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应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受和思考,受到情感的感染,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多元的阅读方式、多元的信息吸收、多元的生命体验,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阅读世界,让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阅读充满生命灵性,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巧妙找到结合点
1998 165438+10月25日,湖南教育相关领导和专家来到长沙县参加“创造性学科教学研究形成性试验”会议。一位语文老师介绍了他的创意学科教学实践:首先,要巧妙地找到结合点。所谓结合点,就是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适当训练创造性思维。为了找到结合点,一方面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了解创造性思维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和创造性思维的目标明确后,结合点就好找了。比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西门豹》《猎人海力布》,都是关于主要人物的,情节性很强。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能够在课文中运用生动的句子,以便复述课文,是语文训练的重点。因此,可以把培养思维中的异性作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目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第九册第一组的《海上日出》和《日落》是两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多次仔细观察,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观。语文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自然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有序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把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定为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新颖的表达能力。第十册第六组的两篇精读课文是《黄河象》和《琥珀》。作者除了介绍这两种化石的特征和发掘情况外,重点介绍了科学家对这两种化石如何形成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语文训练的目标是了解化石的特征和科学家对化石起源的猜测,所以可以把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2、精心设计培训问题
找到结合点后,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根据结合点,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适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听、说、读、写、看、议、思、画、演”,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的设计可以结合这些方法。
阅读关键词和短语是训练我们思维准确性的常用方法。比如第八篇课文《鸟的爱》,可以引导学生读“一”和“常常”两个字,从作者对喜鹊的细心呵护中体会作者对小喜鹊的爱。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拓展口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面对的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意义空缺和不确定性,这是学生重构心灵“第二文本”的重要因素,以期待视野或已有经验填补空白结构,将不确定领域具体化,从而形成两种视野的融合。安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程爱兰认为,好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看到课文里有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里没有的东西。教师巧妙地利用课本留下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开发和建构新的意义,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如第八册课文《猫》描述了猫高兴时的样子:“它还会在各种腔里吠叫,长短、粗细、变化不一”,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再如《金华双龙洞》一文,形容内洞神奇:“后有钟乳石、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部分都是根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宫殿、器皿,名字有40多个。”教师可以添加景观名称,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并介绍喜欢的原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描述或编故事,如四个。根据山水《蛙盗仙草》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全班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着各种各样的钟乳石和石笋,体会到了内洞的神奇。讲座结束后,热烈的掌声充分肯定了兰福元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