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

无论哪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体系,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所以,要想学会正确地道的英语,就必须学会掌握英语语法,这样才能做到学一个东西,学一个东西。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却常常被许多学生忽视,甚至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厌烦。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语法教学内容单一过时,过度依附于教材,注重语法条目的总结,例句缺乏人文色彩,不够生动,使得语法学习无味;另一方面,实用指数低。语法理论的大量描述和语法应用规则的归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法的实用价值。面对语法教学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恢复语法课的活力。为此,我在语法教学上也做了一点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这里,我也非常愿意分享给我的同事,和他们一起探讨。合理优化使用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材的使用要严谨灵活。既要掌握教材的特点和精髓,又要开阔视野,寻找新鲜养分,补充教学沃土,才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了提高语法课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在备课过程中,我首先认真研读指定教材《薄冰英语语法》,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查阅其他语法教材,如《牛津英语语法》和张振邦主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补充和优化知识点组合。《薄冰英语语法》的特点是对语法现象的分类细致全面,但缺乏对语法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看它的语法现象,而很难研究它的来源本质。学习往往感觉费时费力,步履艰难。《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的特点是语法规则介绍详细,逻辑性强,但例句略显生涩。牛津英语语法的特点是解释清晰简洁,易于理解。所以备课的时候,我先在《薄冰英语语法》里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讲解的规则和线索,补充一些牛津英语语法的简明讲解。最后,我结合生动的例子来增强课程的逻辑性、实用性和丰富性。比如人名专有名词前的冠词的用法,在《薄冰英语语法》中只是略有提及,没有具体解释。但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可以找到一个归纳词条:“一般不需要在人名的专有名词前加冠词,但有时需要在词汇表中加一个特殊的意义。”在《牛津英语语法》中,一组例句清楚地表明了这一规律。我昨天和王先生谈过了。我昨天和王先生谈过了。昨天我和一位王先生谈过了。昨天我和一位王先生谈过了。这样这种语法现象的解释过程就变得清晰简洁了。这来自于对教材的分析,对语法规则的琢磨,对例句的选择和再加工,当然也需要将课外的参考资料有机的融入到教材中。虽然考察每个语法现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也增加了备课的难度。但是,当你看到自己的备课成果在纸上铺开,重温自己语法课的讲解思路时,你也会尝到努力助案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更有助于我们的老师系统地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能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这节语法课的实用价值,并给出满意的反馈,这就是对我们教学工作的最大回报。第二,事例要生动。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往往很难摆脱“枯燥”、“无趣”等负面词汇。同样,也很难体现外教口语课的轻松愉悦和精读课的精致深刻。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精彩的例题是增强语法课趣味性的切入点,同时也是让语法课贴近现实生活的有效途径。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发掘设计一些生动的例子,在语法讲解的过程中巧妙安排,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轻松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关于谚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时,我看了一些谚语书籍,浏览了一些相关网页,然后锁定了一些有趣实用的谚语作为例句来体现人称代词的这种用法。例(1)第二人称代词你指每个人,例如谚语中的“不要把鱼开膛破肚”。不要盲目乐观。你可以把马带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2)第三人称代词的阳性单数他指的是谚语中的某人。想吃龙肉,就得自己下海。给人一寸,他就会拿一寸。得寸进尺的学生在猜测谚语的意思和味道的过程中,很容易掌握代词的这种用法,并通过这些例句营造的兴奋点来强化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再比如,在讲解人称代词的用法时,我会用经典的英文歌词作为例子,活跃课堂气氛。例(3)我在航行,我在航行,再次回家,穿过天空,我在航行,暴风雨的水域,为了靠近你,为了自由。(选自英文歌《帆船的帆船》歌词,这里你指的是大海)例(4)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早上你都问候我。(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雪绒花》的歌词,这里你指的是雪绒花。)优美的歌词体现了英语语法的艺术性,让枯燥的代词解释富有感染力。此外,语法课上的例子也可以充分利用时尚的口语,让课堂贴近生活。比如在解释第三人称单数代词it的非特定用法时,我选择了下面这个例子:例(5) A:你昨晚看足球赛了吗?不,t。这不是我喜欢的。(其中,不是我喜欢的意思是对某事漠不关心。汤姆下个月要结婚了?真的吗?不,你一定是在开玩笑。a:是真的,我是认真的。(其中,口头表达我是认真的。说明说话人的态度是认真的。像这样生活化的例子,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法课的乐趣,给看似“平淡乏味”的语法课增添一抹亮色,还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和动力,提高语法课的教学质量。