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国内外教师努力的方向。我校还一直致力于小学生口语表达教学法的研究,积极引导教师研究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制定黄梅小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具体实施办法,内容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1,营造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放下原有的教学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口语表达的心理自由,自由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不要说得不好,可以说长句、短句或单词,可以建议上课。(2)专题。这样,他们在轻松、和谐、积极的氛围中互相表达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不怕权威的勇气,表达的习惯,讨论的热情。

2、从课堂到现实生活,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法。

根据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活动的安排,各学科的教学相互渗透。教学改革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教师要利用当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把口语表达训练与思想品德课、班级活动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课堂上经常锻炼。

另外,要让班干部独立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组织一个“三分钟故事会”、“一分钟新闻报告会”、读书研讨、各种评论等。,从而促使学生在嘈杂的讨论中把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增长才干,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明确总体要求,落实培养计划。

1,习惯培养和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从读、说、练、练中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将训练内容分为习惯训练和能力训练两部分。习惯训练是口语者的手势,口语者要讲礼貌,讲普通话。其中,说话人的姿势定义了说话人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手脚的姿势,以及眼神的直观表达。能力训练是指思维内容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点。

2.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使学生能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交流习惯。

每个阶段的培训目标:

第一学期:能用一句话到几句话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声音清晰,全班都能听清楚。

第二学期:我会讲一段或几段话,听写一个简单的东西。内容具体、清晰,用词通顺,语言适中。

第三学期:能说几句连贯的话,完整表达一件事,使中心突出。我能在讨论中表达我的意思,有表现力,有独创性。

第四学期:能集中有序地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能抓住中心在研讨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内容、语气、表现相互协调。

每学期都将上述要求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经过扎实的训练和刻苦的练习,小学毕业时就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

3.培训形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用“看、听、读、演”的方法进行训练。

看:可以随时用直观的实物和文字插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然后口头表达。

听力: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好学的故事来讲和听。

阅读:阅读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重要渠道。教师要依托教材优势,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逐步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要指定一些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味道和美感,进而形成准确流畅的说话习惯。

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活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教师模拟现实生活,创设多种交际情境,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可以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和游戏比赛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语表达。通过演练,可以鼓励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了语言学习环境,拓宽了语言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可以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创造成功的机会,树立成功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成为发明家和探索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尤为强烈。”学生的学习气质大多来源于成功经验,反复的成功经验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经历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起无尽的意志和力量去追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应不断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生动的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激发其知识探索的创新,树立成功感。学校将充分利用普及周,举办一系列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