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那怎么教育小学生感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感恩教育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改革教育成果评价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既关注学生的学习,又关注他们的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宽进严出”等措施,尽量削弱智育对德育的冲击;二是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将教师的品德和德育工作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学生对父母、老师、社区的感恩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升学、服兵役、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
2.德育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
德育内容的确定:一是德育课程的设置必须形成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二是拓展道德教育的主体范围。不止一个学科一个老师讲德育,所有老师都要围绕德育这个中心来开展教学。
(二)感恩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有意识地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自觉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劳动和奉献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就感受不到社会和人民的爱。也许很多家长和老师习惯了付出,不想得到回报和感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是道德教育的不完善。因为懂得他人的善良,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其次,感恩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让小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回归现实生活,从零开始,在生活中践行感恩。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以理服人,以情感化人,以理融情,触动人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理、情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归生活。例如,为了培养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a、召开主题团队会议:“算家庭账,感受父母恩情”
(a)把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费用加起来,算出父母给自己的投资。
(二)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设你毕业后的收入,计算你需要多少年来偿还父母。
b、体验教育活动:
绑沙袋(开展绑沙袋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绑一个沙袋。他们必须一整天都随身携带,上学前还要交流绑沙袋的经验。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我能体会到妈妈怀胎十月的艰辛。)
c、24孝《故事会》
d、开展征文活动:题目自拟,但一定要体现我们父母的爱。
e、布置恋爱作业。
(一)给父母送去温暖的祝福;
(b)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或发送问候;
(c)打父母的背,搓他们的手;
(d)在家主动做家务。并记录下来。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A.举办“人生路上的领袖——老师”演讲比赛。
B.举办“师恩难忘,师情长存”征文比赛。
c、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的活动,选择“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里话、做一张贺卡、献一束花、提一个建议、表明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通过这些感恩的活动,很多同学可以感受到别人对自己很好,在生活中积极帮助别人。家长们都报告说他们的孩子比以前做得好得多。
(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感恩
学生在学校经常说得很好,但在实践中做不到。他们往往从自己做起,往往忽略了别人。作为老师和学生,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遵守经文的规定,还要让孩子学会实践,学以致用。
1.通过亲身经历来感激父母。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艰辛,我让他们回家做一天父母。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我从与学生的交谈和作文中发现,他们从内心深处碰撞出了“感恩”的火花,激发出了“感恩”的真情。
①冬季洗衣服、洗菜等洗涤活动。“冷风吹来了。当我的手浸在0℃以下的冷水里,就像刀子一样,刺痛我的心。真的很难。”卫康说:“怪不得我妈冬天的时候手上都是冻疮。有时候洞裂开流血……”
(2)夏天帮父母干农活。“今天太热了,大概三四十摄氏度。在这种天气下,作为农民出身的父亲和爷爷,他们要下地插秧、除草、施肥、防虫、治病。午饭后,我赤脚跟着他们插秧。一踏进滚烫的水田,脚立马缩了回去,差点被烫到,连活都没干!我看到父亲和爷爷额头上的汗水像黄豆一样往下掉...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干农活的辛苦。”
通过这些动手活动,学生们可以从真实的感受中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伟大和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内心深处的深厚感情,从内心深处表达出孝敬父母的情感和愿望!
2.“感恩”转移到尊师爱生。
开展一对一活动:在班里,我请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和同学有了更融洽的关系。师生为贫困生捐款:我首先在班里开展捐款活动,学生为贫困生购买学习用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安心在学校学习。田间也举行了“感恩”活动。同学们自带餐具,自己买菜,自己搭灶,自己动手做饭烧菜,为老师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野餐午餐。老师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3.《感恩》搬到爱班爱心学校。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组织一个“绿色保护”小组,“清洁”小组,“秩序维护”支持小组和“救援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的各个执勤岗位,示范礼貌,监督文明,打扫卫生。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也更自觉了。
4.“感恩”迁移到一个充满爱的社会。
开展“争做优秀选手”文明新风活动。少先队员活跃在社区、养老院、幼儿园等场所。他们是送温暖的、孤独的老人,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放学后往返街头,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帮助老人,展示礼貌。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保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社会、履行社会义务的感情。
第三,加强感恩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于年轻的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能只从书本上学到,而必须从成人社会中学习和模仿。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利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所以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对象问题,也就是成年人要树立“感恩”的好榜样。
孩子忘恩负义,责任首先在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些父母溺爱孩子;有些父母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有的父母就是不求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索取,不知道回报。父母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孩子忘恩负义,责任首先在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些父母溺爱孩子;有些父母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有的父母就是不求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索取,不知道回报。父母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师和学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今,中学生守则中写入“学会感恩”条款,值得称道但还不够;在小学生和大学生守则中,也要写入“学会感恩”条款;“学会感恩”这四个字也要深深的刻在每个成年人的心里。世界上所有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还是接受者,这类人群都在扩大,倡导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和接受者。我们的社会将像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