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镇的文化发展
西平民歌的类型很多,有民歌、劳动歌、情歌、生活歌、儿歌等,其中劳动歌、情歌、生活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西平民歌的劳动歌曲包括劳动号子和夯歌,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功能。田歌,渔歌,描绘劳动场景,诉说劳动情怀;工匠歌和采茶歌善于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感情。西平民歌中情歌的表达简单、生动、幽默、诙谐,具有画面感和形象感。无论是表达爱情的激情,相思的缠绵,离别的伤感,对爱情的渴望,都是直白而简单的。在西平民歌的生活歌曲中,对仗的形式很多。其中仅花卉系列就有大对花、小对花、对花。目前,西平民歌已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证,民歌汉代在西平一带传唱,唐代开始流行。传说李世民建立唐朝后,怕有功之兵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们集体留在豫西、陕东的深山溪流中耕种土地。因为生活单调无聊,他们就在工作时唱歌、打哑谜、放歌曲来缓解疲劳和抑郁。到明末清初,皖西干旱,人烟稀少。山西洪洞槐树下的移民,安徽湖北的移民,在西平镇相遇。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碰撞,背井离乡的人们通过民歌表达喜怒哀乐,促进了西平民歌的大繁荣大发展。于是,民歌这一传统的民间语言艺术在西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展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