文化常识的引用我个人很赞同这样一种学习语言的态度——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掌握和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此,无论英语教学的哪个层面或哪个方面,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相关的英美文化常识,一方面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体现语言本身所蕴含的宝贵文化价值。在语法教学中也值得推广。因此,我尝试在语法课中适当延伸一些语法现象所蕴含的文化色彩,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兴奋点。比如在用缩写解释专有名词时,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文化意义丰富的缩写展示给学生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1)嬉皮士(嬉皮士,萌芽于50年代,盛行于60年代中期,至今犹存。嬉皮士以吸毒、穿花里胡哨、不修边幅为荣,其实是垮掉一代的延续。Punkers(朋克,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用奇装异服、发型和刺耳的音乐作为反抗社会的手段。)丁克(double income no kids,英文double income no child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有双收入但没有孩子的家庭)再比如,在讲解英语代词的用法时,我适当扩展了英语代词使用中性别歧视的内容,让学生在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的同时,学习英语代词的用法。教师应该给他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要避免这种说法(比如被女权人士反对),可以用复数形式,也可以避免使用代词或限定词。例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或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项目。在法律文件等正式文体中,he或she,his或her也可用于指代单数通用名词。例如,教师应该给他或她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文化常识往往能体现英语语言的灵魂,它会渗透到语法教学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只注重语法结构的构建和语法规则的归纳的局面,让语法课能体现出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色彩。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法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巧妙运用课堂互动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强调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反客为主”的创新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桥梁。同样,在语法课堂上,良好的互动形式和有效的互动操作也会营造出活泼轻松的语法课堂氛围。其实语法课的互动形式也会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形式比较简单,以提问、做口头或书面练习为主,讨论和表演较少。当然,频繁使用会让语法课不伦不类。然而,单一的问题形式也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和设计,使交互变得独特。比如在讲解一些常规语法项目的时候,我会尽量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在课前提问。然后,我会找几个同学把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对比。最后我会做出判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根据每个问题(例题)逐一讲解相应的规则。这样可以避免死记硬背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课前热身,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有助于我在课前了解学生对这种语法现象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使我随后的讲解更有目的性和倾向性。这种课前的互动练习也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掌握某一方面的语法知识上还存在缺陷,在对比答案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我还会经常尝试针对一些语法现象的特殊用法设计一些“陷阱”练习,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其用法的特殊之处,从而巩固对这种特殊用法的掌握。总之,在语法课的互动操作上,我只是做了一点尝试,设计了一些互动练习辅助教学,让学生在错误中掌握规律,有时事半功倍。其实我觉得语法课的互动空间还是很大的,互动形式可以更丰富多彩,更有新意。同样的互动形式,也可以尝试“换酒瓶换新酒”,通过更新互动内容,提升互动中体现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实现语法课的实用价值。总之,英语语法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学科,包含了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语言使用规则。一方面为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译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英语语言的框架体系中把握语言的本质。当然,语法教学也要体现时代特征和创新思维。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筹备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英语学习达到了一个猛烈的高潮。我们的语法教学也应该揭开它过时的面纱,以崭新的形象走在英语教学的前列,以英语语言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使用价值展示它的魅力。作为一个刚踏入论坛的语法老师,我只是在语法教学上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尝试。本文在重组教材脉络、巧妙设计例句、引用文化常识、有效利用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试图更好地增强语法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与我的同事们分享,并真诚地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