师生间和谐亲密的氛围。而小学老师主要以教学为主,关心学生生活的机会较少。老师和学生的个人接触时间较少,新来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压抑和陌生。
第四,教学方式的改变。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就是边玩边学。小学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个方面说明,幼儿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科学地为孩子入学做准备。
二、从各方面做好大班额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日常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每一项活动规则的理解,帮助孩子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规则,以及没有规则的后果(毁书等)。).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教师要让孩子知道任务的意义,意识到老师或大人信任你,然后给你分配任务,培养孩子乐于接受任务的意识,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完成任务的技能。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完成老师能做的事情。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训练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摘菜等。
第四,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流的能力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要求孩子学会谦虚礼貌,不要大声说话,不要和朋友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却有利于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家长也要让孩子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交友,让孩子成为一个愿意交流、善于沟通的人。
第五,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地方。要主动从孩子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比如遇到问题怎么办?玩具和学习用品怎么包装?碗筷怎么分,垃圾怎么倒?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尤其是自由活动中,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第六,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孩子面对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要教孩子做好自我保护,比如告诉孩子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此外,还要教育他们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孩子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园老师可以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和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和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作业,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欲望。这样孩子从思维、习惯、认知能力都会逐渐过渡,入学后更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发展学习适应性孩子入学后,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以阅读、写作、算术为主导。但幼儿教师切不可进入让幼儿过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关注幼儿认知、阅读、计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理解空间关系、观察比较、操作抽象符号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热情、专注力和坚持力。比如让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写字等活动,主要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坚持一段时间,让孩子适应以后上课的时间要求。再比如,多给孩子讲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听讲的习惯,为入学后正式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的学习适应也不能忽视,比如教给孩子一些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