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一)落后的班级管理思想
在小学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往往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停留在老式的教育模式中。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希望小学生的思维、学习、活动都遵循他的思维和套路,不希望学生超出他规定的范围。这样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被破坏了,他们无法教育自己,管理自己。
(2)管理方法?一刀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无论时间、地点、对象、具体事件,往往都是单一模式、单一基调的教育,往往不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造成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这种管理方式违背了培养小学生独立人格的原则。
缺乏与父母的有效沟通
大部分班主任都和家长联系?抱怨?像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学生被家长训斥后,还会增加对老师的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增加管理难度,无形中削弱了老师的管理效果。
(四)忽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老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言行不一,作风散漫,精神涣散,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班级管理质量。
二,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埋没了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教育管理观念落后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冲击着班级管理。这种片面、狭隘的应试教育,迫使大部分教师把精力放在如何应对各种考试上,完全忽视了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受教育对象的年龄、性格特征。
(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学校制度层面,没有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班级管理以经验为基础,重视班主任的常规活动。通过出勤、活动参与、学生违纪、学生成绩量化班级工作。
(三)家长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家长会支持学校的工作,支持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管理措施,但是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学校管理的要求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班主任的管理素质不高
第一,班主任的行为是专制的。这类班主任主要依靠传统权力和强制权力来影响学生。班主任强调对学生的引导、控制和监督,自己决定管理中的一切,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容易形成对管理的消极适应。
第二,班主任的放任行为。这种类型的班主任不利用社会影响去影响学生,一切听其自然发展。在这种类型行为的管理下,师生关系疏远。
三,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本着服务的精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小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通过自我管理,组织成员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择团队,自己选择进取目标,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
(二)完善激励管理体系
学校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以激励管理为主,必要的惩罚措施为辅的班级管理体系。运用榜样激励能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运用责任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成员,应该参与班级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用公平激励实行量化管理,用数字说话,实行公平;用荣誉鼓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督促学生把暂时的进步变成永恒的品质。
同时,班级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可以制定班级纪律,严格要求学生,保证正常的秩序和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通过班会、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反复强调校纪、班规,让学生牢记在心,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工作学习。
(三)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石。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班主任要有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新世纪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思想基础。
第二,班主任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世纪的班主任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组织管理能力;第二是创意;第三是协调能力。学生与学生、老师、家长、学校、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班主任工作就是这些联系的纽带。班主任不仅要善于做小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善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与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联系。
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人格品质雏形的地方。父母的举止和文化兴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及时宣传家长,把家长作为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孩子的好经验好做法。主要途径有家访、家长会、一日开放活动、电话联系、聘请校外辅导员等。,并与家长做好沟通,指出并纠正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