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小学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是由小学、中学、大学劳动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不同阶段的学校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一致和连贯的影响。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实现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一体化呢?

首先,注重劳动素养的培养,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大学、中小学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要与各学段的具体目标挂钩,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的确立要以劳动素养为准绳,体现其阶段性。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学会日常生活自理,感受劳动的乐趣,初步知道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懂得做自己的事。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劳动习惯的培养,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初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初中阶段注重增加劳动知识和技能,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职业意识。在普通高中阶段,注重丰富专业经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认识劳动的创造价值,养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中等职业学校的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大学阶段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累职业经验,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就业能力的培养。?

其次,实施协同教育机制,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一个动态延伸、持续运行、有效整合的过程,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有效运行机制。一是注重各个时期劳动教育的耦合度,促进运行机制协同。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要系统考察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设置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和梯度性,使各学段的层次目标在运行过程中有序进行,形成各学段教育内容的整合链,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多元化和协同化。二是加大劳动教育资源的整体整合力度,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教育决策管理部门需要统筹规划,深入挖掘各学段劳动教育合作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探索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多方资源协同,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运行提供保障支持,逐步改变劳动教育孤岛局面,帮助实现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由点到面的平衡和均衡。最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劳动教育一体化保障体系。在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的运行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提高政府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供给和政策保障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大中小学统筹管理、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