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取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是通过写作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读写教学中,只有有意识地促进读写,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以下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让我们来看看。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字的榜样。教师除了结合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或写作实例的教学来学习写作外,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多种形式的片段练习,进行基本的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进行“按顺序说”的训练。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时期。是以一二年级的口语和写作为基础,也是为高年级的命题作文这个桥梁做铺垫。为了做好这个“过渡”,初三的片段练习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和写作形式。在片段练习中,以模仿和训练语序为主为宜。模仿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的阶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写作的路径后,写作就不难了。根据初三教材中句子连成段落的一些规律,可以采用以下训练形式来模仿写作。

(1)按事情的顺序写。

在口语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写的一件事的发生、过程和结果,也要让学生知道课文是如何描述一件事的发生、过程和结果的,然后通过模仿课文练习写一段话。

(2)按一般描述的顺序写。

“从头开始→举例→总结”或“从头开始→分别描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一般段落的写作规则是总句在句首,是整个段落的中心句;分句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或连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理解写作的门道后,要要求学生结合写作加深理解。比如,学习了丰富的西沙群岛后,可以以“小花坛真美”为总句,以“总→例→总结”的形式写一段话。

(3)训练描述动物和植物的顺序

。学生写东西的难点在于不能理清顺序。在口语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清事情的顺序。描写动植物的形状,无非是抓住特点,按顺序写。描述的顺序或者是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或者是从整体到部分(或者是部分到整体)。比如,学完《翠鸟》后,可以根据耳朵、眼睛、嘴巴、脚、毛发等的形状顺序和活动特征,写出《小兔子》。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可以规定“三角梅”按花、茎、枝、叶的顺序书写。

(4)按连续动作的顺序写。

三年级学生经常以不具体或颠倒的顺序描述动作,因为他们没有仔细观察。由于方言的影响,动词不能准确使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找出描述动作的单词,改变单词并比较单词的用法,然后模仿。另外,你也可以模仿对话。

拓展想象和联想,创造性地延续和改写。

经过一年的“有条不紊地说话”片段训练,学生除了在四五年级继续模仿片段外,还要进一步把想象力的培养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丰富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培养想象力,又可以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丰富语言。想象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文中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情节、场景,要启发学生去想象,去补充,然后继续或改写。

比如“夜行草原”这一课,结尾寓意深刻,让学生根据夜行草原的场景,想象老红军牺牲后,小红军如何走出茫茫草原到达陕北,然后以“小红军终于走出草原”为题续写。《的一张照片》第五段写道,周总理给肖桂花拍了一张照片,“这可使肖桂花高兴了”。在这里,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小桂花回家后朋友们问她的情景,然后以“小桂花回家了”为题写一段话。古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在教学时能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去扬州的路上与孟浩然告别》后,得知李白对故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老师可以启发: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为故人送行的?他是如何为他的老朋友送行的?他们在黄鹤楼上是怎么想的?你会说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是什么感受?学生们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告别的场景栩栩如生。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要准确自然,不能牵强附会。如果能坚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读写结合的功能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结合阅读强调通过阅读书籍、诗歌和历史来学习和积累知识,而写作强调实践、常识和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旨在并行推进,双效结合事半功倍。运用到教学中,读写结合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中国五千年教育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