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波镇农村经济

澜沧江沿岸村委会基本情况尚波镇涉及***澜沧江沿岸6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18.6公里。

江边居住着16个村民小组,分别是:老村小组、公别小组、下寨小组、中寨小组、小脑小组、伊娜村贾山小组、棒公村大棒公小组、贾鹏小组、夏星小组、Mami小组、大寨小组、坡脚小组、赵娜村唐雪小组。有4个少数民族自然村组,773人。它们是:大岙村的公别组、赵娜村的阿拉村组、赵娜村的坡脚组和棒棒村的大棒棒组。

怒江系涉及村委会的基本情况。怒江尚波镇* * *部涉及11个村委会和59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村组10个,分别是:万县村虎门一社、二社、孟坨村大寨组、万海村那溪尼组、南岭组、万窑村拉坨组、木布村那瓦组、孟准村孟准组、龙腾组、湾子村上诺齐组、永和村联合村组。

少数民族分布

尚波镇集山区和半山区于一体,辖19个村委会和102个村民小组。全镇有11个少数民族村,有两个少数民族村,分别是:

这两个民族村是:

1.邦贡村委会:是彝族占多数的村委会。邦公村委会位于尚波镇东北31公里处,辖三个自然村和三个村民小组(大邦公、小邦公、外寨),有278户1077人,少数民族人口941人。森林覆盖率为40%。全村耕地2644亩,其中水田896亩,旱地1.748亩,人均耕地2.45亩。邦公村有一所村小学,6个班,6个老师,82个学生。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校,有5个学生。2006年底,8名学龄儿童辍学。

2.勐准村委会:是以傣族为主的村委会。蒙准村委会位于尚波镇西北2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94户1630人,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65.8%。陆地面积50平方公里,南北5公里,东西10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70%。全村耕地面积1.855亩,其中水田1.321亩,旱地534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

该镇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油菜、茶叶、烤烟、甘蔗、水稻和畜牧业为主。少数民族聚居的自然村有910户,总人口4036人,耕地面积4622亩,人均纯收入1100元,通路37.1公里,供电882户,人均耕地面积1.1亩。

在以彝族为主的邦贡村,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654.38+0.779万元。其中,种植收入1155200元,占总收入的65%;畜牧业收入40.45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元,人均粮食产量525公斤,为全镇农民最低水平。交通不通,严重阻碍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以傣族为主的勐准村,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445.63万元。其中,种植收入229.05万元,占总收入的51%;畜牧业收入60万元,占总收入的65,438+03%。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人均粮食产量288公斤。2003年被省委列为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2006年被列为全市“三村”工程建设。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村共有7条村道,总长11 km,其中水泥路3.9 km,碎石路6 km,泥结碎石路1.82 km。机耕道5条,总长15公里;三面有五条光沟,总长2.5公里。这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很快。二、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村寨道路大多畅通,被雨水阻断,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困难,村落居住分散。其中,邦公村50多户村民尚未结婚,8名适龄儿童辍学。大纳村30多户村民尚未结婚,15适龄儿童辍学。邦别村村民中,有5名适龄儿童辍学。

(2)结构性原因。少数民族村寨多在山区,属于中高海拔地区。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耕作技术落后,产量低,质量差,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资金不足,村容村貌难以改善。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在澜沧江沿岸建一个沼气池需要2000多元。上级补500元,农民自己多交1.500元。因此,到2006年,邦贡村将只建造4个沼气池。拿高只建了9座沼气;那个新兵建了19个港口;小则建32口;Bang不要建3口。

(4)质量原因。农民科技教育水平整体素质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少,耕作方式仍处于传统粗放模式,商品经济思想转变慢,科技意识弱,科技带头人少。

(5)由于自然条件差,不重视教育,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大多数人不识字,发展个体经济意识不强。等、靠、要的思想更加突出。

(6)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生活条件差,基本医疗难以保障。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商品流通,促进人民增收。

(2)加强科技培训,推广良种良法,有效提高农作物单位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增加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养殖。

(四)加大沼气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

(五)增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普及科学技术,节约部分剩余劳动力,输出劳务,提高群众素质,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6)加强科教兴镇宣传,让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加强乡村医生的专业培训,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