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教学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表达和交流在内的多种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

首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型教师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性行为提供一种模式,并渗透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心理学认为,教师只有创新,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教师创新意识的确立是教育思想的一场深刻变革,涉及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等诸多方面。创新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爱不仅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动力,是生活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量。过去我们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改变人,现在我们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影响人。爱的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价值。在爱的阳光照耀下,所有的烦恼、迷茫、胆怯、浮躁都被消除,导致内心深处天真无邪的本性,从而诱发创作潜能。

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现在学校规定很多,上课规定更多。比如,说话前必须举手,老师同意才可以说话;如果你说话,你必须站着。老师不说话,学生一定不坐。老师讲话时不要插嘴,否则会被视为不尊重;坐着的时候有那么多规矩,比如抬头挺胸,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睛要直,等等。思想上的条条框框会束缚孩子的思维,扼杀孩子的创新精神。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一个声音说话,写一样的作文,甚至编造谎言欺骗家长和老师的现象,这让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担忧。我们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自由思考,自由发言,在精神上处于自由轻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想象力、情感、思想、各种想法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能。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是探索和求异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影响着学生,而且表现在对教学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中。

创新的过程必然会遇到挫折、批评和讽刺,以及内在的惰性、怯懦和动摇。因此,教师还必须具备稳定和创新的个性。我国著名创造教育家段吉阳综合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后认为,各类创造型人格的共同特征是: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思维灵活,反应敏捷,联想丰富,语言流畅;勤奋热情,敬业;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思维;有事业心,渴望发现;坚定自信,执着追求;坚韧的自制力,努力的工作;独立性强,从众性少;献身事业,服务社会。

教师的创新人格不仅是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可靠保证和有力支撑,而且对学生的人格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终身不可磨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除了具备上述特征外,还应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个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

时代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这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尤其需要创新型教师。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既然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沃土,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说,更新我们的观念,首先,正如修订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为其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要创造条件,第一,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动、校内外沟通、学科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努力研究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1.借助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元化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感受的自由。实际上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力,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牺牲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害无益。其实语文教学需要注重鼓励差异。理解课文内容和单词,总结课文的段落意思和中心,回答问题等。,不必一致,而是鼓励多个答案并存,让学生的学习不断闪耀出创意亮点。我在教《麦哨》这篇文章的时候,问我的学生:如果这么美的草原摆在你面前,你最想做什么?有的同学说在草地上滚了两圈,有的同学说翻了两个筋斗,还有的同学说想躺在草地上好好睡一觉。多么天真、幼稚、可爱的想法啊!比如阅读《圆明园被毁》引发学生讨论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为什么要重建。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渗透科学思维方法、启迪教育的文本,比如《两个钱球同时登陆》中体现的实践观点;条条大路通罗马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观点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发展语言的创新思维。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独立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充满趣味性、趣味性和生命力,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课文内容和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如果文字有很强的画面感,可以边读边画;诗歌可以读,可以背,可以唱;童话和曲折的故事可以读,可以演。在绘画、歌唱和表演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还可以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也应重视探究和发现环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学习”值得我们关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探索和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集中阅读和独立思考的环节,给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思考。应热情鼓励学生的独立意见,并充分肯定有价值的意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有很强的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激发想象力,培养思维的联动。

爱因斯坦说:“所有创造性的工作都始于创造性的想象。”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可以阅读情感和风景的文本,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再造他们的想象力。当他们阅读时,图片浮现在脑海中,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应该鼓励学生用想象空间发展想象力和对课文的联想。比如学完桥牌,让同学们说说。你最想对老支书说什么?学完新玻璃,让学生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读完“从一口井里看天空”后,让学生看看青蛙听了鸟的话后在想什么,做什么。这样才能在模仿练习中展开现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现象力。

现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跨越时空的思考。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使概念形象化,丰富形象,从而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从一个人想到很多人很多事,从花草树木想到鸟兽;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从一个意境跳到另一个意境;它让窄的和薄的膨胀和填充,而且互不相连...它渗透到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据小学生爱想象,尤其爱幻想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学生从形象入手,引发感受,在感受的影响下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促进联想,开拓创造空间,发现创新精神。孩子们在课堂上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加深了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正如前苏联美育专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这不是简单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积极的直接情感,转化为向往...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